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的智慧(1 / 1)

人生物语

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大封功臣,已封了二十余人,其他有功的将领,日夜都在争论谁的功劳大,得不出结论,因此没有继续下去。

有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从双层道遥遥望见将领们三五成群,经常在洛水沙滩上聚会。刘邦问张良:“他们谈些什么?”

张良说:“难道你不知道他们正在谋反?”

刘邦说:“天下已经安定,为什么还要反?”

张良说:“陛下原来不过是一介平民,靠他们的效忠,才取得天下。而今,您当了皇帝天子,封的全是您的亲戚和老友,杀的全是您的仇家。这些将领生怕您从此不再封赏,又生怕久而久之,您想起他们过去偶然犯的错,会兴起杀机。军心不稳,所以才聚在一起,密谋叛乱。”刘邦很忧愁地问张良应该怎么办。

张良说:“您生平最憎恨、最厌恶,而大家又都知道的是谁?”

刘邦说:“雍齿,他跟我有旧怨,又不断欺负侮辱我,我早就想把他杀掉了;只因他立下不少功劳,于心不忍。”

张良说:“请立刻册封雍齿,其他人的异谋自然平息。”于是刘邦摆下筵席,封雍齿为什方侯,然后下令催促宰相、皇帝检察官迅速评估各将领的功劳,用来作为分封的根据。筵席之后,将领皆大欢喜。

张良是刘邦的智囊,趁着刘邦询问的机会,促使刘邦检讨反省,改变心意。只有在上位的人不徇私,当下属的不猜疑,国家才能安定。像张良这样的人,史学家司马光认为是最懂得规劝的人。

物语启示

规劝和被规劝的人,都必须有转识成智的功夫。他们在一念之间可能杀人,转念之间就可以安邦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