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打击孩子不可取(1 / 1)

当孩子表现得太过骄傲自负时,家长们就要发挥“制冷”作用,给孩子泼点冷水降降“温”,但这并不等于粗暴地打击孩子,否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豆豆的爸爸是一个心理学教授,从他两岁时起,就一直表现出超常的才华,他比同龄的孩子更聪明,认识更多的单词。

然而,这个孩子的不幸正是由他的聪明引起的。小孩子总是很容易骄傲的,豆豆也不例外。当他做对了数学题或是读了本好书后,总是想找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然而正是这一点,引起了爸爸的不满。因为豆豆爸爸性格内向,不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人应该谦虚稳重,不要总是那么自以为是、自满自负。

“豆豆,你又在嚷嚷什么?”一天爸爸对着正在高声欢笑的豆豆问道。

“爸爸,我又读完了一本好书。”豆豆高兴地对爸爸说。

“读完一本书是很平常的事,你用不着那么高兴。”爸爸说道。

“可是,这本书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呀!我居然能把这么难懂的书读完,真是感到兴奋。”豆豆说道,似乎正在等待着爸爸对他的表扬。

或许是由于豆豆的性格与他不同,或许是他认为应该纠正儿子的骄傲情绪,爸爸突然发怒:“你吵吵嚷嚷的干什么?你以为只有你才有这个本事吗?我看你就是个骄傲自大的孩子。告诉你,我永远不会表扬你这样的坏孩子。”

“爸爸,我做错了什么?”受到了责骂的豆豆委屈地说道。

“你做错了什么还需要问我吗?我警告你,不要成天叽叽喳喳的,这让人烦透了。”爸爸继续训斥儿子,“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告诉你,你什么都不是。我以后再也不想听到你那种赞扬自己的声音了。你是个笨蛋,你是在自欺欺人。”

爸爸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站在门外的豆豆委屈地哭了起来,他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样对待他。一种极坏的感觉涌上了心头,他的快乐和自信被另外一种东西所取代:我是个很糟糕的孩子。

从那以后,豆豆不愿意再去读书了,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原本极有才华的孩子最终一事无成。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们不禁为豆豆的不幸感到难过,他或许是一个有点骄傲的小孩子,但他那精通心理学的父亲,就没有比粗暴打击孩子自尊心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了吗?

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一位家长说:“打击孩子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对于那些自负的孩子,我们就得狠狠打击他们一下,让他们收敛,否则,孩子怎么能成才呢?”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兰兰是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妈妈是一名出色的律师。兰兰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条件优越的环境里。在家里,她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要什么有什么;在学校里,她成绩优秀,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疼爱,老师的赞誉,再加上自己的天赋,使兰兰产生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一天比一天强烈——“我就是比别人优秀”,兰兰总是这样想。渐渐地,兰兰变了,在家里,她只要稍稍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在学校里,兰兰更爱表现和炫耀自己,取得好成绩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甚至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在生活中,她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相比,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老师对兰兰的自负开始感到担心,于是她把这种情况反映给兰兰的父母,并希望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及早纠正兰兰的不良心态。兰兰爸爸是个对各方面要求都很高的人,他认为必须给兰兰一个深刻教训,让她克服自负。终于有一次,爸爸逮到了机会:那次兰兰没考好,数学才得了67分。爸爸看着羞愧的兰兰,轻蔑地把试卷撕得粉碎,“这也叫分数吗?你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都优秀吗?怎么就得这点分!告诉你,你实在没什么了不起的,考得好点尾巴就翘起来了,丢人不丢人啊!你等着同学看你笑话吧!叫你骄傲!”这劈头盖脸的责骂让兰兰简直崩溃了,她不知道慈爱的爸爸为什么要骂她,只是听懂了两个字:骄傲。从那以后,兰兰再也不在同学、老师面前得意了,事实上她完全变成了一个自卑胆小的孩子。

这就是无情打击造成的恶果,对于兰兰的骄傲自负,爸爸本来可以用更温和一些的方式来改正它,这样也不至于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

一个八岁左右的孩子,智力还没有充分发展,阅历还很浅薄,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往往要靠大人的评断来认识自己。大人生气之下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常常是很偏激的,而且心情平静下来以后早把气话的内容忘记了。

但是孩子却听得很认真,记得刻骨铭心。他忽然之间发现自己在他人眼中是那样的不堪,心中突然十分惊异和沮丧,稚嫩的心灵难以承受那致命的打击,从此便极有可能以心灰意冷的态度来选择悲观的生活道路。本来完全可能有锦绣前程的人在少年时代就凋谢了,这份打击真是太残酷了。不少孩子后来成绩不好,工作生活能力差,精神萎靡不振,该成才而未成才,大都跟他们的童心曾经遭受过的深刻痛苦有关。

不可否认,在生活中,父母蔑视孩子的事例数不胜数,虽然父母们做这些事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家长们要注意了,我们所说的泼冷水,决不等于对孩子的心灵施压,这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千万不要走向极端。

希望家长们认识到,放纵孩子的自负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但粗暴地打击孩子也决不可取。在孩子表现出骄傲自负的心理时,家长们一定要把握好泼冷水的“度”,否则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