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胡适年表(1 / 1)

四十自述 胡适 3186 字 5天前

1891年

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取名嗣穈,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

适之生时,父胡传50岁,任淞沪厘卡总巡,母冯顺弟18岁。

1892年,1岁

父亲被调往台湾,任台南盐务总局提调。胡适与母亲留上海,移居川沙。

1893年,2岁

4月,随母亲一行到达台南与父亲相聚。

6月,父亲又被调往台东,任台东直隶州知州,二哥与父同行。胡适与母亲仍留居台南。

1894年,3岁

1月,与母亲离开台南到台东,2月起随父亲学认字。

1895年,4岁

2月,中日战局紧张,与母亲离开台湾。

3月,回到绩溪家乡,入塾读书。

8月22日,父亲病逝于厦门。是年,母亲冯顺弟仅22岁。

1896年-1903年,5岁-12岁

在塾读书。

因得见《水浒传》残本,开始读白话小说。

1904年,13岁

春,与江冬秀订婚。结束“九年的家乡教育”,随三哥至上海,入梅溪学堂。在梅溪学堂期间,因纠正了讲学先生的一个错误,一天之内连升四班。

因读了《革命军》等书,不愿参加上海道衙门的考试,离开学堂。

1905年,14岁

改入澄衷学堂。读《天演论》等书,由二哥取了胡适的名字,表字适之。

1906年,15岁

因抗议同学被开除无效,离开澄衷学堂。

暑期过后,考取中国公学。后加入竞业学会,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小说、诗歌和文章。入学不到半年,得脚气病。养病期间对古诗产生浓厚兴趣。

1907年,16岁

5月,脚气病又发,回乡养病两个多月。此度离家,直到1917年才重返家乡。

1908年,17岁

8月,任《竞业旬报》主编。

10月,参与创办中国新公学。

1909年,18岁

年初,任中国新公学英文教员,辞去《竞业旬报》编辑事务。

11月,中国新公学与中国公学合并。

1910年,19岁

春,任华童公学国文教员。3月底,夜饮大醉与巡警互殴被拘,惭愧痛悔辞职。

6月底,北上考取第二批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

9月,抵达美国,进入康奈尔大学读农科。

1911年,20岁

仍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

9月,被选为庚款学生会中文书记。

1912年,21岁

年初,由农学院转入文学院,主修哲学。

11月,发起组织“政治研究会”,“使吾国学生得研究世界政治”。

12月,作为康奈尔大学代表,到费城参加世界大同学生会,被举为宪法部干事。

1913年,22岁

5月,被举为康奈尔大学世界学生会会长,任至次年5月辞职。

夏,修完大学本科课程,因每年暑期参加夏课,以三年读完四年课程,但因大学定例,学生须修满八个学期才准毕业,故仍留校学习。

1914年,23岁

2月,学业结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

6月,参加康奈尔大学毕业式。

7月,作标点符号释例,为自己以后作文时所用句读符号的体例。

9月,参加中国留美学生会年会,会上被举为《学生英文月报》主笔之一,主要负责国内新闻。

1915年,24岁

8月,为《科学》月刊撰写《论句读及文字符号》,成为日后提倡标点的张本。同月,写成《如何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

9月,离开绮色佳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研究生院,师从杜威,研修哲学。

此时胡适已有“作诗如作文”的主张。

1916年,25岁

仍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

是年,与友人“讨论文学革命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12月,应陈独秀之邀为《新青年》作《文学改良私议》一文,发表时改题为《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26岁

1月,《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2卷5号上发表。

4月,完成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这就是后来在国内出版的英文著作《先秦名学史》。

5月,进行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口试,此次考试是否顺利通过多有争议。由于哥伦比亚大学规定每位博士候选人须向校方呈送博士论文100本,胡适1927年重返美国时托人寄去100本《先秦名学史》,才算完成了取得博士学位的最后手续。

6月,离美,7月底回到绩溪老家,与阔别十年的母亲团聚。

9月,到北京,就任北京大学教授。

12月初,创办哲学研究所,任主任。30日,在家乡与江冬秀完婚。

1918年,27岁

仍在北大任教。

11月23日,母冯顺弟病故,25日携眷回绩溪奔丧,后撰有《先母行述》一文。

1919年,28岁

2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出版。

3月16日,长子胡祖望出生。

4月,发表《实验主义》。月底,在上海迎接杜威来中国讲学。

6月,接办《每周评论》。

7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10月,陪同杜威到山西太原讲学。

11月,代理北大教务长。

1920年,29岁

3月,《尝试集》出版,学界对此毁誉交加。

7月底,写完《〈水浒传〉考证》,这是胡适的第一篇重要的小说考证。

8月16日,女胡素斐出生。

1921年,30岁

春,养病期间作《章实斋年谱》。

7月,杜威回国,作《杜威先生与中国》一文。

11月起,在国语讲习所讲《国语文学史》八周。

12月17日,30岁生日当天,次子胡思杜出生。

年底,《胡适文存》第一集出版。

1922年,31岁

仍任北大教授。

2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请胡适到该校讲授中国文学与中国哲学史,未允。美使馆中人请他出任清华学校校长,亦未允。

