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历来是重农轻商、重仕轻商的情结。一个商人,做得再出色,也没有多高的地位。吕不韦出生于战国末年的一个富商之家,但他不满足于自己做商人,很是想做居庙堂之高的大官。
怎么去实现这个愿望呢?吕不韦看准了秦国押在赵国为人质的公子异人,认为这个落难的公子身上有一个巨大的机会。他自己若能帮助异人成为秦王,那么自己将来就可以凭借功臣的身份去分享成功。
作为商人世家的子弟,吕不韦的眼光可谓超凡脱俗。他发现了一个大馅饼不假,但要吃下去还得有一番“料理”,弄不好,这个馅饼能变成一个陷阱,反把自己吃得骨头都不剩。但吕不韦这个人确实很有才华与胆量,他并不畏惧这些。
根据《战国策》的相关记载,吕不韦先是找到落难中的异人,对他说:“公子侯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其母又在宫中。如今公子您既没有宫内照应,自身又处于祸福难测的他国,一旦秦赵开战,公子您的性命将难以保全。如果公子听信我,我倒有办法让您回国,且能继承王位。我先替公子到秦国跑一趟,必定接您回国。”异人听后,如同行将溺水而亡的人看见有人伸出了手,自然是高兴万分。这是第一步。
取得异人的配合后,吕不韦开始“下一盘很大的棋”。他必须游说秦国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取消人质身份接收异人。怎么实现这一目标呢?吕不韦想到了王后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他找到阳泉君说:“阁下可知?阁下罪已至死!您门下的宾客无不位高势尊,相反太子门下无一显贵。而且,阁下府中珍宝、骏马、佳丽多得不可胜数,老实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今大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太子执政,阁下则危如累卵,生死只在旦夕之间。小人倒有条权宜之计,可令阁下富贵万年且稳如泰山,绝无后顾之忧。"阳泉君赶忙让座施礼,恭敬地表示请教。吕不韦献策说:"大王年事已高,华阳夫人却无子嗣,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公子侯继位后一定会重用大臣士仓。到那时,王后的门庭必定长满蒿草,萧条冷落。现在正在赵国为人质的公子异人才德兼备,可惜没有母亲在宫中庇护,每每翘首西望家邦却无奈,极想回到秦国来只是奢望。王后倘若能立异人为太子,这样一来,不是储君的异人也能继位为王,他肯定会感念华阳夫人的恩德,而无子的华阳夫人也因此有了日后的依靠。"阳泉君说:“对,有道理!"便进宫如此这般转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听了说:“哎呀,这事很要紧!”于是赶紧找到秦孝王,要求其向赵国讨要公子异人。这是第二步。
有了异人的配合,又有了接收方,吕不韦的第三步是怂恿赵国放异人回秦国。赵国当然不肯轻易将人质归还,于是吕不韦就去游说赵王:“公子异人是秦王宠爱的儿郎,只是失去了母亲照顾,现在华阳王后想让他做儿子。大王试想,假如秦国真的要攻打赵国,也绝不会因为一个王子的缘故而耽误灭赵大计,赵国不是空有这个人质吗?但如果让其回国继位为王,赵国以厚礼好生相送,公子是不会忘记大王恩义的,这是以礼相交的做法。如今孝文王已经老迈,一旦驾崩,赵国虽仍有异人为质,也没有资格与秦国相亲近了。"赵王想想,吕不韦的话倒也句句在理,就将异人礼送回秦国。
公子异人回国后,吕不韦的组合拳又开始上演。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宫廷内争斗复杂而又凶险,异人要从昔日落魄的人质变成显贵的太子,还得经过一些周折。吕不韦打的仍是华阳夫人的主意,他帮异人想了很多取悦华阳夫人的方法。有一次,他让异人身着楚服去晋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原是楚国人,对异人的打扮十分高兴,当即把公子异人认为干儿子,并替他更名为"楚"。帮助异人稳稳地傍上华阳夫人这棵大树,是吕不韦的第四步。
有了华阳夫人这个干妈,异人出入宫中就很自由了。他因此而有了更多的与孝文王接触的机会。一次,异人乘孝文王空闲时,进言道:“陛下也曾羁留赵国,赵国豪杰之士知道陛下大名的不在少数。如今陛下返秦为君,他们都惦念着您,可是陛下却连一个使臣都未曾遣派去抚慰他们,孩儿担心他们会心生怨恨之情。希望大王将边境城门迟开而早闭,防患于未然。"孝文王觉得他说话极有道理,为他的见识感到惊讶。华阳夫人又乘机吹了吹枕边风,经常为异人美言,并劝秦王立之为太子。终于,秦王招来丞相,下诏说:“寡人的儿子数子楚最能干。”宣布立异人为太子。这是第五步。
公子楚做了秦王以后,任吕不韦为相,封他为文信侯,将蓝田十二县作为他的食邑。而王后被称华阳太后,诸侯们闻讯都向太后奉送了养邑。直到这时,吕不韦的这桩大买卖才宣告一个段落。
综观吕不韦导演的这场惊天大戏,我们会发现他具备非常高明的洞察力。看到一个机会在眼前,靠招招相接、环环相扣的过硬“功夫”,硬是一步一步地将机会的种子培育成甘甜的果实。
我们常常说要抓住机会,但机会有时候不完全在于你有没有发觉或有没有胆量去抓,而在于有没有足够的能耐去抓,所以,多学一些本事对抓住机遇是极为关键的。
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视察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机会难得”有两层意思:一是机会珍贵,二是抓住机会有难度。好多人只认识到第一层意思,殊不知要抓住发现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