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大智若愚,越是有大智者,越是痴痴傻傻的样子。因此,这些人也越容易被那些自认聪明者捉弄。殊不知到最后却常常是捉弄人者反自找麻烦。
唐代寒山与拾得两位智者曾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一日,寒山对拾得说:“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回答说:“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由此可推想,那种高傲不可一世人的结局一定是够尴尬的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拾得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扑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瓷或泥做的硬币储蓄盒。在小的时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去,当这个储蓄盒满的时候,我们就将这储蓄盒打破,而将其中的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自身。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因此,我们真的应该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
“吃亏”往往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所以,该糊涂、该舍弃的时候就必须糊涂、舍弃。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处处都想占便宜,于是,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在“吃亏是福”的前提下,认识到两点,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让人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一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的正常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常识,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们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而引起的吗?
大多数人总是相信一切都能通过人们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但也有些人却认为,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放在一起,就产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种不朽的东西,即宁肯吃一些亏也要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而在此和平与安全时期之内,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光芒。
而善于吃亏的人一般平安无事,而且一般不会吃大亏,从长远来看,反而是一种受益。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不会有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了自己,这就是所谓恶有恶报。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哲人们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含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人生的豁达和由吃亏忍让而带来的安详与宁静。与这个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以及不够超脱与圆滑。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