4月底,任北大教务长。

10月,到济南出席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开会期间,北大学生因讲义费问题生出风潮,蔡元培愤而辞职,适之回校,风潮才得以平息,蔡元培亦复职。

12月17日起,请假一年,离校休养。

1923年,32岁

1月,《国学季刊》第一期出刊,作《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一文。

4月下旬,离京到南方休养。6月底,移住烟霞洞,休养期间,曹诚英一度来此同住。此次休养期间,与徐志摩交往甚密,适之返北大后,徐亦到北大任教。

11月,离沪北返。

1924年,33岁

4月至5月间,泰戈尔在北京,胡适与之交往颇多。

10月,推荐王国维为清华学校研究院院长。

1925年,34岁

仍在北大任教。

5月,女胡素斐因病夭折。

10月,到上海,在政治大学、中国公学等地讲学。

1926年,35岁

2月,正式被聘为“中英庚款咨询委员会”中国委员。

3月至5月,陪同“庚款咨询委员会”英方委员团调查访问,从上海出发走访了汉口、南京、杭州、天津、北京等地。于此时辞去北大教职。

7月,从北京出发,经西伯利亚、莫斯科赴英参加“庚款咨询委员会”的会议。

12月31日,登轮赴美。

1927年,36岁

1月至4月,在美国纽约、费城等地游历、演讲。2月在哥伦比亚大学讲演并履行完取得该校哲学博士学位的最后手续。

4月中旬,从西雅图登轮回国,中途在日本停留二十多天。

5月底,到上海,与徐志摩等创办新月书店。

6月,当选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

7月至12月,在上海。8月,被聘为私立光华大学教授。

1928年,37岁

2月起,在东吴大学作哲学讲座。

3月,《新月》杂志创刊。

4月底,接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5月,到南京出席全国教育会议。

6月,《白话文学史》出版。是月,辞去光华、东吴两校教职。

1929年,38岁

仍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

1月,到杭州参加“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三次董事会,请辞董事。

是月19日到北平,梁启超病逝,次日参加大殓。

1930年,39岁

5月,辞去中国公学校长。

6月26日,写成《我的母亲的订婚》。

7月初,到南京参加“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六次年会。

11月21日,写成《九年的家乡教育》。月底,携眷搬至北平,重返北大任教。

12月25日,写成《从拜神到无神》。

1931年,40岁

3月,写成《在上海(一)》《在上海(二)》。

10月,到上海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任会议主席。

11月19日,徐志摩因飞机失事遇难。后曾作《追悼志摩》一文。

1932年,41岁

2月中旬,入协和医院割治阑尾。是月,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

3月,筹办《独立评论》,5月发刊。

11月28日,在武汉首次与蒋介石见面。是月,《我怎样到外国去》在《新月》杂志上发表。

1933年,42岁

3月底,汪精卫致信请胡适出任教育部长,婉辞;4月,又请出任驻德公使,再辞。

6月,由上海登轮赴美,在芝加哥大学等地讲学。

9月,《四十自述》出版。

10月,自加拿大回国。

12月3日夜,写成《逼上梁山》,为《四十自述》的一章,此后没有续写下去。

1934年,43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

12月下旬,到上海,拟赴香港大学接受名誉博士学位并顺道考察华南教育情况。

1935年,44岁

1月1日,由上海出发去香港。离港后在广东、广西等地停留、讲演。26日,乘轮北返。

4月,出席“中国哲学会”第一届年会。

9月,当选“中央研究院”第一届评议会评议员。

10月,《南游杂忆》出版。

1936年,45岁

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

7月,赴美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六届常会,会间被选为副会长。后在美国及加拿大各地演讲。

11月,启程回国。

1937年,46岁

上半年仍任北大文学院院长。

9月,赴美,以非官方身份进行外交工作。

1938年,47岁

因此次到美活动没有公职在身,美国几家大学提出任教邀请,胡适均谢绝。

6月,被任命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7月,乘轮离美赴欧,游学讲演,参加国际历史学会会议。

