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1 / 1)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曾经说过:"想知道一个人会有什么成就,可以看他在晚上的时间在做什么。如果能够善用七点到十点钟的人,他的成就将比一般人高出两倍。"表面看这句话不太明了,其实他是想告诉你,人得站高一点,眼光放长远一点,多为未来作打算。

有两个年轻农民一起挑水去城里卖,一桶卖1元,一天可以挑20桶。

甲:"我们每天挑水,现在可以挑20桶,但等我们老了还可以一天挑20桶吗?我们为什么不现在挖一条水管到城里,这样以后就不用这么累了。"

乙:"可是如果我们把时间花去挖水管,我们一天就赚不到20元了。"

所以乙不同意甲的想法,就继续挑水。而甲开始每天只挑15桶,利用剩余的时间挖水管。

五年后,乙继续挑水,但只能挑19桶,可是甲挖通了水管,每天只要开水龙头就可以赚钱。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

我们一般人都像乙,每天把时间都花在公司,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为的只是要赚眼前的20元。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甲一样,挪出一点时间,把时间投资在自己的未来。现在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外移,我们还在等公司决定我们的未来吗?公司保障我们现在的生活品质,但他会保障我们的未来生活吗?我们为什么要把未来交给别人?

人的智商差距都不会太大,为什么有的人就显得聪明呢?因为他们见多识广,接触的东西较为先进。比如一个偏僻山区长大的孩子,无论智商多高,如果不出去见世面,又怎么聪明得起来呢?人的才智是靠见识,是靠学习,是在行动中锻炼出来的。

我在某中学教书时,学校解决教师饮水问题为每个办公室都安装一台饮水机,大家喝水既干净又方便,冷热水随意。后来我调到另一所学校,发现他们还在雇人烧水,然后提着水壶逐个办公室送。于是我建议学校每个办公室装台饮水机,这样可以减少人工,多花不了多少钱,老师却方便多了,结果学校采纳了我的建议。教师们都说我聪明,会算账,其实我哪里是聪明,只是比他们见识多一点罢了。

人的认知都是受环境局限的,所以多见世面,去发达的国家考察、学习,就容易事半功倍地增长才智。

辜振甫年轻时为了增长见识,放弃了身在豪门的优越生活,隐姓埋名去了日本,在日本公司中从最基层干起,潜心学习日本的管理。学成回国后,将日本公司先进的管理方式引入到家族公司,结果造就了闻名世界的辜氏企业。

在报刊上曾看到有一篇文章介绍大连实德的老总徐明。他开始做外贸,因为精通外贸政策,就钻政策的空子赚了一笔钱。后来国家政策逐渐完善,漏洞补上了,他就没法继续做外贸了,于是就去欧洲各国游历。到了德国,他看到德国家庭很多都在用塑钢玻璃,他就想大陆将来肯定也会用,于是投下了他的全部资金,并贷款1亿2000万引进了12条塑钢型材的生产线。当时别人都说他太超前了,但现在他却成了中国的塑钢大王。

徐明的成功,你能说他比你多长一个脑袋吗?他只不过比你多见了世面。

说起来真的很简单,别人比你聪明,往往只是因为它见的世面比你多;所以你要想聪明,就要多见世面,可以使你见多识广,让你站得高,望得远。

有一天,一个小孩正在使用他的小望远镜,他对父亲抱怨说:"这东西不好,不用它我还可以看得更清楚,每样东西都变得那样小。”他的父亲笑笑,原来那小孩看反了,他从缩小的那一头看,难怪无法看到放大的东西。父亲轻轻地将望远镜筒倒过来。于是那位小孩的视野就被扩展了。

如果你过分地看重眼前利益,就像是将望远镜拿倒了,你只会看到缩小的世界;如果你懂得从长远的目标看问题,你就是在正确地使用望远镜,你的视野就会被扩展。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像爬一座山。目标高的、欲望大的,爬一座大山;目标小的、期望值低的,爬一座小山。

