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自己的耐受力,是做事前必要的素质准备,因为世上没有现成的事让我们去做,也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如果遭遇一点打击就灰心丧气,没有半点耐受力,那又怎么能做好事、做成事呢?
年轻人做事一定要有承受能力。现在很多企业人员流动很大。很多员工工作中稍微遇到一些委屈或者不顺心的地方,就辞职走人。其实更多的时候,需要有些耐受力。遇到一点阻力就选择离开,也许三五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积累,比起同时起步的人,已经相差很远了。
有本书上记载这样件事:两个商人被困在荒凉的沙漠里,一连好几天没有喝到一滴水。天亮时,他们决定分头去寻找水源,并约定如果有人找到了水或求助,就以鸣枪为信号。
接近中午时,其中一个再也走不动了。太阳像一条火蛇一样舔着他干裂的皮肤,腹内仿佛燃烧着一团火。他想:我快完了,快向同伴求助吧。于是,他朝天开了一枪。枪响之后,等了很久,他也没有盼到同伴的到来。他想:大概他没听见吧?于是,又朝天开了一枪。
又过了许久,仍然没有见到同伴的身影。他开始着急了,又接连开了几枪。他想:这个家伙,大概是发现了水源,想自己独享;要么是故意见死不救,然后瓜分自己的财产。他大声咒骂这个不讲仁义的家伙。当夜色来临时,他彻底绝望了。
然而,当他的同伴带着寻来的水,气喘吁吁地来到枪声响过的地方时,看到的却是一具尸体:他把最后的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
这位商人没有死于干渴、没有死于体力不支、没有死于沙漠的风暴和野兽的袭击,更没有死于内斗。他死于了自己的意志、死于了自己的半途而废。
所以说,耐受力高的人在挫折、失败面前,不易被强烈的情绪所困扰,能够保持正常的行为。耐受力低的人遇到挫折、失败就容易惊慌失措,陷于不良情绪的困扰中,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上中学的时候,学校多次举办过挫折教育,这种挫折教育,就是耐受力的训练。当时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渔夫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依靠捕鱼所得的钱,"渔王”积累了一大笔财富。然而,年老的“渔王”却一点也不快乐,因为他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极平庸。于是他经常向人倾诉心中的苦恼:"我真想不明白,我的捕鱼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能让鱼一条都不掉,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捕捉到鱼。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多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
那些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哲人听了他的诉说,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学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哲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是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老师讲的故事让我们感触很深,我们都明白了:没有经历挫折就不会有经受困难的耐受力,没有耐受力就无法取得事业的成功。老师还说,人生不经历风雨,即使长大成人了,也是一个做不成事的无用之人。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他同样说了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天神和人还住在一起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农夫找到天神,对他说:"神啊,也许是您创造了世界,但您毕竟没有种过庄稼,我得告诉您点事儿。"农夫说:"给我一年时间,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我会让您看见,世界上再不会有贫穷和饥饿。"
天神答应了他的要求,在这一年里,天神满足了农夫的所有条件。没有狂风暴雨,没有电闪雷鸣,没有任何对庄稼有危险的自然灾害发生。当农夫觉得该出太阳了,就会阳光普照;要是觉得该下雨了,就会有雨滴落下。风调雨顺的环境真是太好了,水稻的长势特别喜人。
一年的时间到了,农夫看到水稻长得那么好,就又到天神那儿去了,对天神说:"您瞧,要是再这么过几年,就会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所有的人。人们就算不干活也可以安逸地生活了。"然而等人们收割水稻的时候,却发现稻穗里什么果实都没有。这些长得那么好的水稻,竟然什么都没有结出来。这让农夫惊讶极了,于是又跑到天神那儿去了:“神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那是因为稻子都过得太舒服了,没有任何打击是不行的。这一年里它们没有经过任何风吹雨打,也没有受到过烈日煎熬。你帮它们避免一切可能伤害它们的东西。没错,它们长得又高又好,但是你也看见了,稻穗里什么都结不出来。稻子也还是时不时需要些挫折的,我的孩子。”
庄稼如此,人更是需要挫折磨炼。缺乏逆境的锻造,人也变不成刚强的人。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在没有竞争、压力与困难的环境下,他们反而不会生活得有滋有味。只有有了逆境的磨炼,我们才会有足够的耐受力来迎接人间随时来临的苦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创新的需要,越来越要求人们提高自己对不明情境的耐受性和抗拒压力与耐受挫折的能力。事实上,这也是未来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性格和能力倾向。它对人才的成长、创造力的发挥以及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如何在工作与生活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耐受力呢?