9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驻美全权大使,月底,离英赴美。10月底,向美国总统递交国书,正式展开外交活动。

12月4日,心脏病首次发作,入院七十多日。

1939年,48岁

仍任驻美大使。

数次谒见美国总统罗斯福,谈中立法案与二次借款之事。

6月,接受哥伦比亚大学及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1940年,49岁

仍任驻美大使。

1月,面见罗斯福总统,再谈二次借款事。

2月底,二次对华贷款获美国国会通过。

1941年,50岁

仍任驻美大使。

1月20日,参加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三个任期的就职典礼。

1942年,51岁

1月至8月,仍任驻美大使。

9月,交卸驻美大使职务,移居纽约。

1943年,52岁

1月,受聘为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

10月,受哈佛大学之聘,讲授中国历史文化。

11月起,开始把主要精力倾注于《水经注》的考证。

1944年,53岁

11月,受哈佛大学之聘,讲授中国思想史八个月。

1945年,54岁

4月,以国民政府代表身份,出席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

9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回国前由暂傅斯年代职。

11月,以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是月,接受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46年,55岁

3月,被推选为国民大会代表。

6月初,启程由海路回国。

7月,当选协和医学院董事长。

9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11月,以主席团成员身份出席国民政府召集的“国民大会”。

1947年,56岁

仍任北大校长。

1月,国际关系学会成立,被推为理事。

3月,蒋介石邀请胡适出任国府委员,坚辞。

8月,在南京面见蒋介石,提出发展教育的十年计划。

10月,在南京出席“中央研究院”第二届评议会第四次会议,拟定院士选举规程及第一届院士候选人名单。

12月,在南京与时任外交部长王世杰多次长谈,坚辞蒋介石的从政邀请。

1948年,57岁

仍任北大校长。

3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

11月,蒋介石邀请出任行政院长,以心脏病辞。

12月17日,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内主持北大校庆纪念会,讲话时泣不成声,“我是一个弃职的逃兵,实在没面子再在这里说话。”

1949年,58岁

1月,蒋介石聘其为总统府资政,请辞。

4月,由上海登轮赴美。

6月,逃到广州的国民政府新任行政院长阎锡山欲任命他为外交部长,电辞不受。

1950年,59岁

3月初,到华盛顿参加“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干事长。

5月,被普林斯顿大学聘为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9月初就任。

1951年,60岁

仍任葛斯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1952年,61岁

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为“世界人类科学文化编辑委员会”委员。

夏,葛斯德东方图书馆聘约期满,改聘为该馆荣誉主持人。

11月下旬,到台湾讲学。

1953年,62岁

1月,离台赴美。

1954年,63岁

2月至3月,在台湾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时主席。

2月26日,为重版《四十自述》作序,增补《逼上梁山》一章。

3月,“台湾史学会”成立,被推为主席。

4月,离台赴美。

1955年,64岁

3月,在纽约召集“中央研究院”旅居海外院士谈话会。

1956年,65岁

3月,写成《丁文江的传记》,这是胡适所写的最长的一篇传记。

9月起,在加州大学讲学四个月,讲题为《中国文化史》。

1957年,66岁

1月底,结束在加州大学的讲学,返回纽约。

6月,在纽约立下遗嘱,将遗留大陆的102箱藏书均赠予北京大学。

11月,被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

1958年,67岁

4月,离美赴台,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9月,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年会。

11月,入住“中央研究院”特为其修建的院长住宅。

1959年,68岁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3月下旬,主持“中央研究院”评议会,推选新院士候选人。

4月,入台大医院割粉瘤,5月出院。

7月,参加夏威夷大学主办的东西方哲学讨论会,在会上演讲《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是月,接受夏威夷大学颁赠的人文学博士学位,此为胡适第35个荣誉博士学位,也是最后一个。

9月,在华盛顿主持“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年会。

1960年,69岁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3月,心脏病发,入台大医院治疗,4月初出院。蒋介石曾派蒋经国前往探视。

6月,参加蒋介石欢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宴会。

9月,在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第四十九次年会。12月17日,北大校庆纪念会在台举行,兼为胡适祝寿。

1961年,70岁

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2月,心脏病发,入台大医院治疗,4月出院。

8月,主持“中央研究院”评议会,选出候选院士13人。

11月,心脏病复发,再入台大医院,12月17日,70岁生日当天,朋友学生陆续到医院祝寿。

1962年,71岁

1月10日,出院,住进台大招待所疗养。

2月24日,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选举新院士。当日下午参加酒会并有致辞,六时三十分酒会结束时,因心脏病猝发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