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家长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的谈话。世界上最好的教育,都是孩子在和家长的说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然而,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不以为然,有时,他们还视家长的谆谆教导为唠叨,甚至拒绝和家长沟通,以致家长们“怨声载道”:为什么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了?

诚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有主见,导致与家长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孩子“不听话”也就在所难免。可是,家长有没有反思过,孩子不听话,其实并不能全怪孩子,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对孩子的态度温和吗?你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存在问题吗?

其实,说话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有的人说出来的话会让对方备受鼓舞,而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却会让对方心里发堵。与孩子说话也需要讲究语言的艺术。然而,有些家长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眼里,孩子不过是个“小不点”,同他们说话不必顾忌太多。于是乎,什么话想起来就说,也不管效果如何……

首先是在态度上,许多家长都没有认识到,说话态度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对孩子说话常常漫不经心、脱口而出……殊不知,有时一句随意的话,不仅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会深深地伤害孩子的心灵。

其次是在方法上,家长和孩子谈话,光凭满腹关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说话的方法和技巧。然而,不注意说话的方式,不讲究谈话的技巧,是造成许多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的话甚至感到厌烦的主要原因。

“孩子的心灵是稚嫩的,很容易接受家长所说的话语;孩子的心灵也是脆弱的,往往因为家长的一句训斥而长久蒙上阴影。”著名作家冰心举例说,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常常不自觉地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视为筹码,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期望相悖时,情急之下的家长习惯用类似“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语言来恐吓孩子,期待孩子会因为害怕失去“大树”的庇佑而变得听话、懂事。事实却相反,威胁不但会使家长丧失威信,更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的人生更加光明、美好,就必须谨慎选用字眼,务必让说出的话能使孩子振奋、进取和乐观。这就要求家长尽量深入了解孩子,尽量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只有这样,家长对孩子说的话才能起到良好效果,才会成为促进孩子健康成才的“金玉良言”。

编著者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