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路行窄处,留一步让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之安乐法。”洪应明是从明哲保身、全身远祸的角度谈退让的必要性的。
一个人涉身外世,只一味争夺,不知退让,是不具备成就大事的基本条件的。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或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进一退的成败所困扰。所以说,"退"是人生的大学问,尤其是在难以逾越的困境面前要懂得知难而退。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论述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大意是说行军打仗,宜进则进,遇难而退,惟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多少年来,在人们眼里却把知难而退当作懦弱和消极的表现,而把知难而进奉为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优秀品质加以赞扬。我却以为,知难而退比知难而进更难能可贵,它代表人生中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和洒脱的人生境界,体现一种审慎的思考和理性的智慧。
人的一生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总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能超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说总是知难而进未必真能进,最多碰个头破血流而已。的确,知难而退是一种放弃,但明知前方是死路,可偏偏还要固执地走下去,这就是愚蠢。如果在这时选择了放弃,那就是一种智慧。放弃了,就会有更多的路等待着你,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希望。
汉朝初期,陈平因功多计广任右丞相,周勃以战功卓著任左丞相,后来在诛杀吕后诸王中周勃居功自傲,威望超过陈平。陈平自感继续担任右丞相将很困难,于是把右丞相位子让给了周勃。
有一次,周勃辅佐上台的汉文帝问朝中每日钱粮进出有多少,周勃无言以对,而一旁的陈平却应对自如。周勃自感治国不如陈平,于是自愿换陈平当右丞相。他们两个共同演出了一场知难而退的历史大剧,而正是由于他们敢于知难而退,为汉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可见,知难而退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洒脱的人生境界,是勇敢与理性的人生态度。
当年,苏东坡在贬居惠州时,闲来无事,去游松风亭。亭子在当地很有一些名气,苏东坡也是冲着这个名气去爬那座很高的山。毕竟是文弱书生,苏东坡爬到半山腰便感到有些体力不支了,可看看那高高在上的松风亭,遥远得就像挂在树梢上,心中又不甘心,只好强迫自己往上爬。就在因为登不上松风亭而苦恼时,苏东坡突然想起一个道理:"这里有什么歇不得,游不得呢?难道非要上亭子不可?"这种思想一产生,苏东坡顿时感到眼前一片光亮,脑子顿时开了窍,情绪也轻松起来。
苏东坡的处事是豁达的,是开朗的,知难而退确实是做事的一大学问。可悲的是,我们其中的许多人不敢承认自己有"退"的行为,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有过"退"的思想,仿佛人生只有前进、前进、再前进,就没有歇脚的时候。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真实的。
历史上有名的故事——鸿门宴,其实就是一个要知难而退的典范。秦朝末年,群雄纷争,刘邦和项羽是两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楚怀王命令项羽、刘邦兵分两路进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公元207年,项羽在鹿一战中消灭了秦军主力;刘邦乘机从黄河以南攻入关中,占领秦朝首都咸阳,并想据守函谷关称王。项羽听到大怒、破关而入,驻军鸿门,准备进攻刘邦。当时,项羽的兵力是刘邦的四倍。在这种情况下刘邦没有急于称王,没有去想如何在劣势中打败项羽,而是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谢罪。可以想象,如果当时刘邦迎难而上,誓与项羽决一高下,那历史上也就没有了汉朝。也正因为刘邦的这次知难而退,先保存了自己的势力,才有了大汉刘氏江山。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是需要知难而退的。古语:"不要一条道跑到黑",其实某种意义上也是阐述这么个道理,东边日出西边雨,我们做什么,其实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不可拘泥一方,不可认死理,不可碰到困难也一定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也许换个方式发展自己,会取得更好的成功。鲁迅、郭沫若都是我国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然而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以前都是学医学的,都是后来弃医从文的。也许他们如果专攻医学,也能够建树,但想要超过他们文学上的造诣,可能很难有人相信,就文学和医学对他们而言,医学相对来讲应该是比较难的,从某种角度讲,其实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也是知难而退了。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有一颗不放弃、不逃避的心,但也要适当的知难而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幼年因无法发好"R"音而退学,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放弃文学,转向自然科学,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受世人敬重的科学家。蒲松龄文采过人,满腹经纶,但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面对科举屡试不第的打击,他知难而退,转向创作,立志写一部"孤愤之书",终有《聊斋志异》这部流芳百世的佳作。纵观他们的知难而退,那都是一种人生的技巧,一种事业的重生,而不是放弃。
知难而退并不是一退不起,而是以退为进的大智慧。公元前54年至公元前53年,克拉苏率五个罗马军团,五万余人,渡过幼发拉底河,侵占帕提亚要塞,追击帕提亚骑兵,企图侵占整个帕提亚。帕提亚将领苏林采取节节撤退,不迎战罗马精锐部队的战术,于公元前53年5月6日在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雷城与之交锋,击败罗马军,罗马精旅丧失殆尽。克拉苏撤出卡雷城后被帕提亚骑兵包围在一座小山上,在混战中被杀,罗马军几乎全军覆没,军旗被掳。帕提亚大败克拉苏之战,成为军事史上知难而退,以退为进而赢得胜利的著名战例。克拉苏初期知难而退挽救了帕提亚,如果他一味冲锋陷阵早就死于战场了。可见,知难而退不仅是人生的一种平静态度,也是一种人生的胜利策略。
有些人一生成功颇多,硕果累累,却没有得到丝毫快乐,活得很累,很沉重,甚至很痛苦。而另一些人一生看起来碌碌无为,平平庸庸,却生活得很愉快,很轻松,甚至很惬意。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前一种人属于只知进、不知退者,他们将自己紧紧地禁锢在一个限定的小圈子里面,并不断地为自己加压,使自己一直处在一种不知尽头的努力之中。而后一种人属于知进知退、知逸知劳的人,他们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来决定生活目标,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当劳则劳,当逸则逸。"不懂休息的人,也就不懂得工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盲目地制定出过多的奋斗目标,到头来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