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说: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往往在于最后五争钟。而演讲能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往往也是结尾。没有好的结尾,演讲就等于光开花不结果。而一种行之有效的结束语,又往往能把气氛再次推向**,唤起不可估量的共鸣力。
常见的结尾类型有以下6种。
1.**式
主题思想的升华,情绪气氛的渲染,均在结尾时达到最好。我们看一例: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遇害后,重庆市6000多民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的三公子、14岁的闻立鹏代表家属致答词。闻立鹏满怀悲愤的凭吊演讲,多次被群众的哭声、掌声和口号声所打断。闻立鹏最后说:
我爸爸被杀死了,有人造谣,说是共产党杀死的,是什么地方人士杀死的,还有的人说是爸爸的朋友杀死的。我奇怪他们为什么不痛快地说,是我哥哥把我爸爸杀死的!(群众愤怒到了极点,掌声震耳欲聋)我爸爸死了半月了,现在还没有捉到凶手,现在我要求大家援助我,我们要求取消特务组织!(全场爆发出“我们要求取消特务组织”的怒吼声)
闻立鹏的演讲结尾把群众的愤怒情绪调动到了最**。
2.总结式
在结尾时对整个演讲内容做出提纲挈领式的归纳和概括。如题为《假如我是人事处长》的演讲(演讲者张学群),提出了演讲者对人事制度改革的看法和设想,最后以总结式结束演讲:招才要有方,用才要有道,扶才应有法。这,就是我当了人事处长后的改革实施方案。
总结式结尾容易被初学演讲者掌握,但要避免构成对前面演讲内容的形式上的简单重复。
3.余韵式
有人曾问一生为官清廉的林则徐,为什么不给子孙后代留点钱。林则徐回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林则徐委婉含蓄的回答余韵无穷,使人在反复的回味中感受到他那清正廉洁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价值观。这堪称典型的余韵式问答法。
4.格言式
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富有教育意义的句子就是格言。格言式结尾把演讲者对演讲主题的思索或结论浓缩在一两句格言中,使听众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
帕特里克·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1775年3月23日,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发表了被誉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的演说,演说的最后部分以震撼人心的气势和斩钉截铁的言词表达了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浩然正气:
回避现实是毫无用处的。先生们会高喊:和平!和平!!但和平安在?实际上,战争已经开始,从北方刮来的大风都会将武器的铿锵回响送进我们的耳鼓。我们的同胞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毋宁死!
亨利“不自由,毋宁死”的战斗呐喊,成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战斗格言。
5.号召式
号召式结尾是以极富鼓动性的言词号召人们有所行动。某些竞选性演讲以“请投我一票”作为结尾就是典型的号召式。号召听众采取的行动既可是具体的某项动作,也可是抽象的、概括的行为。如闻一多先生在题为《最后一次讲演》的结尾:
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闻一多先生以“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比喻来号召人们随时准备牺牲。
6.祝颂式
在各类典礼、仪式和会议上,祝颂式结尾极为常见。祝颂式结尾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祝成功、祝幸福、祝健康、祝友谊、祝财运等类型。如1946年朱德总司令60大寿时,周恩来同志祝寿词的结尾:
人民祝你长寿!全党祝你永康!
祝颂式结尾一般有固定的程式,比较容易掌握,但要在切合现场情境的前提下祝出新意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如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在答谢宴会上发表的祝酒词:
……我请大家和我一起举杯,为毛主席,为周总理,为我们两国人民,为我们的孩子们的希望,即我们这一代能给他们留下和平与和睦的遗产,干杯!
尼克松的祝酒词不仅仅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做出一般礼仪性的祝颂,还站在历史和平的高度,高度评价了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两国领导人为子孙后代、为和平所做的努力和贡献。
以上六种结尾类型不能囊括一切演讲结尾,但无论何种类型的结尾,其目的只有一个: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你在演讲时总是在一个问题上没完没了,或者突然中断,或者一味地抱歉甚到认错,这都是不可取的,当然就更无法激发听众的共鸣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