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1 / 1)

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能力再强,总有不如人的地方。这时候,就要学会借用他人的力量,为己所用。

西汉初年,天下初定。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隔三差五就举行一次宴会,以犒劳那些在战争中舍生入死的将领。

这次,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席间,酒至半酣时,刘邦问众将领:"大家说说看,我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不能的?"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虽然好笑话人,可是只要攻下了城池,陛下总会将其分给人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虽有妇人之仁,但心眼小,好妒忌人,打了胜仗部下也得不到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哈哈一笑,说道:"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若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若论集结百万雄兵,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得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又不能很好地任用他,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三国中的刘备,和刘邦有相似的特点,他文采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是,最终这些优秀人才都能为他所用,靠的就是他那种借人力量的智慧。

自己某方面的能力不足,但能够发现别人的才能,并为我所用,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都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来补充自己。

《圣经》中,摩西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导者之一。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子孙们前往上帝那里要求给他们的领地时,他的岳父杰塞罗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太累了,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人们将会吃更多的苦。

于是,他决定帮助摩西解决这个问题。他想了一个非常高妙的招数,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组。每组1000人;然后再将每组分成10个小组,每组100人;再将100人分成2组,每组各50人。最后,再将50人分成5组,每组各10人。最后,杰塞罗教导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这位首领必须能够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

摩西接受了建议,并吩咐那些负责1000人的首领,只有他们才能将那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告诉给他。

摩西听从了杰塞罗的建议后,便用足够的时间来处理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只有他才能解决。

在这里,杰塞罗交给摩西的就是如何领导和支配他人的艺术,也就是借用他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从而调动了集体的智慧。

借别人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其实是多方面的,任何有长处的地方,都值得我们借鉴,如此方能完善自己,使自己的力量变强。

北宋仁宗时,将军狄青屡建战功,威名远播。

仁宗想要召见他,正赶上敌人侵犯渭州,仁宗于是取消了召见,下令狄青攻击敌人,传旨说:

“朕欣赏将军,将军尽可立功杀敌,如有捷报,朕定有赏赐。”

狄青杀退了敌人,仁宗立刻任命狄青为真定路副都总管。有的大臣轻视狄青的出身,上奏说:"狄青出身行伍,因罪被充军,至今脸上仍保留着充军时所刺的字。如此卑贱之人只可利用,不可重用,否则,世人只会议论陛下用人不当了。”

仁宗气愤地答道:"只论出身,不论战功,又有谁还会为朕卖命呢?朕的国家完全靠忠臣、功臣来保卫,朕当然不能冷落了他们。"

仁宗极力提拔狄青,狄青先后做过侍卫步军殿前都虞侯、眉州防御使、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两军节度观察留后、马军副都指挥使等官,十多年就位居显贵行列。

狄青深明仁宗的恩义,他常对部下告诫说:"皇上不介意我的出身,我之所以有今天,都是皇上所赐。皇上乃明君,我们都要誓死报效、英勇杀敌。"

皇佑年间,广源州蛮族人依智高叛乱,攻陷邕州,围攻广州,岭南的蛮族部人也跟着响应,声势很大。仁宗先后派了几员大将去征伐,很长时间都没有奏效,仁宗一时愁眉不展,心慌不已。此时,狄青上书请命,他说:"臣当兵出身,长期承受陛下的大恩,今日当是臣报答陛下的时候了,无论多么艰苦,臣一定建功报国,死而后已。”

仁宗大感欣慰,他高兴地对群臣说:"岭南战争不济,朕整日不得安心。狄青主动请战,为朕分忧,这才是真正的良将啊!朕一向对他抱有厚望,相信他必奋力死战,不负朕望。”

仁宗想要提拔狄青的官职,马上有大臣阻止道:"狄青未建功勋,此刻升迁还不是时候。不如待其凯旋,陛下再升迁其官职也不迟。”

仁宗又一次叹道:"这样做就太势利了,怎能真正打动人心呢?朕就是要表明朕对狄青的信任和垂青,使其一心杀敌。"仁宗任命狄青为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路宣抚使、广南盗贼事经制使,身兼数职。

狄青十分惶恐,他上书请辞道:"臣杀敌报国,本属应该,陛下赏赐太优,臣不敢接受。”

仁宗召见狄青,对他说:"朕依靠将军平叛,国家命运全在将军身上,何等赏赐都是应该的,你无需谦让。朕不是吝啬之人,更不是只说不做之辈.朕该做的都做了,剩下就看你的了。”

狄青感动地落泪,决心以死报效仁宗。狄青对部将说:"皇上对我们天高地厚,难道我们还能不尽全力吗?我们不仅为了皇上,而且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大好前程。”狄青全力讨敌,屡打胜仗。仁宗不断给予重赏,连连升迁他的官职。

回到京城后,仁宗任命他为枢密使,赐给他一处名为收敦教坊的住宅,对他的每个儿子也加官封爵。仁宗对手下大臣说:"朕借助臣子才得以治理天下,若是只想着自己的好处那肯定是不行的。狄青为朕杀敌、为国建功,朕若有功不赏,哪里能令其安心呢?"

可见,借别人力量的时候,一定要不吝回报,如此方能皆大欢喜。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善于借用他人的力量,还包括很多,比如:

借助亲戚的力量。每个人都有三亲六戚,与亲戚来之间的来往也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亲戚之间大都是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联系的亲密性。而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找亲戚帮忙。因此,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付某件事情的时候,找亲戚帮忙会得到得天独厚的便利。

借助朋友的力量。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解决事情的时候,就可借朋友之手助自己一臂之力。当然,这需要我们平时多结交一些“有志之士”。但是,要怎样才能交到更多更好的朋友呢?关键还要看自己做人的道行高深与否。道行深的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行浅的人,终归难免庭前冷落车马稀。

借助同学的力量。现代社会里,同学之间的帮忙,经常可以见到。比如,在一个单位里,同一个学校毕业的同学或校友中,如果有一个晋升到主要的领导岗位,那么,不出几年,这些同学或校友便都能得到提升晋级,这大概就是同学关系的力量。

借助老乡的力量。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老乡"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需要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菜根谭》写到:"天地之气,暖则生,寒则杀。故性气清冷者,受享亦凉薄。唯和气热心之人,其福必厚,其泽亦长。"人在社会上或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仅肩负着共同的责任,而且也有很多工作必须依靠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否则,互相拆台,暗中作梗,明处捣乱,要想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不大可能的。而让周围的人都能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自然需要有和谐一致的气氛。但有一条十分重要,那就是无论借助什么人的力量,我们都要虚心学习,并真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