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则4 增强自我净化,提高自我能力(1 / 1)

必然不一样的价值观

“反求诸己"典出于我国典籍《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说,追求仁德的人好比射箭,如果射出的箭没有中靶,不会去责怪那些射中了目标而比自己强的人,而只会反躬自省自己的不足。"反求诸己"强调的是人的自省,强调人要学会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

不少人似乎已经淡忘了这些来自古代圣贤的告诫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景:你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看电影(或做其他的事),由于他忘了带东西又回去取。结果你们迟到了,你也许会埋怨朋友说:都是你的错,要不咱们就不会迟到了。就算你不说,心里也很可能会这样想。当然,你并没有恶意,只是习惯性的埋怨罢了。然而,正是这种“习惯性”地埋怨他人,却是我们最大的错误。为什么不反思自己是否错了呢?

曾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年轻父亲的求助帖,因为出差,他将5岁的儿子从县城送到乡下,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照看,结果小孩在井边独自玩耍时不幸掉进井里溺水身亡。悲剧酿成后,年轻的父亲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同时也怨恨照料不周的老父老母。两年过去了,至今他还生活在对儿子的思念与对自己父母的怨恨当中。他说他无法原谅自己的父母,因此两年中没有见过父母,也没有通过电话,就是给父母的生活费也是通过自己的兄弟代转。在他的文字中,除了“控诉”父母的疏忽外,没有一个字提到自己是否有错误。

他自己真的没有错误吗?一定是有的,比如是否对5岁的儿子做过安全教育?比如是否考虑到顽皮的孩子送到遍布池塘水井的乡下由年老的父母照料本身就是一种危险,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可以说“埋怨别人”已成为好多人的弊病,“都是你的错”也成了人们掩饰自己错误的习惯性借口。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埋怨别人,而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仿佛所有的错误都与自己毫不相干。或许当“都是我的错”成为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时,当我们学会反求诸己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谦卑与平和,外界的很多事情很难让我们冲动得失去理智。可以说,反求诸己是一种智慧,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我相信,倘若每个人都学会了反求诸己,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会少一些,爱心会多一些。

曹操和袁绍的一大区别在于,当战争失败时,袁绍只知道指责他的部下,将失败的原因推向他的士兵、他的将领、他的门客,而不知道从自己身上找错误。相反,曹操则会当着众多门客将领的面,检讨自己的错误,即使真正失败的原因并不在于自己。这就直接导致了袁绍的许多部下投奔曹操,最终袁绍败于曹操。知古鉴今,谁学会了反求诸己,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当今社会更加需要反求诸已。

愿世间多些自我反省与检讨,少些指责与怨恨。记住:当你将食指指向他人时,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正指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