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掌握似是而非的知识,还不如没有知识
智力是年轻人的资本,为他的时间和精力提供了最好的投资。锻炼内心是非常值得的,比如发现自己的特长,或者养成奠定成功的良好心理习惯。
若是只研究几周拉丁语,或者只是为了见识一下而上几节不讲动词和分词的法语课,或者通过合作计划来参与家庭培训,这些都没什么用:就像罗马式的家庭,母亲在逛美术馆,女儿在参观纪念馆,而父子二人呢,则在咖啡馆里研究地方特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忙碌的时代。有一些人,看到一个鸡蛋,立刻就想要把它变成打鸣的公鸡。这是一个满是“大学”“学院”“教授”的时代,充斥着让人不知方向的“短期课程”。我们身边那些受过早期教育的人,他们的理念正如乔什·比林斯所说的:“与其掌握似是而非的知识,还不如没有知识。”
我们都在为“大学扩张”鼓掌欢庆——这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唤醒了孤立的学生的理性力量。但是,直接将结论灌输给人们的填鸭式教学也使他们变得无知,除非原始思考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培养,而理性思维的培养也已经箭在弦上。
教育是才智的思维训练。它不仅为一个人打磨了工具,也使更多的人能够掌握工具。
巴罗斯校长说:“教学不是机械地重复内容的留声机,而是提供才智、光明、进步以及人类幸福的高尚的发动机。”
唯有这种知识才能融入智力的骨骼与血液之中,也可以说,它是最盈利的投资。美国的教育机构庞大,每年要花费四亿美元,实际上智力培训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虽然在我们的公立学校里有将近一千七百万名学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学习到语法以外的更高级的知识。如果这种情况不进行改变,智力训练就仍然只是少数人的福利,而难以在多数人中普及。对于那些没有参与高等教育的人来说,他们当然没有获得柏拉图所描述的那种教育——训练他们,给予他们的身心所有的美和所有力所能及的完善。
发掘一个人最大的潜能——挖掘他的才智,并利用这些才智实现自身的目标并获得人的美德是一个人受教育的真正目的。这是天性的展现,天性让一个人变得完善。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时间和手段。无论是学会思考,学会爱应爱之物,学会控制追求善果的意志,还是学会观察,学会推理,学会合理判断,学会自我控制和影响他人,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和学习。
让人提升至他的能力上限,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仅凭天性不会造就一位教授,必须要靠积累,但是人们想要完美。如果我们一味地锻炼体能,那么人类会堕落成野兽;如果我们挤出生命里所有重要的能量用来锻炼肌肉,我们就矮化了自己的灵魂,也消解了我们的气质。这是天性无法变更的法则,天性在工作或者特别训练中得到锻炼,从而变得更强。天性的增强要求我们的才能更加健全以与之相称。单一方面的培养可能导致发展的片面和不协调。仅仅去开发头脑,并且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扩充智力上,我们都得到了什么呢?并不是全能又全面的哲学,而是冰冷、无情、片面的智力,缺乏慈悲、温暖的同情心和柔和的感情。如果只发展道德上的天性,甚至灵魂,没有脑力和体力的,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盲信者、一个错乱的狂热者。表是用来指示正确时间的,保持准时不能只靠一个小螺丝,或者一个杠杆、一个齿轮,而是所有零件协调运作的结果,而且每一个最细小的部分都要保证完美无缺。所以教育与文化的目的是所有合理能力的均衡发展。
学校建立在语言的基本原理级别之上的系统教育最能锻炼出全面发展,而且级别越高越好。我说这话并不是低估初等学校的卓越工作,也不是低估在未来生活的多变职业中关于规律工作的训练。我只是在说每个人都承认的事实:一个人要想提升智力,只能接受更高更多的学校教育。无论高等教育的方法是否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人,它确实一直适用于大多数普通人。虽然人们会为此付出必须的时间和劳动,但是教育会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
