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听众不宜的话题(1 / 1)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战国时,赵太后刚当政,秦国趁机攻赵。赵向齐求救,可齐定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入齐为质才出兵。赵太后爱子心切,不肯答应,众臣晓之以国家安危之理,赵太后执迷不悟,并恼羞成怒地宣布:“谁再敢提让长安君作人质,我就赏他一脸唾沫!”

在这种僵局的情况下,左师触龙求见。他先和赵太后唠家常,问候太后身体和饮食情况,分散注意力;又说我们都是老人了,人同此心,都是要爱护子女、关心子女前途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怎样才是真正爱护子女呢?……巧妙地找到了共同语,接着又劝谏:如果真心爱子,就应像对女儿燕后一样,让长安君建一番功勋作为日后继业之凭,立国之本。他抓住要点,运用对比,打动了太后的心,使太后改变了顽固的态度,同意长安君做人质。

触龙的这段游说劝谏演说,通过唠家常问健康,纵谈爱子及爱子的方式,引起太后的感情共鸣,实现了演讲的情感功效。换句话说,他是抛开了令太后不安或者说不宜的话题,而采用了相宜的话题。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不难悟出,演讲也一样,要##回避听众不宜的话题。

究竟什么是听众不宜的话题呢?

首先,夸夸其谈的吹牛皮就是不宜的。演讲是科学,因为演讲必须讲求科学态度。具体来说,就是说话要出于真心,既不欺骗听众,也不欺骗自己;要出于善心,即立心良好,说的话要有益于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所做的事;要说真话,说实话;要言之有物,道之有理;要宣传真理,传播科学。孔子说:"有德者始有言。那些不讲科学态度的人,只会胡说八道吹牛皮的人,积极鼓吹谬论的人,昧着良心说话的人,都是缺“德”者,都不应该有“言”,因为他们的言论对人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当年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到处演讲,煽动战争,把人们领人了歧途,使人类陷入了战争;今天,**头子李洪志打着强身健体的旗号到处演讲,宣传邪教,也使许多善良的人们上当受骗,甚至命丧黄泉。这种危害人民、危害社会的演讲要坚决禁止。

其次,要回避那些陌生的话题。一个演讲者如果不清楚自己的水平能力,一味追求听众喜欢的话题,人们关注的话题,往往会适得其反,导致演讲失败。比如你是一位城市工作者,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如果要你讲讲农村基层工作,这个话题你肯定讲不好,你就不能接受。这就是说,演讲一定要讲自己熟悉的话题,特别是初学演讲者,更要如此。

再次,要回避比较敏感或令人不安的话题。对于敏感的话题,你必须要有十分的把握才能无能为力讲,否则一旦出错,后果不堪收拾。比如民族话题,你如果不了解苗族风俗就不要去讲苗族,你如果不了解回族的忌讳你就不要去讲回族,等等。要讲,就要在讲之前做一番周到细致的调查研究。再比如,同性恋话题,或**话题,这往往会让一些听众产生不安的情绪,这些话题,李银河等专家可以讲,而你未必能讲。

最后,要回避那些太宽泛、不着边的话题。演讲一般都受时空的限制,要使你的演讲给力、有效,必须抓住分分秒秒,如果你去讲一些与时代没有必然联系,或听起来似有若无的话题,听众会有耐心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