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当我们熟悉一种状态时,往往就想安于现状,不愿意再多吃点苦,不甘心再多受点折磨。不可否认,这种活法会让人过得比较轻松,可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沦为平庸,终其一生都不可能看到那个闪耀夺目的自己。
有一条河流从遥远的高山上流下来,经过了很多个村庄与森林,最后它来到了一个沙漠。它想:"我已经越过了重重的障碍,这次应该也可以越过这个沙漠!"
可以,当它决定越过这个沙漠的时候,河水却渐渐消失在泥沙当中,它试了一次又一次,总是徒劳无功,于是它灰心了,颓丧地自言自语道:“也许这就是我的命运了,我永远也到不了传说中那个浩瀚的大海。”
这时候,沙漠低沉的声音响了起来:“如果微风可以跨越沙漠,那么河流也可以。”
小河流很不服气地说:"那是因为微风可以飞过沙漠,可是我却不行。"
“因为你一直维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你永远无法跨越这个沙漠。你必须让微风带着你飞过这个沙漠,到达你的目的地。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放弃你现在的样子,让自己蒸发到微风中。”沙漠继续说道。
小河流惊恐地说:“放弃我现在的样子,蒸发到微风中?不!不!那不是等于自我毁灭吗?"
“微风可以把水汽包含在它之中,然后飘过沙漠,到了适当的地点,它就把这些水汽释放出来,于是就变成了雨水,这些雨水又会形成河流,继续向前进。”沙漠耐心地回答。
"那我还是原来的河流吗?"小河流问。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沙漠回答,“不管你是一条河流还是看不见的水蒸气,你的本质不会改变。你之所以坚信自己是一条河流,是因为你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本质。”
此时小河流的心中,隐隐约约地想起:自己在变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风带着,飞到内陆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后变成雨水落下,才汇成今日的河流。于是,小河流化成水蒸气,投入到微风的怀抱之中,奔向它生命中的归宿。
不要害怕吃苦,也不要害怕挑战,人生不可能处处都是康庄大道,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困难、阻碍和挫折,此时,退缩、软弱和安于现状只会不断消耗我们本就不够鲜活的生命力,唯有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想方设法跨越生命中的障碍,我们才能像故事中的小河流一样,从雨水变成河流,又从河流变成汪洋大海。
而所谓的“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舒适区,又称为心理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每个人都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而一旦走出这个区域,人们就会感到焦虑、恐慌、别扭、不舒服、不习惯。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家公司的主管,在一次培训课上,用一幅图诠释了一个人生寓意。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在一个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接着,他在圆圈的里面加上了一座房子、一辆汽车、一些朋友。
主管说:“这是你的舒服区。这个圆圈里面的东西对你至关重要:你的住房、你的家庭、你的朋友,还有你的工作。在这个圆圈里头,人们会觉得自在、安全,远离危险或争端。现在,谁能告诉我,当你跨出这个圈子后,会发生什么?"
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一位积极的学员打破沉默:“会害怕。”
另一位说:"会出错。"
还有一位说:“会吃苦。”
这时,主管微笑着说:"当你犯错误了,其结果是什么呢?"
最初回答问题的那名学员大声答道:“我会从中学到东西。”
主管说:“正是,你会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当你离开舒服区以后,你学到了你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你增加了自己的见识,所以你进步了。”
主管再次转向黑板,在原来那个圈子之外画了个更大的圆圈,还加上些新的东西,如更多的朋友、一座更大的房子,等等。
“如果你老是在自己的舒服区里头打转,你就永远无法扩大你的视野,永远无法学到新的东西。只有当你跨出舒服区以后,你才能使自己人生的圆圈变大,你才能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更优秀的人。”主管说道。
是的,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好比一个圆圈,在这个圆圈里,我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固定的舒适区。如果我们害怕出错、吃苦、遭罪,不愿意走出这个舒适区,那我们就会变成井底之蛙;反之,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那便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创造力,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美国著名的大提琴家麦特·海默维茨15岁时,与以色列爱乐乐团演出了他的第一场音乐会,立即造成轰动,受到各阶层人士的注意。在他16岁时,就获得了艾弗里费瑟职业金奖。著名的德国唱片公司还跟他签了独家发行其唱片的合约。之后,他更多次获得唱片大奖、金音叉奖等著名大奖。
然而就在海默维茨声名大噪的时候,这位大提琴神童却突然消失了四年,几乎让人们把他的名字给淡忘了。
原来他去哈佛大学进修了。他做了一篇以贝多芬《第二大提琴奏鸣102号》为课题的毕业论文,并赢得了哈佛大学的最佳论文奖。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蒙田说:“谁害怕受苦,谁就已经因为害怕而在受苦了。”没错,年轻就是要吃苦,伟大都是磨出来的,而吃苦的第一步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寻求舒适区外的“最优发展区”,以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获得最佳表现,就像海默维茨一样,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最后成就一个卓越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