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虎着脸快步背着6岁的女儿走出幼儿园,背上的女儿还在不停地哭闹着,“我……我……不要……阿姨了,她……她……不懂欣赏我的漂亮。”这时,爸爸实在无可奈何,将女儿从背上卸下。这个举动使得一直在后面追赶的妈妈倍加心疼,妈妈见状马上加快了脚步,赶到了女儿面前,并在女儿面前将丈夫狠狠地推了一把,“你懂什么?孩子这是有个性。”妈妈心疼地扶起孩子,并告诉她:“我家宝宝最漂亮了,幼儿园阿姨有眼无珠,我们‘炒’掉她。”
很多父母都像故事中的妈妈一样,常常分不清什么是“个性”、什么是“任性”,以致经常把孩子的任性当成个性,从而使孩子一错再错。
所谓个性,是指有自己的主见,在碰到问题时,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与合理行为,不违心屈从,不随风摇摆。个性表现的方面很多:有善良、勇敢、诚实、守信等。
而任性虽然也表现为坚持自己的想法与行为,却是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谓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等先天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孩子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的,如果后天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小兔子长大要成立自己的家庭了,离开原来的家之前,兔妈妈反复叮嘱:“无论如何,都不要吃窝边的草。”小兔子在山坡上建造了自己的家。为安全起见,它的家有三个洞口。
小兔子牢记母亲的叮咛,总是到离洞口很远的地方吃草。秋天过去了,一切安然无恙。
这一天刮着很冷的西北风,小兔子走出洞口时不禁打了个冷颤,它实在不想顶着大风到很远的地方觅食。“我只吃一点儿,明天天气好了,我就出去觅食。”小兔子安慰着自己,把肚子吃了个滚圆。
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雪,小兔子又在家门口填饱了肚子,不过这一回,它换了一个洞口。“我有三个洞口,每个洞口都有很多草。我不过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在每个洞口吃一点儿草而已。”于是,在每个恶劣的天气,小兔子都找到了一个解决吃饭问题的捷径。
一天,睡梦中的小兔子突然觉得异样。它睁开眼睛,发现一只狼堵在它的家门口,正试图把洞口挖开。小兔子连忙跑向别的洞口,却惊讶地发现,另两个洞口已经被岩石牢牢地堵住了!
“从你第一次吃窝边草,我就知道这里有只兔子了。可我知道狡兔三窟,不清楚另外两个洞口的位置,不好下手。”看着到口的美食,狼得意地说。直到这个时候,小兔子才明白母亲的教诲是多么正确。
人们常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因为吃掉窝边草,很容易暴露自己,给自己惹上麻烦。故事中的小兔子因为任性不听妈妈的话而最终被狼吃掉。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像这只小兔子一样,听不得别人的劝阻,喜欢我行我素。这样的行事方式是十分危险的。
有关的研究表明,在独生子女中,有60%以上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任性行为。可以说,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反映,往往是他们用来要挟父母,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一种手段。因为孩子的思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向往、兴趣,向父母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
然而,面对孩子的任性,很多父母特别是年轻父母往往表现出十分“慷慨”的举动,在他们看来,自己就是被宠爱着长大的,有时,自己的任性还会受到长辈的夸奖呢。于是乎,他们把自己孩子的任性美其名曰“个性”。有位年轻的父亲直言不讳,“现在的社会都崇尚个性,有个性的孩子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才会有出息。”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才出现了这样的现状: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可谓百依百顺。事实表明,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原则地满足,就等于怂恿孩子任性、专横的毛病。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指出:“你知道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办法一定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孩子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膨胀。迟早有一天,你会因为无能为力而拒绝他。但是,由于孩子没有受到过你的拒绝,突然碰了这个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更加痛苦。”因此,父母一定要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切不可把任性当个性。
·坚持底线
父母对孩子持有一定的行为界限要求,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不能答应。孩子一旦哭闹,千万不可打骂,要耐心地给孩子讲道理,最好是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
·转移注意力
在孩子任性时,父母要善于把孩子的兴趣引开去,以转移他的任性。例如,孩子进入超市,吵着要买糖果,看见气球,又闹着要气球,此时,父母可设法让孩子去观察某一事物,使他忘掉刚才哭喊着要的糖果、气球。
·父母要有耐心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可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让孩子感到,他的哭闹吓唬不了谁,这样,他就会自觉没趣,渐渐地安静下来。
·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父母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就会按时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