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低头怎能出头(1 / 1)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府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也不让人,且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客,父亲命儿子去集市买肉。儿子买肉归来,来到城门口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寸步不让,谁也不甘心避开,于是,面对面的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日以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吃酒,做父亲的不由的焦急起来,便出门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口,看见儿子僵立在哪,明白意思后大喜,看儿子没有半点让人的意思后!说:"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这么刚直!"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为父的站在这与他对抗!"话刚落音,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位置,儿子回家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这个故事里的父子,表面看起来很"刚强”,很有“骨气",其实他们最终得到了什么呢?只能是路人的耻笑。他们所谓的"骨气"只能算是一种执拗或者说是顽固不化罢了。他们根本不懂得,人在某些时候,是要低一低头的,不会低头的人怎么能有出头之时?

有句俗话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人在这势力范围之中,并且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低头"就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二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力,好走更长远的路。是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为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一种处世的柔软,一种人性丛林中的生存智慧。

有人问苏格拉底:"您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您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五尺高,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要戳破苍穹吗?"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当今社会,许多人怀着满腔热血,揣着远大抱负,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是,在前行的人生道路上难免品尝失意的苦涩滋味,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面对坎坷、荆棘,现实的人会吸取教训,会审视、思索,采用迂回缓和的方法去战胜和超越;而理想的人则会傲气不敛,锋芒毕露,小觑或无视生活有意无意设置的低矮"门框",其结果,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

碰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不回头,痛不思变。在厚重坚固的"门框"前面,暂时低头并不意味着卑屈和纡降人格,更不表明失去原则和自尊,而是一种艺术的处世方法和智者的表现。

低头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清醒中的嬗变,有时,稍微低一下头,或许我们的人生路会更精彩,我们的能力也会有所长进。

很久以前,有一个满怀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住持释圆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必满意足的老师。”

释圆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没找到自己的老师吗?"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啊,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甚至不如我呢!"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了笔墨砚和一沓宣纸。释圆说:"老僧的最大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爱那些造型流畅的古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一把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把倾斜的茶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茶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圆:"这幅您满意吗?"

释圆一笑,摇了摇头。

释圆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位置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壶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壶在下的?"释圆听了,又微微一笑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涧谷因为低下,而能纳百川入流,人要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年轻人听了释圆大师的话,深受教益。

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在一家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里传来一位老人平静的喊声:"不好!不好!"

梅兰芳寻声望去,见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于是,戏一下场,梅兰芳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自己的住处,待如上宾。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我一声不好,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有理,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低头便拜称谢不止,以后每每演出,必请老者观看指正。梅兰芳的谦虚大度,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指更进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受人敬重。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抬头、昂首阔步,不料进门时撞在门框上,前辈见此情形,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要记住低头。"

大师们提到的"记住低头"和“懂得低头”之说,就是要我们记住:不论你的资力、能力如何,在茫茫人海里,你只是一个小分子,无疑是渺小的。当我们把奋斗目标看得很高的时候,更要在人生舞台上唱低调,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

其实,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头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吸取教训,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不足而自省,才会在挫折面前发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