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比你强多了,咋不学学人家?”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往往会感慨万端,恨不得那个孩子是自家的。于是乎,在羡慕的同时,产生了“我家的孩子能不能也像人家那样”的想法。有专家指出,盲目效仿别人,绝对不可取,相反,还可能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叫萧天天,每次开家长会,萧天天都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初中三年,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班里前几名,在年级里,虽然不是数一数二,却也都名列前茅。
在别的家长看来,萧天天的父母真幸福,孩子这么优秀。可萧天天的父母不这么看。萧天天在班里没有名列第一时,父母就拿他和班里的第一比,萧天天在班里第一的时候,父母就拿他和年级里的第一比。总的来说,萧天天的表现很少得到父母的认可,父母始终在拿萧天天和那些比萧天天更优秀的孩子比。结果,不但没使萧天天进步,反而使他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自惭形秽。以致他上高二的时候,产生了厌学心理,一进校门就心烦意乱。尽管这时萧天天的父母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做了许多努力,可萧天天的思想就是走不出一个误区:“在爸爸妈妈眼里,我总是不如别人。”过了没多久,萧天天不得不辍学。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是的,我们的家长必须明白一个事实:孩子天生就有差别。我们首先要承认这个差别,然后在孩子原有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进步。我们可以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拿孩子的成功和失败比,就是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
过多地拿孩子同别人作比较,使得许多孩子把学习当成是为父母学而不是为自己,因此把学习当成是一件苦差事。同时,这样做的结果,容易导致孩子丧失自信心,以至于产生难以根除的自卑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害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不足之处,某方面不行,并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行。父母如果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弱项与别的孩子的强项比较,就会使孩子失去竞争或迎头赶上的勇气,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数落,也极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并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孩子出了问题或学习成绩差,应该从孩子实际的基础出发,寻找原因与差距,而不是拿孩子与别人比。
那么,作为父母,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优秀时,又该怎么做,如何才能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呢?
第一,保持一颗平常心。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杜绝“攀比”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别的孩子作例子来给自己孩子压力,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暂时的不足,对孩子多一些鼓励。良好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家长的自觉追求。
第二,看到孩子的进步。父母应该学会全面看问题。比较有两种,一种是横向比,一种是纵向比,看孩子的进步,不仅要横向地看孩子和别人的差距,更要纵向地看孩子比从前取得了哪些进步。父母不能用学习上的进步来牺牲孩子的成长,盲目攀比的结果只会毁了孩子。
第三,承认孩子间有差异。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许多父母喜欢把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且总拿自家孩子的短处跟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这样做实际上是忽视了孩子之间的差异,父母应当接受并承认孩子之间的差异,帮助孩子学会取长补短。而且,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有差异时先不要着急,这种差异未必就是差距。孩子跟别人的差异性往往是其个性形成的开始,其实,这种差异更需要父母来加以保护。此时,父母的正确态度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自己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多卖些力。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对孩子提出过高要求,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第四,尊重孩子的天性。父母要尊重自己孩子的天性,不要盲目跟风,人家孩子学这个我就让自己的孩子学这个,人家孩子上北大我就让自己孩子上清华,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做父母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道路,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培养,孩子才可能获得幸福和成功。
第五,培养孩子的个性。父母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其他人没有太多的可比性。学习别人的优点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的个性更重要。
其实,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总去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