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看,胸怀远大、自由、朴素、善良、虔诚,这些不是更令人感到愉悦吗?当你感到运用观察力、认知能力和只是解决问题是多么充实和幸福的时候,还能有什么是比智慧本身更令人感到愉悦的呢?
——摘自《沉思录》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美丽、智慧、财富你选择什么?”选择美丽的人可能占少数。但是,很多人就会徘徊在财富和智慧之间,难以抉择。有人认为智慧重要,有了智慧就不用愁没有财富;但是又有人说财富重要,因为人生是离不开金钱的。但是,无数的事实证明:智慧比财富更重要。其实智慧里面就包含着财富,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智慧比财富更值钱。
有“欧元之父”美称的罗伯特·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一次,他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说:年轻的时候,我就非常喜好经济学,我在华盛顿大学经济系快要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虽然那里的条件不错,但我觉得还是应该找一个更好地方完成经济学博士学位,我就找到我最喜欢的三位教授求教,第一位给我的建议是到能够给你提供最多奖学金的大学去,他建议我去康耐尔大学;第二位教授建议我到最好的大学去,比如MIT等学校,借钱完成学业;第三位教授告诉我说你应该找一个非常富有的女孩子结婚,用她家的财富帮助你完成学业。我听从第二位教授的建议,去了麻省理工学院。
从这位学者的选择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是重视智慧过于财富的。现实生活中关于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这种远见卓识和品德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科教兴国、富民强国,必须从提高全体国民的智慧做起。对于个人而言,挖掘自己,发展自己,也应该是从智慧入手。俗话说:要想致富,首先富脑。纵有家产万贯,不如薄技在身。拥有智慧的人,他就具有独到的眼光,他能够看到常人容易忽视的“潜在可能性”。
从前,有两个穷人救了一个老公公,而那个老公公是个会“点石成金”的神仙。为了报答两人的救命之恩,那个神仙给两位穷人每人一百两黄金。甲高高兴兴地拿着钱就走了,而乙却不要。他说:“金子迟早会用光,我请求您把‘点石成金’术传授给我。”神仙微微笑着,果然把“点石成金”术传授给他了。几年后,乙学会了“点石成金”术,即用即点。而甲,早已又成为了一个穷人。
财富就如同一潭死水,它是有限的短暂的。而智慧和才能,只要充分发挥出来,就像是源源不断的流水,它是持久的。其实,智慧和才能就是财富的生产能力。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国的经济比起当时的英国来说,算是比较落后的。但是,后来德国经济的发展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一个叫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英国盛行的是古典经济学,他们认为财富很重要,它可以是一个国家富裕起来。然而,对于相对落后的德国来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他们更注重的是讨论如何发展财富,创造财富这个问题。对于拥有财富和发展财富之间的重要性争论,他举了一个例子。这两个地主都是一家之长,每年可以积蓄一万元,而且每个地主都拥有5个儿子。前一个将他的拥有的财富储蓄起来获取利息,却叫他的儿子从事普通力作。而后一财主则将储蓄用来培养他的儿子,把其中两个培养成有技术、有知识的地主,使其余三个随着自己的兴趣学习一种专业。
很明显,前一个家长,更看重眼前的财富,而后一个家长看重未来的生产能力。最终的结果可能大家也能预料到了。看重眼前财富的,他的财富被他分成了五分,而且生产方式照旧,所以,虽然财富虽然有所增长,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增益。而且,随着家族人口的增加,财产会越分越小,最终愚昧和贫穷在所难免。但是,另外一个地主的财富则在不断的增长,而且,他们还永远的保持了一种增长的态势。
有人说:没有才智要比没有金钱更可怕。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和存在价值,更多的是以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多寡来衡量的。但是,要知道,金钱只是衡量一个人智慧的标尺之一。能生钱的智慧要比单纯的拥有智慧重要得多。难怪日本的一家企业会提出这样的口号:如果你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请你走开!
是啊!“还能有什么是比智慧本身更令人感到愉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