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在权威的盲目接受,无异于是对自心真实想法的盲目否定,从禅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任何一种观念习惯都自有其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我们要做的是用理论指导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好;但如果你觉得这些理论已经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干扰,那就顺从自己的内心吧,毕竟,生活的创造者是每个人自己。
丹霞禅师初次来到马祖道一的禅院就骑在圣像上。其他人看到,就说:“哪里来的疯子,竟敢如此大逆不道!”大家就把这事告诉马祖道一。没想到,马祖道一反而很欢喜,他认为,这个人能够不顾权威,敢于随心做自己的事,必然不会被其他的人言论牵着鼻子走。大凡是真正有所建树的人,便大概都是如此的吧。
在很多时候,我们奋力地冲向人们的某一个目标,但由于条件不成熟,所以只能扑空。所以,适时地创造机会很重要,适时地等待机会也很重要。只要在等待的时候,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为未来做好准备,这就不算是虚度光阴。
“平和”绝不是无所作为,所说“沉默”也不是木讷呆滞,所说的“等待”更不是要人们无所事事。而是说,人们在生活中总要保持着平和的内心,留一分谦逊静默的态度,在做事情不具备条件时就先蓄积力量、充实自己。等待的过程也是一种身心的修持,人总要活得慢热些,才能待时机成熟时有心力追赶自己的梦想。
在很多时候,禅是肯定人们的沉默姿态的。这种沉默,并非是死者的毫无声息,也不是荒漠一般的沉寂。这种沉默的姿态是在我们面对自己不了解、不明白的问题时应有的一种谦逊。懂得适时沉默的人,通常都不喜欢张扬,性情比较内敛,但内在的生活爆发力却很强,因为在其他人浅薄地谈论问题时,沉默的人却在不断地学习、吸收、接纳,因而他的内心世界才是如此充实。
真正有生命境界的人,一般来说都不会特别多话,但他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有哲理、非常有份量;同时,他也不会一下子包揽很多事情做,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别人随随便便就能完成的。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请一定多多地亲近他们,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自己的生命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古代的藕益禅师说过,如果自己的话语不能给他人带来帮助,那么就不要说了,把这种禅学思想拿到现代社会里看也是很适用的。如果我们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不能给人帮助、带来团结、力量和启示,或者予人欢喜、勉励,那还是闭上嘴巴,埋头工作吧。至少这样,你还能落下个“寡言少语但工作踏实”的评价。
在现代化工业社会里,人们活得不仅功利,而且急躁。曾经有个企业家说他无论如何也静不下来,更体会不到什么叫作禅意。对此他感到很苦恼。而我觉得,如果你能慢下来,那么你的心必然能静下来,如果你能放下更多的功利,只是对自己的工作抱以一个单纯的目的,那么你必然不会感觉到工作很忙很累。生活要慢慢地经营,才能从中感受到意义。
在生活里,并不是谁跑得快谁就是赢家,当你拼命地向前奔跑时,如果错过了沿途的风景那该多遗憾啊。如果你只是为了追求物质才跑得那么快,那么,你在得到了物质之后却只感受到内心的空虚和人生的无意义,这种生活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只有内心产生了坚定的力量,才能在欲望横飞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动摇。但这说来容易做来却难,坚定的内心力量在平日里就要一点一点积蓄起来。但看看我们周围的那些人,只是毫无目的地占有一切、向前奔跑,这就不奇怪,为何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拼命,但真正能够做成事业的人却寥寥无几。
你有什么理想,那就勇敢地追求;你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怎样的要求,那就努力而为;你心中有所愿,就要有所行动。这是一种最痛快的活法,也是最务实的生活态度。
不要欺骗自己的心,如果违背自心选择了不喜欢的生活和工作,那便是对生命的浪费。但是禅也说过,我们可以把不喜欢的,转变为自己喜欢的,只是这个过程比较漫长,相对来说也比较痛苦。但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不同面貌。世间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有的只是内心的经验感受以及生命的过程。
只有在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对自己的言行有所反省,言行才能得到净化;对自己的念头进行观照,才能及时停止那些负面的想法,力求每一个心念都符合正道。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被习惯、观念、概念等束缚,但事实证明,即便你遵从了习惯和观念,但事情最后的结果还是要由你自己来承担,与其如此,倒不如最初就按照自己的本意来做决定。禅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发挥个体的自主性,开发出对自己生命的自觉性。
一切语言文字,一切外部力量,都会成为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障碍。这也是为何禅家经常说“要打破一切权威”。
在一个禅门故事里说,有个人来来往往地跑了好几次,每次都很着急,每次都慌慌张张。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一位禅僧的注意。他问这个人,为何这样着急忙慌地跑了好几趟。这个人说:“要去某地办事,走到一半路,忘记了带某物;然后回家去取,又着急赶路。但走到一半,又发现忘记了别的东西。如是就往返了多次。”看看我们自己有时候像不像这个人,每次都很着急,我们想的是要快快走路,但却忘了应带必备的东西,结果因为贪图“快”,反而浪费了时间。
古时候有个禅僧希望能早日开悟,便再三问禅师,何日才能有所证悟。禅师说:“你且看院中这棵树,当它叶子黄了又绿了,绿了又黄了,如是三回,便有证悟。”在半夜,禅师听到院中有声音,便起身去看,竟是这个禅僧用颜料在涂抹树叶。他说再涂抹一遍,就大功告成了。正高兴间,不留神从树上摔了下来,一条腿当场断了。为了“速成”,付出如此惨重代价。再看看追求速成的现代人,不也是在步这个禅僧的后尘吗?
林中起火,一只鸟儿展开翅膀,飞去林外一条溪水里用翅膀沾水来灭火。如是往返多次才终于把火扑灭。不怕个体的力量小,就怕我们没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大家做事急于求成,只想着赶紧达成某个目的,却缺少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也是为何,着急赶路的人并不一定能走到终点,因为他在半路就有可能放弃了。
我们应该用喜悦和满足来对治内心的贪求和欲望,从而实现内心的清净平和,保持心理平衡,开启生命潜能,这才是生活禅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的终极落实。
一个禅师在临终前对弟子们说,自己有一块空地,上面长满了杂草,他问大家有什么好主意没有,能够完全地铲除这些杂草。弟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禅师笑了:“如果是我,我就在那块地上种上粮食,或者栽种鲜花。我们的内心总有无数的邪念,就好比杂草,而清净的善念就是粮食,就是鲜花。”
在日本德川时代,有人找到盘珪大师,说:“我脾气十分暴躁,请大师指点我,怎样才能控制脾气呢?”盘珪道:“你这个性格很奇怪,你现在表现一下,发发脾气,让我看看,这样我才能给你指点啊!”这个人说:“可是现在我没脾气可发啊。”
“既然如此,那么这坏脾气就不是先天带来的,所以,这是可以控制的。”盘珪大师笑着说。
——摘选自铃木大拙《通向禅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