这就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一个人在较高的目标指引下,前进的动力就足,克服困难的勇气就强,工作起来干劲就大。如果目标过低,且较容易实现,则动力和

干劲就小得多。因此,前进的目标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欲速则不达,很容易气馁;目标过低,又起不到激励作用。所以,在给自己定目标时,应客观地、历史地对现状进行分析,以通过艰苦细致的努力,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为宜。

比如在爬一座山时,要着重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爬到山顶需要多长时间,花费多少代价;二是在爬到山顶时,或爬到半路不能再爬时,有足够的能力爬回来。

大目标,大动力,大发展;小目标,小动力,小发展;无目标,无动力,难发展。只要有信心,可以化渺小为伟大,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先处理生命中的"大石块"

某日,一位时间管理学教授为一群大学生讲课。上课接近尾声时,教授拿出一个两升的广口瓶放在桌上:"我们最后来做个小试验。"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才问:"瓶子满了吗?"

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满了。"

他反问:"真的吗?"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壁使砾石填满石块间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

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满。"一位学生说道。

"很好!"他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的更多间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

"没满!"学生们大声说。教授再拿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然后,教授问学生对这个小试验的感受。

一个学生发言说:"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表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说完这个学生解释了两层意思:一是要挤时间,正如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它总是有的。挤时间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办更多的事,提高时间利用率;二是科学安排才能更好地挤出时间来:就像往瓶子里装石块,先装大的,其次装小的,然后填沙子、添水,科学利用时间,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办更多的事。

但教授听后,却不完全同意,因为他的感受更深刻,他把装瓶子与人生选择联系起来,告诉我们一个更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将决定你前途命运的“大石块”呢?诸如:你的信仰、理想,你的学识、本领……一定要先把那些重要的"大石块"解决好,然后再一步步去解决人生其他一些问题,切莫被眼前的小沙子遮住视线,或缠住身躯,那样你的人生"瓶子"将装不进太多的东西,也将毫无价值。

没有瓶中原先的石块,纵使沙子满瓶,最后也只是一个平庸的沙罐;没有瓶中原先的石块,纵使清水溢出,最后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水瓶。但当石块装满空瓶,沙子与清水存在于石块间隙,这一切都将与众不同。人生也是如此,关键处仅有几步,而正是这几个重要的选择,将我们定格在人生坐标中的某一位置,所以我们应珍视这生命中的大石块。

首先,我们要学会发现生命中的大石块。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门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杨振宁上中学时的成绩并不是很突出,但他发现自己对物理很有感觉,在了解到自己无法成为全才时,他决定钻研物理,最后成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正是有了对于自己恰当的认识与定位,才有了今天各行各业的佼佼者、成功者和领袖。我们要做的是发现自己的天赋,让自己的生命有"石块"支撑。

其次,我们要学会选择生命中的大石块。人们为曾国藩家书中的隽永言辞而深受触动:"为官则公正无私,举贤若渴;为将则步步为营,稳中求胜,奇正相佐;为儒则谦和内敛,毫无文人狂傲之气;为父为兄则严子律己,不使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他将自己定格为一位清正廉洁的好官,一位足智多谋的武将,更是一位谦虚儒雅的文臣,这一切为他赢得了"内圣外王"的称号,使得他成为那个动**时期清廷的中流砥柱。曾国藩对自己的正确定位,缘于他选择对了自己生命中的石块,也许后来沙子与水有所不妥,但他对清朝的贡献却是不能忽视的。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摆放生命中的大石块。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成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传奇一生就给我们这样一个例子,刚考入大学,面对软件市场潜藏的利润空间,盖茨放弃了学业,而与他关系要好的另一同学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继续修学,后来盖茨成为世界首富,而那个人则默默无闻,正是盖茨正确的选择才有了后来的微软。认识自身的优势,把握机遇,将生命中的大石块摆放在正确的位置,让合适的道路为你通向合适的山峰,这就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