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阴谋害人终害己(1 / 1)

一个人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己的梦想,是需要一定谋略的。有的人雄韬伟略,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却使用阴险的手段,为达到目的不惜泯灭自己的良心。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要阳谋,不要阴谋。”阳谋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所做出的判断,为达目的而策动在前,虽然**却也光明磊落;而阴谋则是背地里使坏,伤人于无形,其手段往往不能见天日。

阴谋往往潜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最深处,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小刀,不轻易示人,但却有着极强的杀伤力。阴谋看似能够快速达到目的,实际上任何险恶的用心最终都会被识破,能导演得了开头的人,却都未必能把握住结局。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太狡诈的人往往最后落入了自己的圈套。

《红楼梦》里的算计与阴谋,几乎已经无处不在,上至皇族、下至奴仆,都交织在这张阴谋的大网中:元春在皇宫的突然死去,死得万般蹊跷,死得莫名其妙,贾府的根基从此便彻底动摇;贾府之中善于算计之人,姨娘队伍里有赵姨娘等,姐妹们中有薛宝钗等,丫鬟群中有袭人等。说整部《红楼梦》充斥着虚假和阴谋,也不为过。

“阴谋家”王熙凤堪称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的了。林黛玉进贾府第一次与府中上下见面时,王熙凤就对她热情洋溢、关怀备至,连连说不要想家,有什么东西没有就问她要,丫鬓老婆子们不好了也要告诉她。表面上看一个活脱脱的热心大方、体贴入微的好姐姐!可是,细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王熙凤说这些话的真正目的:从一开始就向这个新来者亮出自己的身份,表明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在心理上先压倒对方;另外,自然也免不了讨了贾母的欢心,真可谓一石二鸟。

王熙凤不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家,手段毒辣而且多样。看起来,王熙凤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她能够掌控许多人的命运,可她偏偏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最后,只有“昏惨惨似灯将尽”的下场。

马基雅维利以“阴谋论”著称西方,他将阴谋论的精华——《君主论》献给了皇帝,以期辅佐于权术。他一生都在用阴谋讨好两方,但是却遭遇尴尬,陷入了黑暗的政治泥淖中,最终饮恨离世,年仅58岁。我国的厚黑学鼻祖李宗吾在论及“厚黑”时理论成套,但他自己却经常吃学生的亏。像这些阴谋论登峰造极的集大成者都无法掌控阴谋的走向,那我们一般人就更加望尘莫及了。

阴谋就像一头被圈养的困兽,在饲养者送餐时,它可能频频示意,也可能认为饲养者的手臂是在与自己争夺食物——后者的话,它就会毫不犹豫地咬断饲养者的手臂。一个人一旦把自己交给了阴谋,就等于把成败交给了命运这个捉摸不定的天神,没有人能够精细地把握阴谋的走向和脾气。一个人在发动阴谋的一刹那,就早已被命运安排成另外一场阴谋最稳妥的猎物了。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年轻时代的事迹。其中有一个人物刘俊卿,让人印象深刻。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一样,都是出生在清末民初,那时候社会动**、民族积弱、军阀割据、列强侵略。他起初也是热情上进、渴望自由、渴望得到幸福的年轻人,胸怀梦想和抱负。

但是最终,他却和其他同学相反,走上了一条堕落不归路。他上师范并不是因为有着学以致用、报效祖国,而仅仅是因为上不起法律学堂;一次考试作弊结束了他的学生身份,沦为汤芗铭的走狗。从此,他的思想越来越危险。汤垮台后,又加入黑社会继续干着伤天害理的勾当。

刘俊卿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付出这么多努力,却从来不曾得回一丝一毫的成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付出的努力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灾难,砸在自己的头上。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可眼看我努力的就要到手了,老天就总是偏让我差那么一步……”

这是因为他选错了道路。当他把自己的心交给了黑暗,交给了阴谋的时候,也就注定了他的命运,那就是被黑暗与阴谋所俘获,成为它们的奴隶。当他决定放弃尊严和正义的那一刻,实际上他就已经走入了另外一个无底的深渊,是阴谋害死了他。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再完美的阴谋也会有致命的纰漏。纵使真的练就了传说中厚黑的最高境界:“脸厚如城墙,心黑如煤炭,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就能保证肯定会获得成功,得到幸福吗?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机关算尽也未必就能胜出。

纵观历史,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雄韬伟略、深谋远虑,他们是真正的谋略家,而不是狡诈的阴谋家。只有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作为我们普通人,既没有玩转阴谋的头脑,也没有成就伟业的韬略,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一颗单纯的内心,透过清澈的眼睛看到单纯而明亮的世界,体会人生淡然的幸福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