赫胥黎说过:“或许教育最有意义的结果,是赋予了你做应做之事的能力,无论你喜欢与否,这是学习的第一课。但是,在一个人的教育初期,他可能最后才彻底领悟。”要做到守规矩、有勇气、有决心、勤勉、规律、守时、透彻、坚韧、耐心、克己、有公民意识、自尊,这些是智力训练的特别之处。
利克天文台的霍尔登教授在他写的一篇探讨西点军校的教育论文中,如此描述长期教育的实际运作:
“绝对不会有学生得到教员的偏袒。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都以简单有效的评分制来评价,评分是学校教育的必要部分。每个军校生的记分都会每周公开张贴,好让他精确地知道他的表现到底如何。这种方式比起其他体制来,要绝对且完全公平。我从没听说过有学生、教官或者教授质疑它。因此每个学生每天都要接受彻底的测评,不合格也不可能被隐瞒。这对于每个学生品格的影响是立竿见影且值得赞扬的。他在朗读期间或者其他地方学习到了勇敢承担责任,他所学到的东西很少能在其他的日常生活中早早地学到;执勤科目上的任何不足都会得到相应的处罚,一次严重不达标的背诵不仅会得到一个低分,还会被视为不负责任,会得到周六周日下午一刻钟禁闭的不及格惩罚。高标准的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在军队中又快又稳地提升。每一个学生每时每刻都铭记着他今日履行勤务的表现,这些都将会影响他一生的职业生涯。每个学生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它完美的公正性也被大家所承认。如果分配的任务能够得到忠诚勤勉的执行,那么执行者就能得到高度评价,结果也可想而知。每次失职都会有相应的记过处分。点名缺席扣十分,轻微的衣冠不整扣一分,执勤或者操练时粗心出错扣五分,等等。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确定的小额总分(比如一年二百分)保存在学院里。一旦他的小额总分大大超出了允许的总分范围,他就会被开除。如果只是稍微超出,那么他在班级的级别将会相应地下降,他的福利也会随之改变,简直等于他已经在学习中战败了。对于军官来说,好的职业管理(行为)至少和专业知识一样重要。每次失职都必须要有书面报告,每个与之有关的学生都需要手写一份解释书。提出解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如果学生没有理由,他就必须被公示出来。如果他有充分的理由就可以不被记过。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定期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感,并且记录结果。学生不会有负面情绪,因为所有的记录都是书面形式,不会掺杂任何私人的责难。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制度有多严格。他在学校里差不多要待一千二百天。在他的四年学业里,有将近一万八千个场合强调守时的义务。如果他迟到了,就会被记过。六个月(一百八十天)内有一百次记过就会被开除。但是迟到绝不是唯一的过失。如果训练时制服上有一颗扣子没有扣紧,如果在阅兵点名时鞋子没有涂鞋油,如果在执勤岗哨前没有清理干净枪,还有一百个其他各样的问题,都是职业守则里禁止的内容。每次不合格都会被记录,并且会有一个确定的记过分数。一旦在六个月内到达一百分,这个人就会被开除。每个人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些,也没有人提出异议,在这里这些简单的规则只会被坚决执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次允许都是基于经验。每个合理的请求都会得到批准。最终的结果就像重力一样,不变、公正、及时。”
西点军校的训练终究是军事性的。其他高等学校会用不同的方式测评学生,但是教育的最终结果普遍都是智力。年轻人的能力在其中被充分调动起来,潜能得到挖掘,求知欲也得到充分激发,同时他也能学会如何获取知识。这些最终的目标是自身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生命中的无限机遇做好准备。如果一个人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在道德上就会更高尚,更值得信赖,在精神上会更愉悦,更尽责,更正直也更有魄力。正是教育给了我们坚定的遵守纪律的理念和精神上的和谐与镇定,这些素质都是我们希望在一个具有道德与精神形象的人那里找寻到的。
