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就只会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是什么,缺乏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能力,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不易取得成功。相反,一个懂得质疑问难、求索创新的孩子,他的智慧之树必然能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有质疑,孩子才能进步;敢质疑,孩子才能获得真理、有所发展。
孟子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遇到事情如果不疑,就像刀不磨会生锈、不锋利乃至氧化变质一样,只是一堆废物而已。因此,作为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
疑是深思的结果。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有些孩子在成长中无疑可问,这与他们不深入思考是密切相关的,因为疑问的产生是与深入思考相联系的。能思则能疑,思得越深,提出的问题就越多,就越深;相反,不思考,当然也就无所谓疑了。
疑是追求新知识的起点。有了疑问,孩子的思维并没有结束,相反,怀疑意味着思维获得新的起点。新知识的获得,总是从疑开始,通过步步释疑,获得新知。这和人类文明进步一样,科学家们若没有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理,没有“疑”,是不可能有什么新发明的。如果有疑而不问,思维的链条就会断裂,获得新知的途径也会被切断。因此,疑能促进问,问能获得知,疑是获得新知的起点。
疑是创新的动力。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质疑,能使孩子摆脱书本的束缚,发现前人认识上的不足,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尤其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对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型人才尤其重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是永远无法超越前人的,不敢质疑是难以创新的。
所以,我们说,疑是孩子成长的钥匙、是求知的起点、是增长智慧的阶梯、是创新思维的启蒙。如果孩子能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对书本知识和他人的观点进行质疑。那么,他就一定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时代新人。
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发现了摆动定时性定律,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发明了比重秤、空气温度计,发明了伽利略望远镜,证明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是正确的……
伽利略从小多才多艺。他会画画、弹琴,非常喜欢数学,会制造各种各样的机动玩具。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大画家或者大音乐家。但是,他更爱自然科学。他的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疑问。他老是问父亲,为什么烟雾会上升?为什么水会起波浪?为什么教堂要造得顶上尖、底层大?长大以后,他的疑问就更多了。他深入钻研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常常陷入沉思之中。他想,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并没有经过证明,为什么要把它们看作是绝对真理呢?
伽利略少年时代所质疑的很多现象,后来都由他自己找到了答案。在伽利略的故乡比萨城里,有一座既庄严又华丽的大教堂。一天下午,伽利略来此参观。一个同事开始把一盏油灯注满油,把灯挂在教堂的天花板上,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间来回摆动。伽利略看到,吊灯开始以一个很大的弧度摆动着,弧度变小时,摆动的速度也变慢了。他觉得链条的节奏好像是有规律的,虽然往返的距离越来越小,但吊灯每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似乎都一样长。没有钟表,他用右手按住自己的脉搏,默默地数着吊灯摆动一次脉搏跳动的次数。他发现,吊灯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确是相同的。
伽利略心里突然一亮,他想到,亚里士多德说过,摆经过一个短弧要比经过长弧快些。亚里士多德是不是弄错了?他回到家里找来材料,做了几个摆。他把短摆挂在屋子里,长摆挂在大树上,然后精确计算一个摆从弧的一头运动到另一头所花的时间。实验结果证明,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由绳子的长度决定的,不管摆的重量如何,与振幅也无关。但伽利略还有些不明白。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物体从高处落下时,速度是由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速度也越快。但是,摆不也是从高处落下吗?为什么只要摆的绳长相同,摆落到最低点的时间都相同,而跟重量没有关系呢?
他决定到比萨斜塔上进行下一步的试验。他发明了一个小机关,只要一碰按钮,盒中的物体就能同时落下。试验的那一天,他让学生们拿着盒子站在二层、三层、五层及塔顶窗口,他发出了信号,二楼的学生打开盒子,把一个l磅重的铁球和一个10磅重的铁球同时从塔上落下。这样一层一层地试验,每一次试验下来,不同重量的铁球都同时到达地面……著名的比萨斜塔成了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错误的落体理论的历史见证者。
权威说的、老师说的、课本上说的也不一定全是正确的,如果有怀疑,那就应该付诸于实践,用实践、用事实说话才是最有力的。没有比证据更好的语言了!
