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眼界,是指人的见识广度;所谓境界,是指人的思想、情操所达到的程度或层次。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做得好。眼界越宽广,境界越高,这就是眼界决定境界。
咱们中国人有句俗话叫"开眼界",一个人想要过有价值的人生,就要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想要追求更高的境界,当然需要不断去开阔眼界。
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用双眼观察着这个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逐渐明白:人有多大的眼界,便会有多大的追求和梦想,不同的眼界决定了人不同的境界。
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而猎犬只向枯桩境里寻,两者为何有如此差异呢?很显然,眼界决定境界,苍鹰眼界开阔自然能一览无余。
自古文人士大夫犹爱登高作赋。杜甫有诗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明代徐文长叹曰:"八百里山河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登高而观,眼界开阔,方能遍览山河美景,激发胸中恣意的豪迈之情,留下一句句千古绝唱,令人叹服。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开阔的眼界能让人对事物拥有更全面的理解,蕴育更博大的胸怀。
如果一个人拥有了开阔的眼界,便能博古通今,融会贯通,达到博而更专的境界。只有具备了开阔的眼界,才不会死抱一隅之见,方能从学问的全境出发,达到更高远的境界。
李嘉诚曾说:"眼睛仅盯在自己小口袋的是小商人,眼光放在世界大市场的是大商人。同样是商人,眼光不同,境界不同,结果也不同。”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眼界广者其成就必大,眼界狭者其作为必微。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关于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在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了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谈好的价钱是30美元。这位农民高兴地答应了。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竿拧柿子,下面的人就负责把草丛里的柿子捡到竹筐里。一旁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全都拍了下来,又拍了他们储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不拿柿子就离开了,农民在背后摇摇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农民不知道,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的钱;也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更值钱的是独特有趣的采摘、储存柿子的过程。
记得还有一则寓言,说得更有意思: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马到处跟着主人拉货,驴子则在屋里没完没了地转圈子推磨。贞观三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出发经西域前往印度取经。17年后,这匹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它重到磨坊会见驴子这个老朋友。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经历:"浩瀚无边的沙漠,高入云霄的山岭,凌峰的冰雪,热海的波涛……”那些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神往惊叹:"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道路,我连想都不敢想。"马说:"你的眼界就围绕着这座破磨,而我的眼界则是五湖四海啊!"
读了这两个故事,我深有感触,眼界不同,境界的差异竟是如此之大!
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沈括一部《梦溪笔谈》,天文、地理、算术、医药包罗万象,且叙述精当,见解独到,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马克思,不仅在政治和哲学上有杰出贡献,在数学上也颇有建树。真正的大师大抵如是,他们涉猎广泛,底蕴深厚,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
纵然我们可能无法成为大师,但开阔的眼界对提高个人的修养亦是大有裨益的。多元的知识背景,能让我们看问题不拘泥于一处,以更豁达开明的态度,看得更全,走得更远……
同理,如果一个国家拥有了开阔的眼界,便能在比较之下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便能蕴育出更博大的胸怀吸取各方之所长,从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魏源的"开眼看世界"到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果,这一走向全球、融入世界的过程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民主理念也使古老的国度焕发出了年轻的光彩。
当我们走出国门看到国外城市的井然有序、一尘不染,难道不会为国人的一些陋习感到羞愧吗?知耻近乎勇,在人们的共同努力和自我约束下我国的国民素质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奥运会、世博会的召开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宽容友好的国际意识深入人心,随着眼界的开阔,相信我们的国民会逐渐具备那种大国的胸襟和气度,我们的国家也会发展得更加成熟。
所以说,眼界决定境界,贵在"广博"。无论是个人的修养,还是国家的发展,绝不能做"井底之蛙",不妨像苍鹰那样振翅高飞,遍览无限风光吧!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乌雀争其声。"这就是说,眼界的大小决定了人成就的高低。江海之所以浩瀚无际,雷霆之所以引动暴雨,都在于它们知其当为,眼界开阔。没有长远的目光,再有本事的人也会变得平庸。
人生的命运由眼界而定。我们要敢于放眼全球,胸怀世界,不应妄自菲薄,固步自封。迈开步子,奋勇前行,迎接你的或许是酸甜苦辣、荆棘坎坷,但你最终必将取得属于自己的灿烂,必将拥有星空的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