1.要有充分的自信
自信就是人们对自己的信心。在生活中,这种信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不去介意他人的说三道四,而且可以激发我们的勇气,从而培养起自己的耐受力。
2.要有坚强的意志
在生活中,当我们向着已选定的目标前行的时候,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艰难困苦,甚至意外的打击。如果我们具有一种坚强的意志,就会在困难和打击面前毫不屈服,这样,慢慢地我们就能够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耐受力。
3.要有执著的精神
精神就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能够支配着人们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懈地坚持着、努力着、拼搏着。这样的精神,非常有利于人们耐受力的形成。
4.要有必要的知识积累
知识对于人们来说,无论在改善其个人素质,还是在提高其工作与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此外,它还可以使脑细胞更加活性化,使人们的心情经常保持开朗的状态。知识的这些功能,对于培养耐受力也是颇具积极意义的。
既然如此,我们在做事之前,何不考验一下自己的耐受力呢?
加紧为自己“充电”
最近买了一个电动车,每次出门前,我都先要充好电,以备中途因没电了而耽误行程。人生不也是这样么?如果你想做一件事,做好事,做成事,也要事先"充电"。不过这个"电"和电动车的电可不一样,人生的"电"不仅要及时充,而且要随时充,不断充。
在广东时,我曾问过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您这么忙,还利用那么多时间去读书,比如读什么清华大学的工商管理,去深圳听专家整天整晚地读几天,您不辛苦吗?"老人意味深长地说:"人生要不断充电,因为人生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不是去改造别人,其实是用一生的时间去改造自己。我现在管理一个公司,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不是别人的责任,而是自己的水平问题,所以要不断学习,这样就能不断提高自己,事情才会迎刃而解,知道吗?"我用力地点点头。
“学而识习之,不亦乐乎之”这是一句名言,也是真理!意思是说:一个人懂得学习,也要懂得将所学到的东西,经常拿出来温习,那样你的人生才会快乐,才会欢心!更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淡忘,也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让你不知所措!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很有人生哲理哟!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在创业对每个人来说都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在求知中不断学习,在实现中巩固学习,才能使你在人生道路上更加丰富,才能使你在创业旅途中拥有更大的收获!
一个人只有时刻地为自己充电,为自己加油,才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使自己变得被动!不会因为人才的增长而被社会淘汰!要和知识相伴,才不会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而落伍!我总记得这样一句话:"人不能离开学习,人不能离开知识"。无论是生意,还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懂得学习,懂得充电!
以前认识一位姓齐的老师,因为历史原因没能实现大学梦,从师范学校分配到地方上一所初中校任教。尽管工作兢兢业业,但他还是很快就感到知识贫乏,一向成绩优异的他无比苦闷。每天学生放学后,他就一个人拿着书在教室里学习。1984年当地开设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他再次满怀憧憬,燃起求学梦。
然而,由于居住地远离城市,当时买一本自考书、购一份自考资料、听一次辅导课,就得往返一千公里,其困难可想而知。在没有辅导,完全自学的情况下,他克服了数不清的难题,终于于四年后顺利地通过了自学考试英语本科专业所有课程的考试,成为当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最早的两名本科毕业生之一,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后来又被当地人民政府命名为中学英语特级教师。不仅如此,十几年间,他共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还完成了当地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并于2000年6月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
从齐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人勤于给自己充电,对事业和人生都是何等重要。
如果你已经步入职场,或者说你目前正从事着一份高薪职业,那也要给自己充电。因为"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在职场上,技多不压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身在职场也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充电"是保持竞争力的不竭源泉。学习是生活的一种常态,如果能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学习另一个行业的知识技能,就能把自己从单一型人才变成复合型人才,增强自身价值,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职场中,职场新人需要借助"充电"来提高工作能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职场老手"也依然需要充电。方女士从事服装设计行业已经有5个年头了,"我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设计灵感完全处于停滞状态,总是在做着以前做过的事情,重复多于创新,似乎也很难在公司有更大的作为了。”为了能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让自己苦心培养并一直经营的服装设计能更加辉煌,在职业上有所发展,充电成了一种需求。后来,方女士参加了有关服装设计的各种培训,并阅读相关书籍。"学习贵在坚持。”方女士说:"充电的效果挺明显的,因为有了更加独特的想法,对工作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前段时间自己设计的一款服装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充电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往往是参加各类培训班,考各种证书。对于一些人而言,职场充电具有很大的目的性——跳槽。南方某高校的曾梅,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工商管理类工作,但她没放弃自己大学时期的职业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外贸工作者。她说:"为了能更快地熟悉并投身外贸工作,我特意辞去了现在的工作,在某国际语言城报名了商务英语的学习,学习培训结束后,我信心十足,接下来该是我在外贸工作中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而对于王先生来说,职位的提升也迫使他不得不进行职场的充电。从公司的技术人员被提拔为技术总监,王先生感觉到了工作的压力。"对于现在的这个位子,光靠专业技术显然已经不足以应付了,和外国客户的交流需要,计算机出身的我必须去充电,恶补一下英语。"王先生说:"如今,看各类有关英语交际的书籍和一些口语训练的磁带,时刻摆在自己办公最显眼的地方,俨然已经成为了我工作中的一部分了。"
当然,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多向同事请教,也是一种充电。交流和学习给自己注入新的思想,增添足够的热量,然后,让这种智慧的热潮在社会中发光、发热,在职场中,更加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