无论在哪儿,就像学习语法与算数一样,学会欣赏并热爱所有形式的美与善也是真正教育的一部分。宽容、慈善、博爱也是真正教育的必要内容之一。教育程度最高的人,是那些以最优雅的形式提供了最好最多的精神食粮的人。这样的人才是人类精神的最高体现。我们应该选择那些高价值、有益于整个社会、保持思维活跃的事情来做。
教育的伟大目标是让人提升至他的上限。他活力四射,动力像活水喷泉一样源源不断。
真正名副其实的成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精神与品德成长得更广、更深、更高。感受能力的扩充展现,感受真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是唯一有价值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既不是苦难也不是梦境,确切地说,它是高质量训练的优秀成果。
很多杰出人物在幼年时只是个平凡孩子。但是,我们应该从他年轻时谈起。在习惯形成之前,如果他本身是块好材料,同时又能接受一位优秀的导师的指导的话,那么这个起初粗野、笨拙甚至迟钝的小伙子将受到的训练是你无法想象的。在南北战争后期,仅仅对那些毫无经验的粗野新兵进行几周或者几个月的训练,也能使这些弯腰驼背的笨拙士兵挺胸抬头、严肃庄重,也能使他们更有气魄,身材挺拔,举止彬彬有礼,甚至他们的朋友都认不出他们。如果在一个已长大成熟的青年身上能够发生如此显著的改变,那么在这个早早接受身体的、心理的、道德的等各种系统训练和课程的小伙子身上发生奇迹也是可能的。有多少人如今身陷囹圄,或者以救济院为家,或者四处流浪,或者在贫民窟中过着凄惨的生活,他们佝偻着、粗野、愚笨、邋遢,裹着破布也能安然入眠。如果这些人在年轻时能有幸接受系统而有效的训练的话,他们本可以成为高尚的人,成为人类的翘楚。
每一百个人之中只有四个人能进入,高中、商科学校、学院或高等学校,而在这些上学的人之中,也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步入大学。目前大学收到的赞助一直在上升。美国教育部长,威廉·哈利说,目前在每一百万人之中,接受过初中以上教育的人数是二十年前的三倍。
趁年轻赚钱的必要性,或者是拮据家庭里的年轻人对于做生意的热情,让他们坚持长期的学业课程。我们常听到某个父亲说,他的儿子没必要为了赚钱去上大学,似乎能与一个高尚的、扩展的、不断成长的思维相比较的只有财富而已。在狭隘的视野里,在利欲熏心的生活中,似乎钱能够暂时比得上那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由于我们被头脑带领着触碰整个世界,而大脑是被对知识的热爱所激活的,而且它也学会了如何获取知识。是不是这个时代的趋势就是要把经济价值的问号打在一切事物身上呢?“这个东西多少钱?”“它里面有什么?”这些问题经常被问起。但是把生命仅仅看成一个铸钱的造币厂是多么狭隘的啊,难道积累物质财富就能满足心灵的渴望、灵魂的憧憬了吗?
现代的人赚钱,习惯于泯灭所有的真善美天性,抛弃对于不幸者的同情,漠视自身的更高的成长,扑灭各种高尚的热情。在社会经验中最奇怪、最不可理解的事是人们夜以继日、年复一年地你争我夺,最大限度地利用农场、商店、生意、职位,换句话说,把他们的业务拓展到极限、提升到最高点,但是却完全忽视了对于自身能力的耕耘。
最高尚的品质,最高贵的气魄,永远不可能在一个低级、庸俗的目标下培育出来。如果大学院校里的一节课能激发人们的理想,并且给予人们一个更广阔真实的俯瞰生命的视野,那么它就值得我们花时间来学习。每个年轻人都认为自己和这个世界能让自身潜能得到最大利用,以求发展自身,并不偏袒、并不勉强、并不片面,而是很均衡地发展,同时把实现自身的最大可能也归于一个人的责任,就像橡子的功能是成为一棵高大的橡树——不是一棵小树苗,是一棵独自屹立的虬劲大树,与暴风骤雨搏斗,为人和动物提供荫庇,为造船专家提供栋梁之材。
比彻说:“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时代如此生活劳作:我们所做的像种子一样在下一代人身上开花,我们所做的像花一样在他们那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