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质疑能力呢?
·培养孩子的质疑习惯
培养孩子的质疑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多思多问。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时,应尽量给孩子以较圆满、正确的答案,并不失时机地肯定、表扬孩子的行为。
答案和表扬一方面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较深奥,家长自己也弄不明白,或者有些问题的答案可能不健康,或不便于直接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也要正确处理,而不能打击孩子质疑的积极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谦虚地告诉孩子:“你提的问题真好,但这个问题我也不懂,等我查完书再回答你,或者你自己查书找答案,好吗?”
·用质疑引导孩子质疑
家长除了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提问外,还应主动地、经常地向孩子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激发孩子的质疑兴趣和欲望。当然,家长在向孩子提出问题时,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知识范围,问题不能提得过难或过易,不然都会挫伤孩子思考的积极性。
孩子追求个性没什么不好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恐怕这是青春期孩子体会最深的话之一,也就是说,追求个性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共性。这就告诫家长,不要随意将孩子的个性扼杀掉,要重视孩子的主见。
以下是教师杨玉松写的听课随想: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语文课,施教《对子歌》,为了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相对的事物,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走出来和她站在一起,然后问:“看到老师和这位小朋友站在一起,你最想说什么?”没想到,话音未落,有一个男生迅速站在椅子上,然后兴奋地说:“我知道您吃的饭肯定比他吃得多,我还知道我站在椅子上比您矮,比他高,还有我想问您今天吃的是什么?”一连串的问话,使得班里的好几个小朋友全都兴奋了,他们随之都说出自己吃什么,吃了多少,最喜欢干什么——很显然,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连珠炮”老师惊呆了,何况,教室的后排还坐着十几位老师在听课。只见老师的脸先是微红,而后一脸怒容,嘴上接着低声怒斥道:“都给我坐好了,谁也不许瞎说了。”见到老师一脸怒容,全班同学顿时鸦雀无声,就这样,教室里安静下来。
随后的课堂里,孩子们的确很老实,却缺少了几分生气。本来从生活中学习是孩子们的乐事,孩子容易接受,最能听到孩子自己的见解,但是由于老师的低声怒斥,使得课程在沉闷中结束。
走出教室,在孩子们稚嫩的“再见”声中,我的心不禁一颤,是啊,21世纪课程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孩子的个性,那么,理想的课堂标志之一,就是我们应该能听到孩子的声音,但是,课堂上,我们又能听到多少孩子的声音呢?毋庸讳言,充斥我们耳鼓的多是对孩子声音的不自觉的压制:
——“不要随便讲话。”
——“不许插嘴。”
——“有问题要举手。”
——“别乱动。”
更有甚之的还会说出:“你怎么那么烦呢?”长此以往,孩子的个性怎么能得到发展?“失语”的孩子,又谈何素质呢?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父母扼杀孩子的个性,不管是有意无意,都可以视为“有罪”之人。
有一次,国外几位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学家参观中国的多家幼儿园和小学,参观结束后,他们指出了我国教育主要的四大失误:
失误1: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动作、坐姿、站姿都一模一样呢?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富有他们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为,那才是他们独特的行为符号。只有具备个人特点的行为才是有魅力、有力量的。
失误2:教师怎么能要求全体孩子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和语气都一样呢?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符号,每个孩子只要具备独立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限制了孩子的语言也就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更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失误3:教师怎么能让孩子的思想和兴趣都一样呢?你们每个男孩和女孩都异口同声地说:“长大后要当科学家。”而当问到他们为什么要当科学家时,却没有几个能说出来,而外国幼儿的回答却几乎没有一样的,有的长大后想当总统、有的长大后想当牙医。如果连孩子的理想和兴趣都被成人约束地一模一样、毫无个性,极易使孩子长大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失误4:教师怎么能阻止和嘲笑幼儿说出与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不同的答案呢?