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把握人生(1 / 1)

《伊索寓言》有一则讲的是:父子二人赶驴到市集去,途中听人说:“看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老头子觉得这主意不错,便和儿子骑驴而行。不久,又遇到一些人,其中一个人说:“看看那两个懒骨头,把可怜的驴背都快压坏了,没有人会买它。”老头子和儿子商量了一下,便决定用另一种方式前进。他们绑着驴的四足倒挂在扁担上抬着走!临近黄昏时,两个人来到市镇附近一座桥边,累得直喘气。过桥时愤怒的驴子挣脱束缚,坠落河中淹死了。

这则已流传2500多年的寓言,提醒世人,遇事都必须学会有主见,掌握自已的生命。《伊索寓言》告诫我们:“你无法讨好每一个人。”但是你能了解自己、把握自己,这是不变的真理。

怎样才能有自知之明?不要一开始就坐下来批评自己,不要担心你比别人好或坏,而要设法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

以下几个问题用来帮助你更清楚地找出答案,即使显露出来的形象令你不快,也不要失望。

(1)你认为生命中什么东西最重要?什么事物令你兴奋?上一次令你激动的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这些答案是令你了解自我的有力线索。假如你回答说很少会感到兴奋,便要仔细想想了。

(2)你怎样排遣闲暇的时间?有没有令你感兴趣的嗜好?有的话,你也许找到了揭露自己秘密的线索。可如果你本来一有空就睡觉、遐想或看电视,而现在却在阅读可能改变你生命的文章,那就是个很好的现象。消极地沉迷幻想,可能表示你真正喜欢做的事,主要是存在你的幻想中。

(3)你对工作有什么感想?你喜欢的工作或学校生活的那一部分你得到了什么满足?无论做什么事,能不能找出其中的含义和乐趣,可以衡量出你的创作力和适应力。要是你能将一样工作哪怕不是你喜欢的工作,做得好而高兴,那你就有了幸福和成功的基础。

另外,如果你总是不喜欢一件迫于生活而非做不可的事情,你就造成了双重负担。我们经常有棘手或苦恼的事不能不办,要是你只凭着自己的兴趣,那你就失去了设法使工作做得更容易、更迅速而且更有趣的机会。

(4)你能面对现实吗?我们知道世人多半都是凡夫俗子,圣人犹如凤毛麟角,这是聊以**的事实之一。也许你一直深信不疑的事有些并不是真实的,你可能犯了错误,这一点你可以接受吗?面对现实,是否把生命中的错误和误解加以强调或夸大,而是不论好坏都要接受。

(5)你愿意改变吗?画家会偶尔退后几步欣赏他的作品,看看怎样使它更完美、更有深度。有创造力的人同样也会不时“退后几步”,检讨反省一下自己,看看有什么地方可能要改进。虽然有些方面是天生的,改变不了的,但你不必把自己看成预先包装好的制成品。你在人生旅途中会不断得到新的知识,使你进一步审视自己。事实上,完全依照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去改变自己,即使不是你的义务,也是你的权利。

(6)你能听到自己的心声吗?像许多人一样,你也许认为只有从别处听到或读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而只听从自己的主意无疑是放纵自己。假如你这样想,就是在欺骗自己。你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可以在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起着关键的作用。

如果你坚定不移地面对一些令你困扰的情绪,例如忧虑和沮丧,便能使这种情绪缓和,而能够控制自己。事实上,反应可能是一个信号,告诉你将会有新挑战或新机会。

例如:一个40岁的男子坦白地告诉朋友说,他一直希望做医生,可是怕自已年纪太大:“6年后,我就超过44岁了。”

“即使你不去读医科,”朋友答得很中肯,“6年后你也是44岁啊!”最后是句鼓励的话。你一旦能客观地认识自己,一旦认为自己有能力掌握自已,就会开始看到以前从未发现的机会和潜力,你就会有勇气运用和发挥出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力量和创造力。歌德在一首诗中,把这个意思表达得很好:

无论你会做什么,或幻想你会做什么,立刻做吧。勇气含有天才、力量和魔力。现在就开始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