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顺应大势做出选择(1 / 1)

这个世界上没有先知,任何人都很难有足够的预知能力来决定命运,同样也无法预知未来是朝哪个方向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甘当命运的奴隶,任凭命运摆布。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根据当时最有利的条件,作出有利自身的选择。我们虽然不能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

我们都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只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举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相反有些很有能力的人,却选择逆势而行,跟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左,这样必然导致失败。因此,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看清周围的大趋势,然后灵活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明辨是非,趋利避害。

韩信,淮阴人,少时“贫无行”,不会谋生,“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曾有一恶少年侮辱他,让他钻裤裆,韩信就钻了,“一市人皆笑(韩)信,以为怯(懦)”。但“其志与众异”,他是位“忍小忿而就大谋”的“盖世之才”。

韩信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胸怀大志,意在封王。可他不懂得分封制度在当时已不合历史潮流。

韩信出身贫民,却满脑子分封思想。刘邦虽然曾“自以为得(韩)信晚”而任他为大将,但刘邦始终没有像相信萧何、张良那样把韩信作为心腹对待。因为韩信总热衷占据一方,封王封土,怎么能让刘邦放心呢?

刘邦坐稳了江山之后,看到韩信握有重权,并且深得军心,不由得十分担忧。他宴请群臣,面对臣下的恭贺,也忧心忡忡。张良察言观色,明白了是刘邦害怕功高之人今后难以控制,就私下对韩信说:“你是否记得勾践杀文种的故事?自古以来,只可与君主共患难,而不可与其同享富贵。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我们要好自为之。”

韩信尽管认为张良的话有道理,但他对刘邦还是抱有幻想。他认为是自己帮助刘邦成就了帝业,刘邦不会忘恩负义。可是不久,便有奸佞之臣诬告韩信恃功自傲,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刘邦更是不满于韩信的所作所为,不久,就设计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后来,韩信为吕后所拘杀。

韩信错就错在看不清当时的大势,自己一厢情愿之下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即使才略满腹最终也成为一个悲剧人物。历史上像韩信这样的有才之人不在少数。有些人像他一样,在历史面前做了错误的选择,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还有些人顺应历史潮流,懂得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策略,这种人最终成就了一番伟业。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里,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再加上世事诡变难以预料,只有顺应时势,伺机而动,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扎根。作为普通人,我们可能更需要关注自己在家庭、职场的活动中,只要努力追求,总是会有很大的空间。明白自己的位置,清楚活动的空间,辨别生活的利害,采取适当的手段,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是很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