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
【释义】
天地是长久存在的。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因此,圣人把自己的切身利益置后,反而成了人群的首领;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很无所谓吗?这样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智慧解析】
老子认为:天地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不去强求一种非其不可的状况维持,所以能够长久。但是很多人总是把得失看得太重,把名利看得太重,期望自己位高权重,期望能拥有万贯家财,这样通常会备受名利折磨,轻者身心劳累,重者害人害己。
生活中,很多人拥有金钱,但却没有快乐,他们对金钱垂涎欲滴。整日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想要得到它的人,恐怕永远也不会快乐而且还会身心劳累。
人人都有名利之心,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个人要求富贵,必须得之有道,持之有度。就生活的价值而言,如果我们能够体味人生的世态炎凉,没有虚度时光,心灵从容充实,那么,不管我们是贫是富皆可以满意了。
富贵荣华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如果我们看破了这一点,对于世间的荣华富贵不执着和贪恋,那么,我们的心胸自然就会平静如水。
有些人总是费尽心机地追逐金钱和地位,一旦愿望实现不了,便口出怨言,甚至生出不良之心,采用不义手段来为自己谋利,到头来还会因此害了自己,庄子曾说过:“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其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这句话大意是说那些不追求官爵的人,不会因为高官厚禄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穷困潦倒、前途无望而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在荣辱面前一样达观,所以他们也就无所谓忧愁。庄子主张“至誉无誉”。在他看来,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他把荣誉看得很淡,他认为,名誉、地位、声望都算不了什么。尽管庄子的“无欲”“无誉”观有许多偏激之处,但是当我们为官爵所累、为金钱所累的时候,何不从庄子的训谕中发掘一点值得借鉴的东西呢?
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生活中很多人由于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天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所以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平心静气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在心中藏着许多欲求而不可得的小秘密,是否常常被这些或名或利的欲望搅得心烦意乱。心中有点小秘密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总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欲求,只不过有的人懂得如何正确地面对这些或者正当或者不正当的欲求:正当的欲求,他会尽量去满足,实在凭自己的能力满足不了的,他也会平心静气地面对事实;不正当的欲求,他会为此而感到内疚、感到惭愧,会在心底检讨自己,不会发展到为了这样的欲求而不择手段的地步。但也有人不会控制自己的名利之心,结果贻误了自己,毁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