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我们总该保持着一颗天真的心。不妨想象一下,即便是面对着特别疼爱你的那个人,你无休无止地发脾气、乱要东西却从不知道感恩,那么他最终也会离开你。但如果我们很容易知足,不论得到什么都将其视为生活的馈赠,记得经常对生活说声“感谢”,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活比之前好了很多。
有人问:“禅门中有人为了求学而自断一条胳膊,但也有禅师劝人放下,这不是很矛盾的吗?”这有什么矛盾的呢?面对自己的理想,要有坚韧不拔的恒心和毅力;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就应该看破放下。虽然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却都是对我们现实人生的有益启发。
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逃离生活给自己的束缚。”那么我很想反问一句:“是什么东西在阻碍你?是什么东西在束缚你?你逃脱的枷锁又在哪里?”你看,你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回答,那么,你再想想,生活里的束缚难道真的是别人带给你的吗?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生活也就变得轻松了,你不再去抱怨谁束缚了你,而是想着如何自己解开心中的烦恼结,这便意味着你的身心真正成长起来了。
保持着天真的心,就是该做什么事情时,全神贯注地去完成、一心一意地体会这个过程就好,不会再生出与当下无关的念头。如果你观察够仔细那么你会发现,凡是这样的人,他们做事情都特别顺利,也更容易生出快乐的感受。其实,并非是他们突然就撞上了好运,而是他们没有被乱糟糟的念头牵扯了心力,自然就更容易把事情做好。
平息事情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就是让事情自然地生灭。当然,这并不是说在必要时也不能进行人为干预,而是不论是否进行干预,都不在内心生起波澜。心如果不乱,事情自然就能解决妥当。最怕的就是,一些人遇到芝麻大小的事情也要惶惶不安。如果你想明白了就能同意我,在事情面前,任何情绪、任何抱怨、任何幻想都是多余的,只有解决事情才是最契合实际的。
保持天真的心,是要我们活得单纯些、纯粹些,而不是像个孩子一般遇到事情就四处求人帮忙。即便是年龄再小的孩子,他也总会有长大成熟起来的那天。但如果一个成年人,还像个孩子似的不肯自我承担,那么这就真是太可笑了。但现今社会里,缺乏自我承担勇气的人又何其之多,想想以往那些禅者对自己生命、对他人生命的承担精神,真是汗颜啊。
但有一分天真,就能有一分幽默,在命运的低谷里就不至于太过痛苦。身边最好的事例就是一个自己创业的年轻人,由于缺少经验而吃了大亏。别人都以为他必定一蹶不振,还对他投来同情的目光。但这个年轻人反而在被人问起失败的遭遇时,他都能以乐观幽默的态度自嘲一番。后来,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情,而聘用他的那个老板认为,心性幽默豁达的人,对待工作都不会太松懈散漫,同时也比较有生命的朝气。
人在做事时的最佳状态就是“心物合一”。也就是说,越是抱以单纯的目的来做事,越是做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事,就容易集中所有的心力。但为了生存,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兴趣作为职业,一旦所选职业不是自己感兴趣的,那就尝试着从中发现它的美。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与其抱怨工作不满意,要么就换个职业,要么就从工作里发现意义。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三个办法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能去经验、去体会,而不能解释,因为一旦解释,就可能偏离了生活的真实面貌。但我们的心却总是要得到解释,比如有人赞叹清晨的牵牛花清新美丽,你应该做的是去感受牵牛花的清新美丽之处,而不是追问别人为何会有这种想法。你在追问解释时,就错过了欣赏生活、体验生命乐趣的机会,真是得不偿失啊!
对于某件工作,有人说很难以完成,有人却觉得进行起来很轻松。如果你也想了解一下这份工作,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下,而不是四处问人“某个工作,到底难不难办啊”。同样的,你决定选择某种生活方式,那就去选择吧,如果已经下了决心却迟迟没有行动,反而到处征求别人的意见,这就与“直观生活”相距太远了。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只有对自己好的人,自己才亲近”,于是一些外表上看起来比较严肃冷漠的人,就被我们排除在亲近的名单之外了。这就是典型的“只看表相而不辨内里”。人生中许多的良师益友就是这样被我们自己给排除掉了。其实人们的愚钝又岂止是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呢,有时面对看似“没有好处”的事,我们也是这个态度:对自己没好处的,不干!结果却错失掉了一个个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机会。
有人请无德禅师写一个字,禅师便写了一个“忘”字。忘掉是非,便不再有恩怨;忘掉毁誉,就不再有负担。学不会忘记的人生非常沉重而且可怕,所以说,这一个字的禅法,实在是非常高妙。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