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办事有巧方(1 / 1)

平时,办事难免要和人打交道,可对方有时不一定都是自己最信赖和最常接近的人,此时就不能直接表露心迹,最好的办法是投石问路,试探对方的态度。

投石问路行之有效的一种办法是:不直接询问对方对某一具体做法的态度,而是先引用俗语或故事,试探其对某一类行为的总的看法,从中知悉对方对某一具体问题可能采取的态度和行动。

但是,在有些时候,这需要双方都具有一定的说话技巧,才能更完美、更艺术地把各自的意思表达出来。如1949年的北平谈判,因为当时正处在新中国成立前期,国民党方面谈判代表在谈判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穷途末路,已不愿再为其陪葬,很想弃暗投明,但因为不知我方能否接收,于是乘一次打牌的机会,巧妙地向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问题:"毛先生,是平和好还是清一色?"毛泽东同志微微一笑,当即回答:"当然是平和好,平和好。"从而给对方代表吃了颗定心丸。结果不久,在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他们一个个都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来到了北京。

国民党谈判代表虽有投诚之意,但又不知毛泽东能不能容忍他们这些异党分子,就想探个究竟,也好为自己求得一条退路。可如果直接相问,就明显有乞降之嫌,大家都丢不去这个面子。

所以说,办事首先会涉及面子问题。脸皮太厚,强人所难,很难办成事;脸皮太薄,羞于开口,则更不可能办成事。

正确的原则是:从实际的需要出发,让脸皮保持一定的“弹性”。

(1)让脸皮“厚如城墙”。让脸皮保持“弹性”,前提是让脸皮变厚变硬,如果不厚不硬,"弹性"也就没有了物质基础。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

(2)让脸皮"硬如钢铁"。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到了“硬如钢铁"这一步,无论你如何攻打,它都丝毫不动。

(3)让脸皮变得"无形无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没脸没皮"。脸皮“弹性”的最高境界,就是这种“至厚无形",不仅自己对所作所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以其厚为耻。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大圣大贤中去寻求。

办事要保持脸皮的“弹性",当然就要尽力做到"无形无色”,才算得上是至境。

求人办事时,谈话可以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文雅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及文学、艺术等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公布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求人的人,一定不会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再想弥补也来不及了。同样的,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辞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别人也就心甘情愿为你办事了。

所以,为了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开口讲话前需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以致引起了别人反感而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

既然求人,大多是工作、生活出现了困难和危机,比如家人生病、婚姻不和睦、事业不顺,等等,人们在此时经常处于情绪低潮期,希望别人能给予关怀,伸出援助之手。但千万记住,不要把过度沮丧的情绪带到别人面前。求人办事,总是一副哭丧脸,会使人感到晦气。

另外,办事还要有吃亏意识。要想办大事,就要敢于吃亏、善于吃亏,因为眼下吃些小亏,以后才能捡到大便宜。如果在办事过程中事事与人计较,那么对方就算这次帮了你,下次就很难说了。

所以,要想办好事,就要时刻做好吃小亏的准备。

1.在有些情况下要敢吃亏

人们总是需要面临种种选择,而且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可能要损失一部分利益。如果我们懂得"吃亏是福"的道理,就不会因为个人利益的得失而心存烦恼和忧郁。放弃一些无关宏旨的东西,舍弃一些自己颇为喜欢但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为之的机会,乃至在一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上以及在一些自己本身完全具有竞争力和理由的机会中,由于某些因素而主动地让给他人,这种放弃,有时并不一定是为了达到某个更高的目标,而是体现出了办事人的明智:不独占全部的机会和资源,才能保证自己不丢失最大、最核心的利益。

2.要充分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到有理性地吃亏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地白白吃亏,而是有理性地吃亏,从短期吃亏中获得长远利益。

吃亏必须讲究方式和技巧。亏,不能乱吃,有的人为了息事宁人,去吃亏,吃暗亏,结果只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孙权就是这样,为了夺回荆州,假意让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结果在诸葛亮的巧妙安排下,孙权不仅赔了妹妹,又折了兵,荆州还是在人家手中,这个亏未免吃得太不值得了。亏,要吃在明处,至少要让对方意识到。

总之,吃亏会让你在别人眼中更为友善、豁达,更容易获得他人的帮助。难怪有人说“吃亏是福”。

求人办事,所求之人一般是年富力强,刚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所以在必要的时候,走一下老人、孩子路线,迂回地接近目标,拉近彼此的感情,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为什么老人和孩子是理想的路线呢?因为:

1.老人、孩子容易接近

老人因体力虚乏在家休养,一般都会因为无人陪伴而显得孤寂。如果有人主动接近老人,哪怕是暂时解除老人的孤寂,老人也非常乐意。而小孩子淳朴、喜新好奇、爱动,一句唐诗、一段故事、一个鬼脸就能很快赢得孩子的亲近。

2.老人、孩子对家庭影响力大

中国人有敬老、尊老、孝老的传统,假如老人心旷神怡,全家随之活跃和愉快。中国人又十分看重传宗接代,视小孩为家庭的未来,况且现代家庭小孩多是"独苗",家里人更是哄捧宠爱,如果能和小孩玩在一块,家庭融洽自是水到渠成。

因此,遇到办事不顺之时,考虑走一走老人、孩子路线,是不可忽视的获取好感、打通关系的绝妙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