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11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不要一错再错(1 / 1)

人生难免遭遇挫折,遇到难题,犯错误,有的人能客观地对待这一切,懂得冷静地分析,而有的人碰到这种情况,却一味地抱怨、埋怨,或一蹶不振,认为自己多么倒霉,不知道如何去停止自己的错误,这样错误就无法得到改正和弥补,还很可能会一错再错。

凡是有成就的佼佼者,他们都知道错了就要停下来,反思一下,反省一下,找到更正或弥补的方法,这样就离幸运又近了一步。

如果有人说你不行,你难道就真的也认同自己不行?你怎么不去试试看自己到底行不行?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在小时候有过一次体验,通过他的例子,完全可以说明一个人要想获得幸运,就要敢于纠正别人对自己的错误看法。

阿德勒刚开始上学时算术很糟,老师深信他是“小倒霉蛋”,并把这一结论告诉了他的父母,让他们不要对儿子期望过高。他的父母也信以为真。阿德勒被动地接受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而且他的算术成绩似乎也证明他们是对的。

但是有一天,他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忽然解出了老师在黑板上出的一道其他人都不能解答的难题。他就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说了,老师和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于是他愤愤不平地几步跨到黑板前面,把问题解了出来,使在场的人目瞪口呆。这件事情以后,阿德勒认识到自己完全可以学好算术,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自信,后来成为一个数学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

正是因为重新审视自己,阿德勒停止了一味服从的选择,用更好的行动摆脱了"倒霉蛋"的阴影。

有一位企业家,他想在公开演说中取得成功,因为他在一个领域有重大突破,想让大家知道这个消息。他的嗓音很好,演讲的话题也很吸引人,但他不能在陌生人面前讲话。阻碍他的原因是他的信念,他认为自己讲得不好,不会给听众留下好印象,还认为自己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外表……他“不像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人”。这个信念在他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所以,每次他站在一群人面前开始说话时,便受到这个信念的阻碍。他错误地得出结论说,如果他能动一次手术整一下容,改善外表,他就会产生必要的自信。

整容手术其实并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肉体的变化并不能绝对保证个性的改变。一旦他相信正是自己的消极信念妨碍了他发表这个重要消息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谁都难免犯错,就连大师也一样。大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孰能无过?有了过错不要紧,只要不是致命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待过错。特别是知道错了后,要知道及时地停下来,想一想纠正错误的办法,下面这个例子,就对我们很有启发。

1965年,巴菲特买下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控制权,当时公司的账面价值约为2200万美元,将全部的资金集中在纺织事业。虽然巴菲特很清楚纺织这个产业没有什么前景,却因为它的价格实在便宜而受其**。事实上,早在此九年前伯克希尔就发生了亏损,虽然有时也会获利,但总是进一步,退两步。

自从买下伯克希尔后,公司从未赚到什么钱,即使在景气高峰时也一样。虽然后来伯克希尔进军保险业,进行多样化经营,使纺织业不佳的业绩对于公司整体影响越来越轻,但是巴菲特并不想将其出售,因为他认为这个公司是当地非常重要的雇主,管理层能坦诚面对困境并努力解决问题,员工又能体谅困境并极力配合,最后,公司还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收入。而事实证明最后一点是错的,因为以后的日子这个公司不断地耗用大量的现金,依然还是面对国外低成本的竞争,如果不继续投资,公司将更不具竞争力。大量的资本支出虽然可以让公司活着,但投资报酬却少得可怜。虽然公司的高管极具干劲而且很有创意,但结果最后一点用也没有。最终的结果是“悲惨”的,在拍卖纺织机器设备时,原始成本为1300万美元,经加速摊提折旧后,账面价值只有86万,要知道当时买一套全新的设备要三五千美元。整厂的机器设备经处理只收到16万美元,扣除所耗费的成本,最后一毛也不剩,在此几年前买的5000美元一只纺纱开价50美元都没人要,最后以26美元的价格卖出,连付搬运工的工资都不够。

巴菲特投资伯克希尔纺织公司之所以发生重大失误,根本原因是因为当时美国国内纺织业所面临的全球纺织品产能过剩的激烈竞争,加上国外低劳工成本的强力竞争,而伯克希尔公司恰好是不具长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企业。虽说巴菲特失败了,但留给他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他在反省以前的错误时后悔地说:如果当时知道错了后,能停下来好好想想错在哪里,也就不至于损失如此之大。

所幸,最终巴菲特还是在错误面前停了下来,他找出了错误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方法。他在总结这一段经历时深有体会:一只能数到10的马是只了不起的马,却不是了不起的数学家,同样,一家能够合理运用资金的纺织公司是一家了不起的纺织公司,却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企业。对待像伯克希尔纺织公司这类企业,他又说,当你遇到一艘总是会漏水的破船,与其不断白费力气去补破洞,还不如把精力放在如何换条好船上。

正是因为巴菲特在错误面前停了下来,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修正错误,才一步步地走向成功,最终造就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