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不禁这样纠结着:为什么我们会这么紧张?为什么要把自己逼迫得这么厉害?能不能不紧张呢?今天的生活太紧张,疯狂地赚钱、工作,结果得不偿失,紧张的生活,已经让人不堪重负。所得到的物质财富并不能弥补失去的精神财富。何不停下你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听听你内心的声音呢?
在生活中,我们常为凡尘俗事而纠结。生活中的侵扰太多,心就没有办法安宁,更找不到安心的所在。很多人之所以烦躁不堪,就是因为内心难以宁静,因此很多人想找一片静谧的空间来抚慰自己那颗烦躁的心。但有人感觉到,世界太嘈杂了,很难找到这样一方净土。其实,一个人内心的清净,无须依靠外物,只要把心当作是人生安宁的本源,那么,他的人生就无处不得宁静。
有一位妇人,每天都从家里的花园里采摘一些鲜花送到附近的寺院里供奉佛祖,以此表示对佛的虔诚。
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恰巧遇到住持,住持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用香花供佛,来世一定会得到佛祖的庇佑,洪福无边。"
妇人听了非常高兴,答道:"用香花供佛是应该的,因为我每天来寺庙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一样,感觉清凉无比,可是回到家中,心就不像在庙里那么安宁了。我想知道,如何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呢?"
住持反问道:“你喜欢鲜花,那你一定知道怎样养护花草,那现在你告诉我,你怎么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妇人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很简单,只要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剪去一截花梗。只要保证花梗的一端在水里不腐烂,就能吸收水分,就不容易凋谢!"住持道:“你知道如何保鲜鲜花,就知道怎样保持一颗清净的心,因为两者的道理是一样。我们周围的环境像瓶里的水,人则是水中花,只有不停净化自己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思想,经常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讨并不断改进陋习和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自然给予我们的营养。"
妇人听后感激地说:“谢谢大师的开示,希望以后能经常亲近您,享受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体验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住持道:“施主何必要等到以后呢?就现在吧,也不必一定非要在寺院中体验宁静,其实你的身体就是庙宇,呼吸就是菩提梵唱,脉搏就是晨钟暮鼓,菩提在心中,无处不宁静。"
是啊,只要心无杂念,再嘈杂、奢华、繁忙的热闹场也可成为体验内心宁静的道场,只要你能抛开杂念,宁静的地方不一定只有寺院,哪里不可宁静呢?倘若妄念不除,即使佛祖就在身旁,你也一样无法修行。其实,生命的苦恼,原因不在苦恼本身,而是因为有一个不能保持宁静的心。因此要解脱烦恼不纠结,就要先抛开杂念,回归本真
有一个渔夫,他每天早上出海打鱼,每次只要一会儿,一家人的生活就可以解决了。他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和人下棋、聊天、带孩子在院子里玩耍。日子过得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有一天,他在集市上遇到一个商人建议他说:“市场上的鱼很好卖,你要是每天多花点时间去打鱼,不是可以卖到更多的钱吗?"
渔夫问:"然后呢?"
商人说:“有了钱,你可以多买些船,然后请人给你打鱼。赚更多的钱。”
渔夫问:"再然后呢?"
商人道:“拥有更多的资金,你可以开间海鲜加工厂,就成就了一番事业。”
渔夫问:“实现这个目标要多长时间呢?”
商人说:“最多要十几年吧。”
渔夫说:"实现这个目标后我又能做什么?"
商人想了想说:“实现这个目标后,你就可以回渔村,整天和你的那些老朋友在一起聊聊天、下下棋,你还能和你的老婆孩子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
渔夫想了想说:"那还是不要折腾了吧,我现在不就过着这样的生活吗……"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是啊,我们为何不像渔夫那样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生活。只要用心感悟生活,平凡也不再单调,平淡中体味真实。生活就像一杯茶,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浓郁的清香和淡雅的甘甜。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就是道家所讲究的无为心态,其实也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最佳心态。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莫测,自我又有什么样的喜悲起伏,只要保持一种宁静、豁达、淡然的心态,你会发现,不纠结的生活原来是那么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