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来到禅院,希望能够得到禅师的指点。禅师便请他品茶。但这个人说茶水喝起来很苦。禅师不说话,只是不停地给他杯子里续水。三杯茶喝完,年轻人才说:“这茶可真香!”禅师笑了:“若不是先前那几杯沸水冲泡,又怎么会有这茶香呢?”越是失意,我们越是应该想到,失意的背后乃是惊喜的到来。
一个愁眉苦脸的人说:“生活就像是重担,我肩头的担子太沉重了。”一个禅僧听到后就说:“那就放下吧。”这个人又说:“那我岂不是脱离生活了。”禅僧回答:“那就再担起来吧。”
行脚,不仅仅是简单的迈开双脚走路,而且还是给心灵放假,把心灵暂且从忙乱中抽离出来。人怕闲,更怕忙,最怕的就是忙得停不下来,甚至忘记了人生的意义本不在于忙碌,而在于慢慢地欣赏生活、创造生活。
在生活中实现心灵与身体、心灵与外物的完美融合,这是一种真实而富于创造性的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你领悟到有舍必然有得,你领悟到有慈悲心者必能得人心,你领悟到生命的每一天都是新鲜而富有**的。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怀疑行脚带来的教育价值。但真正有过行脚经验的人都知道,双脚在大地上踏实地行走时,那颗曾经悬着的心才能真正地踏实下来,行脚就是告诉我们做人也好,生活也好,应该脚踏实地才好。
人生就是一场不间断的冒险,但这冒险更多的是心灵的冒险,谁能够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不断地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地将新思潮纳入自己的脑中,谁便是这场人生冒险的赢家。
经常听到人们抱怨说这个时代越来越差了,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时代环境的好坏、善恶,同时,我们也对这个时代环境负有一定的责任。你可以选择善良、选择美好、选择慈悲,但如果你没有选择,还要怪这个社会不好,那只能说你自己太无知浅薄了。
只有保证身体的健康,才能保持心灵的充实和活力,身与心从来就是一体的。所以,忙于劳作的身体,其心灵必然也是清爽灵活的,但这一直有个前提,那便是适当地劳作,也适当地休息。从不劳动工作与一直劳动工作,都是极端的行为,都应该尽力避免。
人们在忙于积累财富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如果我们不知节制,不懂悔悟,总有一天会因为自己的贪心与偏执而失去曾经辛苦积累的一切。贪得必失,任何行为一旦过度,都将把结果带向反面。
我发现有许多自诩聪明的人做事情时却是颠倒主次的,比如,当与人发生矛盾时,不是先着手处理矛盾,而是指天抱怨一番;在遇到工作上的问题时,不是先解决问题,而是先找个地方痛饮几杯。赶牛车行路时,牛车不前进,我们应该赶牛而不是打车,可惜这么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知道的。
放眼看去,我们的生活便是道场,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向我们传递着道理。有心之人,他总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里有所收获,而无心的人,无论是多么透彻深刻的道理,他都不会留意的。年岁大,未必懂的就多,倒是那些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有心人,才真正没有白白生活。
现代社会的拜物思潮真的是很腐蚀人心,当我们的生活中仅仅只剩下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心灵距离平和、安乐就越远了。
在生活中可以存在许多曲折和误解,但这些曲折和误解却可以用糊涂一点的心去看待。别人骂了你,你就要回骂过去;别人误会你,你就一直怨恨着;别人给你带来不快,你就发誓必定要报仇。这样的心,充满了毒汁,用如此心态生活,将来的人生必然也并不会好过。真正明智的做法是:随时保持着心灵的柔和、谦逊,以及对待生命的热诚。
曾经有人问我:“如何面对生活中不断出现的烦恼?”我对他说:“烦恼本来不过如此嘛!”你看,正是因为自己心里记挂着,所以才被烦恼纠缠住。如果你不理会,不在意,更不执着,那么烦恼不过如同天上的乌云,一阵风吹过,就不见了。
在打扫庭院里的垃圾时,要想着清理内心的垃圾;在剪除花园里的杂草时,要想着剪除内心的杂草;在抹去桌子上的灰尘时,要想到抹去心灵上的尘垢。心头那些如毒草一般的念头,便是我们应当清除的垃圾、杂草和尘垢,分分钟钟都不离开生活,但也不离开对心灵的觉照。
我发现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包括我自己在内:明明是自己内心不宁静、易生气,反而还要责备身边的人惹恼了自己,责怪外境与自己作对。事实上,如果我们不与自己作对、不跟自己为难,世界上就无人能够与我们作对、为难。生活里的一切问题,其实无非都是心的问题。
——摘选自铃木大拙《禅者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