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们与客户交流得很顺畅,以为成交就在眼前,最后却事与愿违,客户拒绝购买。这是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读懂客户的心思。要想成功,就必须从客户的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下手,找出对方独特的地方,识别出客户属于哪一个类别,分析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孩在柜台挑选MP4。
她看了一会儿说:“请问这款多少钱?”
“698元。”销售人员回答。
“给我拿一个吧!”女孩说道。
销售人员习惯性地恭维了她一句:“小姐真有眼光,很多女孩都喜欢这种款式。”然而,个性的女孩一听此话说:“抱歉,我不要了!”
没想到,一句恭维话反倒引起了顾客的反感!
销售人员不解地问:“怎么,这样子您不喜欢吗?”
“有点儿。”她很客气地回答,然后准备离开。
销售人员意识到是自己的恭维有问题,立刻采取补救措施:“小姐,您是否能告诉我您喜欢哪种款式的?我们这款产品是针对像您这样年轻时尚的女孩打造的,如果您不喜欢请留下宝贵的意见,我们好改进。”
女孩告诉销售员:“这个款式的确比较吸引人,只是我不太喜欢跟别人用一样的东西。”
“小姐,您看这款MP4质量好,款式新颖,所以让很多女孩都喜欢,但它的价格比较高,导致目前买的人并不多,您是这两天里第一位买这种款式的顾客。”经过销售人员一番争取,女孩最终买走了那个MP4。
销售人员在销售中都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本来客户都已经打算要买了,只因为自己没有了解客户的心理类型而盲目恭维,反而遭到客户的拒绝。所以,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对方的反应,关注客户心理情绪的变化,抓住有利时机,促使交易成功。否则,只能落个“赔本赚吆喝”。
羊毛衫商场柜台前,销售人员通过观察一位老者的衣着和挑选行为,发现他特别注重那些质地好、但款式比较陈旧的老字号厂家生产的产品。
见此情景,销售人员对这位老者说道:“现在像您这么识货的人可不多见了,许多年轻人只知道追求新潮,为一时的流行,也不管真伪、适用不适用,就直接掏钱购买,也不知道钱来得不容易,哪像您这样的老前辈,挑选衣物既注意实用性,更在意物美价廉,真是有眼光。”
老者听后脸上笑开了花,说:“是这么个道理!”然后,他高高兴兴地挑选了一件老字号的羊毛衫。
当我们面见客户后,先要对其性格特点、脾气爱好进行一番思量,然后在与之交流的过程中说客户喜欢听、易于接受的话,取得客户的共鸣,这样可以让成交变得轻松很多。羊毛衫销售员发现老者注重衣服的质地,于是在后续的交谈中着重夸奖老者的这一眼光,让老人家高高兴兴地买下了羊毛衫。
由此可见,销售人员只有洞悉客户的心理活动,读懂客户的购买心思,才知道如何去向客户推销产品,否则只会做无用功。当我们初次与客户见面时,要格外留心客户的每个细节,争取从客户的外在形象、表情、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判断出客户对产品的某些潜在需求,然后从客户真正的需求入手,介绍产品相关的信息,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确保与客户愉快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