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应该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旅行。当你觉得人生太沉闷时,你可以倾听自己的心跳,倾听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这个噪杂的世界保持距离,然后,快乐安然地再投入到这个世界中去。
临济禅师让弟子给华严禅师倒茶,但华严禅师却并没有回敬,这并非华严禅师看不起临济禅师,而是他们心中都清楚,自己有的东西,是不需要别人赐予的。比如对生活的热爱,比如自心的追求以及面对人生的勇气。这些需要我们自己发掘,而不是靠着谁凭空地带给我们。
你的内心清净明澈,你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你的内心充满了欢喜善意,你的人际关系基本上应该不会有问题。想知道你每天的内心状态是否在正道上,那就看看你的生活中出现了什么问题。生活是映照内心状态的镜子,而且它从不会欺骗你。
日本古时候有个久经沙场的武士,他几番出生入死却对祖传的一只玉杯爱不释手、心生执着。他想到因为这一只玉杯就给自己带来许多挂碍,便将其变卖,把钱施舍出去。从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心灵的觉悟。我们倒不需要学他把财物变卖后再施舍,而应该像这位武士一样,能够觉察到执着的源头和烦恼的根源。唯其具有自我觉悟的态度,才能活得越来越轻松,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贪欲。
可能你会觉得,偶尔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是这样。但你可知,每一个负面的想法都会消耗你心灵的能量。整天抱怨的人,会失去热爱生活的能量;经常发火的人,基本上健康状态都不会太好;喜欢挑剔的人,他本身的能力也不怎么样;欲望过重的人,长期生活在煎熬之中。
当你抱怨外界太过吵闹时,你可曾想过,自己的内心如果真的非常平静,就不会被这喧闹打扰了。我们的所有烦恼和困扰,皆是从内心生起,但我们却把这推给了外界。这就难怪我们一直过得不幸福了。
每当有人向我问起如何才能生活得比别人更好时,我就对他们说,只要你还生活着,就很好了。生活是一种感受,它容不得种种比较。你会让一个建筑工和一位音乐家比试本领吗?你会让一个精通计算的人与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比能力吗?所以你看,你又为何要跟别人比谁过得更幸福呢?全身心地拥抱生活,难道不是距离幸福更近些吗?
尽管生活意味着有烦恼、有苦难,不仅要承受种种痛苦,还要担负各种责任,但我们依然贪恋着生,没有谁会轻易地想到去死。因为生活里还有美好的事物,有感动和幸福,有自己要实现的理想以及不断为之前进的目标。当你以一个禅者的眼光去打量自己的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尝过苦之后就会收获甜。
人要做到善待一切其实不难,只要你能放下对自己那过度而偏执的爱,去包容他人身上的毛病和缺点,多感恩别人带给你的方便,这就可以了。
我们遇到的那些生命境界比较高的人,其实并非是他们天生就与众不同,而是他们在对待困境和烦恼时的心态比他人更好。如果你在烦恼和困境面前,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并且透过它们看到的是烦恼去除后的清凉、困难解决后的喜悦,那么烦恼和困境就会在你面前让步,而你此时便成了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个世界,总是千头万绪,看似每一天都有着数不清的麻烦,而且这“每一天”似乎看不到头。实际上我们的世界很简单,我们的生命也很短暂。而这只有在真正热爱生活、心性简单的人看来才如此。因为内心简单明净,所以世上才没有喧嚣;因为热爱生活、珍惜光阴,才觉得人生短暂。因此,他们才比其他人活得更有质量。
当我们把心门关上要消灭烦恼,这时候烦恼之火只会越烧越旺;但如果我们把自己投入到众生之中,奉献着自己的能力,尽力地去关爱他人,那么之前的烦恼之火便自然熄灭了。有时候你觉得服务他人只是简单的做善事,其实这也是在消灭心头的烦恼之火啊。
有位妇人家境很是富裕,不论是财富,还是容貌,当地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她。但她过得很不快乐。无德禅师给了她启示:“如果你多说欢喜的话,真实的话,谦虚的话,利人的话,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这个妇人就按照禅师的提醒去做,果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爱她,她过得比从前快乐多了。
有个行者在路旁的树荫下打坐,路的另一头走来一个人。这个过路的就问行者:“您这是在做什么啊?”行者回答:“我在修忍辱。”过路人笑道:“看看你这模样,你还是躺进棺材里去吧,坐在这里也是丢人!”这个行者一听,马上就跳起来,对着过路人就是一通大骂。可见,真的要降服愤怒,是多么不易!
节度使李翱专程来拜访惟俨禅师时,禅师正在松树下阅读经文,他见到有人来,却不理睬,看完经文又闭目养神。旁人说:“禅师,李大人等您半天了。”李翱见此情形,忍不住发怒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看来我这趟是白来了!”禅师却说:“你不白来,我能自在无碍,而你却怒火满心,如果你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不算白来。”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