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敏感很多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认为敏感可以让自己少犯错误,有些人认为敏感限制了自己的人际关系,也有人承认敏感使自己生活在猜忌压抑之中。综观芸芸众生,我们可以把敏感定义为一种情绪,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不良情绪,它通过控制人的思想来限制人的行为选择。俞敏洪曾在演讲中说:“很多人失去快乐,是因为他太敏感了。”
马加爵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无疑是一个敏感的人,因为敏感,他让自己和数个家庭陷入绝望。当然,并不是所有敏感者都会像马一样极端,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阶段,不具备攻击性。他们在作出行为选择时,会担心其他人的反应、事情的各种突发状况、事情的最终结果,在心里留下“我觉得太难了""发生意外我肯定完蛋了"“天啊,太麻烦了"等暗示。带着这种消极情绪开始一项工作,往往就意味着你已经失败了。
2012年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在广告公司做策划,每天加班到晚上九点,一个月2600元的薪资。前几天他突然打电话问我,如果他放弃现在的工作,自己创业,周围的人会怎么看。我回答说,很好啊,反正趁年轻,好好折腾一番。朋友很意外,说,你为什么不骂我,现在工作那么难找,创业太艰辛了。我问他是怎么想的。结果朋友跟我说,同事好像看自己不顺眼,他一进办公室,大家都不说话了,他觉得在公司没有立足之地,但是放弃工作的话,又担心被别人看不起。自己创业一旦失败,到头来还是一个笑话。
这种思想应该很多职场中的人都有,担心同事上司对自己有看法,担心不能胜任工作,担心放弃工作后被人说没能耐。精力都用在各种猜想和试探当中,只会导致不想发生的事情正好发生。做人太敏感,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怎么能压住事儿呢。
一个人倘若天生敏感,天生一副林妹妹心肠,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改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认识并克制**来的副产品。那么敏感的副产品是什么呢?从以上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将它们归纳为三种:愤怒、猜疑以及恐惧。
猜疑这类副产品是最多见的,几乎任何一个人都习惯地去猜疑别人,也压不住事儿。因此敏感者的猜疑比一般人强烈,他们的情绪也就比一般人波动更大。而敏感者的恐惧多是自己臆造的,一个敏感的学生想在课堂上回答教授的提问,他对自己很有把握,但是他却担心同学会认为自己爱出风头,害怕同学以后会讨厌他排挤他。在这种担心与害怕的过程中,自己先打了退堂鼓。其实,很多时候别人都是一种whocareyou的心态。而敏感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自己的行为选择处于想与不敢之间,最终错失机会。
每个人都是通过敏感神经来接收外界信息,再经过大脑形成主观意识的。过多的敏感只会加重我们的思考,产生不良情绪。《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能影响别人,别人就会影响你。"情绪也是相同的,如果太敏感,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就会缩手缩脚,反反复复,而结果只能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