教师不能武断地强迫孩子接受教师给出的唯一答案,而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失误,家长与老师是否都应该反思呢?孩子没有了独立的个性,也就没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言行,也就没有了创造性和生存的竞争力。其实,不仅人类社会中每一个个体的独特个性和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他成为优势生存者的唯一条件,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的生存法则都同此理。企鹅、北极熊为什么能在冰天雪地的苦寒之地生存?为什么骆驼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生存?正是因为它们具备了“能人所不能”的生存素质,使它们成为了独特环境的优势生存者。
家长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为未来社会优势生存者,需要树立的第一观念就是:“让孩子能人所不能。”许多人都认为“能人所不能”的素质是天才的“专利”,只有天才才能够具有这种优势素质。不少家长常常感到疑惑:“我怎么也看不出我的孩子有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我的孩子才3岁能看出什么能人所不能的地方?”难道“能人所不能”真的只是天才的“专利”?其实不然,每一个孩子都与生俱有独特的“能人所不能”的素质,只是,常常被我们的家长忽视了。这也就是说,只要家长重视孩子的个性、不随意扼杀,孩子就能健康地成长并最终会成为优势者。
2001年9月,董志成初中毕业,被哈尔滨市一所著名的私立高中录取。学校考虑到董志成贫困的家境,免除了他的学杂费。
到了高中二年级,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到了关键阶段,开始为冲刺高考做准备时,董志成似乎没有这种紧迫感,每天放学后,照样在外玩耍。对于儿子的玩性,父亲董云亭仍然坚持不限制,而是在陪儿子一起玩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儿子,然后寻找时机加以引导。这一招还真灵,这个小淘气居然就玩出了两项专利。
2003年3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了董志成“水满自控水龙头”和“自动关闭节水装置”两项发明专利。
淘气小子终于“淘”出了名堂。现在,每当有家长领着孩子向董云亭叩问育儿秘诀时,作为父亲的董云亭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淘气和贪玩都是孩子的个性,扼杀了孩子的个性就等于扼杀了孩子的智慧。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在娱乐中开启他们的思维,孩子就不仅能生活得十分开心,而且还会变得活泼而聪明。”
董云亭的话,正是告诫家长,不要急着为孩子“塑形”,更不要随意扼杀孩子的个性。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曾说过:“上帝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指纹,同时也给了每个人独特的潜质。每个人只要能有效运用上帝赋予我们的这种独特潜质的1%,他就会成为优势的生存者。”可以说,99%的天才都是父母成功早教的结晶。这些父母我们称其为优势父母,只有那些具备优势早教观念、能抓住孩子发展关键期开展科学系统全素质教育的父母,才是真正的优势父母,他们必将培养出未来的杰出人才。
让我们再来看看军夏写的博文: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是蔷薇,就不要强求自己成为玫瑰;你是麻雀,就不要强求自己成为鸿雁。保持自我,不盲目仿效,是人生成功的前提条件。别人的人生与自己的人生,自然是不同的,自己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是“成功的传奇”还是“人生的悲剧”全在于你自己,而任何委曲求全或者是装模作样,都会使我们不能真正触及事情的本质,或者只能流于俗套而失败。
看过许多模仿秀的节目,模仿者惟妙惟肖地模仿着他们所喜爱的明星,就连说话、走路、吃饭的神态、表情和动作都不放过。很多粉丝都为之惊叹,都说他们是某某明星,却唯独说不出他们的真实身份。这也难怪,那些模仿者只不过是用了几件漂亮、时尚点的外包装,外加别人的发型和几个毫无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动作拼凑而成的躯壳而已,他们唯一的不足就是丧失了真实的自我。
比尔·盖茨曾说下一个比尔·盖茨就是马云。事实果真会如此吗?不然!世界上只会有一个比尔·盖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马云也只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马云,不会成为第二个比尔·盖茨,而且也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很多人在模仿比尔·盖茨,可又有谁能以他的方式站在世界的巅峰呢?很多人在模仿卓别林,可又有谁能以他的方式为众人皆知呢?很多人在模仿杰克逊,可又有谁能上演他那经典的太空舞步呢……没有,这些都没有!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成就独一无二的自己。如果你总是想去模仿别人的成功模式,那你注定会成为模仿者的牺牲品。
其实,孩子追求个性不是严重的事,更不代表不合群,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说,追求个性若把握得好,对他们成人后的工作很有好处。所以,父母不要一味打压孩子,要让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