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与他人和谐相处(1 / 1)

中国当代著名的净空老法师经常到世界各地讲经说法,与各国宗教界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众们共同生活的机会非常多,他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在言语行动中用自己的信仰和传统看待和对待他们。在宣传佛法时,他总是找出其他宗教与佛教的一些共同之处来进行宣传,从不轻视和伤害对方的教义和宗教情感,也决不试图用佛法影响和改变他们原来的信仰取向。他甚至还讲过《圣经》,在讲解时他反复强调世界所有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扬善抑恶,劝导人们做有益于人生和世界的事情。这样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接纳了他,也接纳了他的思想。在非常不容易相处的领域里,他与那些人士相处得非常融洽和谐,可以说是我们常人的楷模。

在这里,我想起了一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与他人、与团队格格不入的人,他们口口声声埋怨别人,责怪别人,其实问题恰恰来自于他自己:

一只鸽子老是不断地搬家。它觉得,每次新窝住了没多久,就有一种浓烈的怪味,让它喘不上气来,不得已只好一直搬家。它觉得很困扰,就把烦恼跟一只经验丰富的老鸽子诉苦。

老鸽子说:"你搬了这么多次家根本没有用啊,因为那种让你困扰的怪味并不是从窝里面发出来的,而是你自己身上的味道啊。"

有些人会不断埋怨别人的过错,指责别人的缺点,他们觉得周围的环境和人处处跟自己作对;或者是认为自己"曲高和寡",一般人无法理解自己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实际上,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周围,而是来自于他们自己。

像这样的人,必须试着认清自己,试着认真而深刻地反省自己。而一个组织也没必要为了失掉这样一只"鸽子"而遗憾。

有人脉专家研究说:你无法借着纠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获得宁静,同样地,就算将世界所有的石头和荆棘除去,仍然无法开辟出坦途大道。在不平坦的道路上,若想要走得舒服,我们就该穿上鞋子。既然我们无法将世界上所有的障碍物除去,我们就应该保持心灵的平静。若某人犯错,你会有许多方法去纠正他,但在公共场合中对他批判、责骂和大声叫喊却无济于事,你的行为只会使他更坚持己见。所以,请以友善的态度指正他的错误。他会因此乐意接受你的劝告,在未来,他会感谢你的指导和好心。

与别人和谐相处,会使这个世界很好地接纳你,使你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得自在和快乐。一个人在和谐的环境里行走,就像在顺风顺水的江中行船,要到达你想去的码头还不容易吗?

要怎样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呢?有人总结出10条原则,告诉我们怎么做:

1.说话和气:在情绪稳定的正常情况下,只要你在说话前稍加注意,就能做到说话和气。要使自己说出的话产生感召力,达到融洽关系、平和相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说话的质量。说话质量的优劣又与说话的声调、语气有很大的关系。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效果就大不一样。

2.面带微笑:笑是每个人不花任何代价随时都可以显现出来的。微笑是详和的花絮,友善的信号,也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彼此相交中,能够给人一个温馨、善意的微笑,可以优化交往质量,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3.以诚相待:以诚相待可以成为友谊的纽带和桥梁。俗话说:"诚实无欺,做人根基。”离开了真诚,则无所谓友谊可言。一个真诚的心声,往往能唤起一大群真诚人的共鸣。以诚相待成为现代人处事交往的重要原则,只有说真话,办实事,才能优化你的人格形象。

4.主动热情:主动热情是浇灌友谊之花的甘露,是融洽关系的先行官。在社交中,冷漠、敷衍、搪塞的态度,只能让人反感,加大心理距离。只有主动热情先施于人,友谊的甘露才会滋润人们的心田,结出丰硕的友谊之果。

5.学人之长:学人之长是衡量一个人教养、涵养、修养的一把尺子。专挑别人的缺点,不容人的人,自己身上的缺点比谁都多,他也不会被别人所宽容;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之长的人,他身上的长处也最多,他会成为一个真正拥有无形精神财富的人。因此,在与人相处中,多想想别人的长处、优点,既能优化自己的心理素质,又能与人和睦相处。

6.不嘲笑人: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与人相处中,切记不能随意拿别人的短处或缺陷开心,嘲笑别人。一个不尊重他人、随意伤害他人人格的人,实质上是对自己的极大不尊,是对自己人格的毁灭。即使别人由于自己的过失处在窘境之中,也要给人面子,让他下台阶,主动帮助他缓解尴尬的局面。

7.为人着想: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明: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信赖,一种有效的方式是着眼于对方的利益。如果我们在与他人相处中,善于为他人着想,善于关心他人的利益,就会赢得人心。

8.有求必应:"人字结构是互相支撑"、"世界很小,是个家庭"等都是耐人寻味的哲理名言。现代社会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系统有效动作的一个小齿轮,互相之间都有所求和被人求。只有相互依赖、相互协助、相互负责任,才会使事业获得成功。有求必应是当代社会的一种时尚。

9.一视同仁: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些人见到比自己强的人就巴结,见到比自己弱的人就欺凌,这种奴性意识,令人生厌。与人相处,无论地位高低、穷富,都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受人拥戴的显著特征,也是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

10.自知之明:俗话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要准确地评价自己,就非有自知之明不可。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实体。在与人相处中,力求比较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还是能做得到的。千万不要炫耀自己,即使受到别人赞扬时,也要冷静对待,不能得意忘形,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敬佩与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