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就要诚心改过(1 / 1)

行善者不巧辩,巧辩者不良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

善良的人不文过饰非无理狡辩,文过饰非无理狡辩的人不良善。

【智慧解析】

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最重要的。不论是远古,还是今天,善良都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但生活中更多的是不善者吾亦不善之,即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家都不想吃亏,所以便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世界每一日的不安宁,大概都缘于此吧。

善良的人不需要狡辩,他的言辞表现出的是朴实无华,追求的是诚实可信。人与人交往需要心灵的沟通,坦诚地对待,要做到这些,就必须要学会真诚。

社会交往中,诚实地承认过失,胜于强词夺理,狡辩令人生厌,并使问题更加复杂。毫不掩饰错误,常常会得到谅解。狡辩,只是为自己的罪行开脱。为自己狡辩是自私、固执的表现,是任何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会做的。

在一个村庄上,村里的人共同偷得了一头牦牛,并且把它宰杀吃掉了。失牛的人根据线索,寻到这个村庄上来,见到了那些村人,问他们说:“我的牦牛,是不是在你们的村庄上?”

偷牛的村人回答说:“我们并没有村庄。”失牛的人又问:“池边不是有一株树吗?”他们回答说:“并没有树。”失牛的人于是再问:“你们偷牛,是不是在村庄的东边?”他们仍旧回答说:“并没有东边。”失牛的人又问:“你们偷牛的时候,不是刚刚正午吗?”他们还是回答说:“并没有正午。”最后,失牛的人只好说:“依照你们所说,没有村庄,没有池,没有树,或者还可说得通。可是天底下哪里会没有东边,没有正午呢?因此,我知道你们说的都是谎话,不可相信。牛一定是你们偷吃了,是不是? ”那些村人知道无可抵赖,只得承认把牛偷来吃了的事情。

大多数人错了不肯认错,于是想办法遮盖错事,不肯认错,于是就会狡辩,推卸责任,因此一错再错,一直错到底,铸成了更大更严重的错。

犯了错,要勇于诚实的地认错,狡辩只会害了自己。人不能总是活在自欺欺人之中,真诚不需要狡辩和掩饰。你有勇气狡辩、威吓,怎就没勇气认错呢?

邹韬奋先生在《硬吞香蕉皮》中讲过一个关于香蕉皮的笑话。

一个做过黑龙江省督办的旧官员在宴会上第一次看到香蕉,便不假思索地连皮也吃了下去。等一会儿,看到同座的客人都是剥皮再吃时却为时太晚。他便不肯认错,只得一本正经地解释说:“我吃香蕉向来就是连皮也一起吃下去的!”这件事一时传为笑柄。

可见,吃了香蕉皮不怕,怕的是吃了以后还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和认识的态度。

古人云: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文过而饰非。愚者只要一听到别人指出他的错误,就极力否认,其结果是“迁善则德日新,饰非则恶日积”。勇于承认错误,虽然失去颜面,却能对己对人无愧。

改过宜勇,迁善宜速。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是宽宏大量的,只要你真诚地说“我错了”,把真相告诉大家,大家是会原谅和接受的。人生在世,孰能无错?出错后拒不认错,别人虽然无奈,但终必将唾弃之。本想保存面子,却反而颜面尽失。

人生在世,总会有犯错的时候,重要的是能否及时地改正,寻找到真实而正确的路。有许多人有自识的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自识阶段而不落实于行动,那只能是自我作茧式地品味痛苦。

古人说得好:“改过宜勇,迁善宜速。”人们尊重那些勇于认错的人。一个勇于认错的人,必定是要求自己有所改变的人,是一个向前看的人。改变自己的错误,就是向正确的道路迈进了一步!

智者改过而迁善,愚者文过而饰非。迁善则德日新,饰非则恶日积。人生在世,总有过错的时候,重要的是能否及时地发现它、改善它,朝向真实而正确的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