夺权之战(1 / 1)

同治帝也意识到了,御医一定是误诊了,没有对症下药,病情自然不会减轻。所以,他派人火速赶往太后寝宫,要太后迅速更正治疗方案。

慈禧倒是很沉着,她不想在这个时候说话,因为她对同治帝太失望了。她抱怨地想:你病了,看不了奏折,不把大权交给我,反而交给了两个外人,着实可恶。这个时候,慈禧不仅不着急,反而心生怨恨。

到十一月初八日,慈禧约好了慈安,到同治帝病房看望。看完之后,慈禧下达了懿旨:就在这里召见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商量大事情。

慈安很纳闷,有什么事情要在这里商量呢?奕訢和李鸿藻也很吃惊,因为这里是皇帝的病房,出天花这种病最忌讳见风了,最好是安心静养。太后要在这里召见百官,那不惊扰了皇帝吗?对养病极为不利。

果然,慈禧太后带领大臣们来到病床前,命人把蜡烛移到近前,看同治帝病情。同治皇帝正在静养,突然来这么多人,迷迷糊糊问道:“谁来此?”大臣们说是来看望皇上,同治帝便把袖子撩起来,让大家看,已经是颗粒满身了。众人心中非常沉重。安慰了皇上几句话,便退了出来。

大家不敢散朝,都在外面等待消息。一会儿,慈禧命进来。大家谁都没想到,她居然说了这么一段话:“数日来,圣心焦虑,谈及奏折等事,裁决披览,上既未能躬亲,尔等当思办法。”

恭亲王和李鸿藻就是一惊,尤其是恭亲王,真想站起来,驳斥她,想什么办法啊?皇上交代过了,汉文奏折由李鸿藻批阅,清文奏折由恭亲王批阅。这不已经交代好了吗?怎么还要讨论呢?而且是在皇帝病房讨论,也不怕惊吓了皇帝吗?

慈禧不怕,她目光炯炯地看着大家,要大家表态。大臣们明白了一切,她是要夺权啊。于是,就有人奏言:“拟请两宫皇太后权时训谕,俾有遵循。”慈禧这才舒了一口气,她说:“对了,你们下去拟折子吧。”王公大臣们这才退出来,准备拟折子上奏太后,请两位出来主持朝政。

过了一会儿,慈禧、慈安又在西暖阁召见百官,道:“这件事关系重大,你们应该先奏明皇上,不要直接向我们两个请示。”

人们这才明白,慈禧是怕这件事传出去不好,本来已经撤帘归政了,这会儿又要垂帘听政,只有皇帝亲自授权才可以。但是,大臣们知道,这个时候怎么能打搅皇帝呢?他正在静养身体,一旦见人着风,病情加重,非同小可。

可是,慈禧的命令谁敢违抗呢?大家决定第二天再向皇上请示,今天实在不能再打搅了。这样,反复再三,慈禧才允许大家回家休息。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初九日,王公百官奉慈禧之命,早早来到紫禁城。慈禧居然又在同治帝病房召见了大家。按理,真的不应该,这种病最怕着风见人,应该静养。可是,慈禧抢权着急,顾不了那么多了。她要大家向同治皇帝奏明,由皇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

同治皇帝头都大了,他想让母后更改治疗方案,她不仅不予理睬,反而要抢班夺权,世上哪有这样的母亲呢?但他只有着急的份,一切大事操纵在母后手里,干着急没办法。于是,他不得不下旨:“天下事不可一日稍懈,拟求太后代阅折报,一切折件,俟百日之喜,余即照常好生办事。”

就这样,慈禧经过周密部署,打碎了同治皇帝方案,轻松完成了夺权斗争,再次粉墨登场,垂帘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