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面貌是苍茫的。
芒种季节,田里的小麦熟了,收割完毕,紧接着又种上了玉米。玉米很快地发芽、抽穗,不久也就熟了。这时候农村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便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秋风倾诉着关于这个季节的故事。当新一茬麦苗长到一寸来高时,冬天便来了。麦苗不再生长,或者说生长得很慢,熬过整个严寒的冬天,它们又会蓬**来。
这华北平原的大地上,星罗棋布地葳蕤着各样的树木。高大的白杨、魁岸的梧桐、婆娑的榆槐,在每一个村庄里每一条土路旁随处可见。
我的老家院子里,也有许多树。虽然我们已经很久不在那里住了,但那里的树和花,每年依然是该长的长,该开的开,像是喜欢热闹,却又耐得住寂寞。
我们家的北屋是正房,共有四大间,还有一个南屋和东屋。院子里有三棵枣树,一棵靠近北屋,一棵靠近南屋,一棵则位于院子中央,它们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院中还有一棵年轻的香椿树,则是单单地紧靠着西墙,它的枝叶繁茂的时候,总会伸到隔壁奶奶家的屋顶上去。奶奶曾经在我家院中栽了一棵小柿树,但没长几年就死掉了。还有一棵石榴树,曾热烈地开了几年花,殷红殷红,后来不知是死了还是被人砍了,也不在了。
北屋的窗前有一个花池,约两米来长,半米宽。早些年的时候这里种过两大株针菇,又相继种上了草莓、月季、夜来香、药草,以及不少无名的花草。那两株针菇每年都会开花并留下几根针菇,草莓是种了,但每年顶多会结一两个果子。药草的地下能刨出一些白色的根块,但因为太少,不能用来做什么。
在院子的西墙下,曾有一个小土堆,里面住着青蛙,两只三只,还是一只,我不知道。每到夏天的晚上,我和家人在院中乘凉时,就会听到土堆中传出呱呱的叫声。爸爸偶尔用手电筒一照,发现一只小青蛙正蹲坐在土堆旁呢,它两腿倚地,前身抬起,警觉地注视着前方。我有心去捉它,但总没有下手。深秋,青蛙躲进土堆准备冬眠,整个冬天,就既看不到它们的影子,也听不见叫声了。
初春,各种树木都发出了嫩嫩的芽,小院呈现一片温暖的新绿。有小麻雀在枝头欢快地叫着、跳着,天空显得分外幽静。我们住在家里时,或者临时回来,妈妈会采些香椿叶,嫩嫩的,还飘着香,用它们做菜做“炸鱼”。那些枣树呢,长叶后不久,就开了淡淡的极小极小的花儿,浅黄色,一树一树的都是花,要不怎么结那么多枣子呢。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在院子里打枣,用一根竹竿,啪啪地敲打枣树的树冠,枣子便哗哗然落下来了。整个院子里树叶飞扬,喧嚣一片。千颗万颗的枣子,红溜溜圆滚滚,铺满了院子,我几乎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这场景像是一个喧嚷而重大的仪式,我很少见,便觉得又兴奋又害怕。
枣子收起来,会有好几筐,妈妈会拿一筐给奶奶,一筐腌制醉枣,剩下的晒干了留着慢慢吃。我现在还记得妈妈腌制醉枣的那种瓶子,大大的肚子小小的颈,盖子用塑料带包紧了盖好,又抹上厚厚的泥,不透一点气。那些枣子就那么腌着,腌着,不晓得什么时候才可取出来吃。
天空飘起了雪花,很小很小的雪花,如同米粒一般,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小院里。这世界就像是一个童话。
我和姐姐妹妹,不怕冰寒,跑向院中的秋千,在雪中叽叽喳喳地**起秋千来。这根秋千,不知是什么时候挂上的,也就是用一块木板穿上麻绳,绑在那两棵枣树上做成。**的时候,两棵枣树便咿咿呀呀剧烈地摇晃。雪稍稍大了一些,它们变成一只只白色的蝴蝶,漫天飞舞着……
记得我离开乡村后,我家的小院就开始荒凉了。爷爷曾在我家院子里搭了一个羊圈,养了几只羊;又养过几只兔子,关在笼子里。小院里还算是有人来往。但我们家的几间屋子,始终是没人住了,变得越来越潮,越来越阴森,蜘蛛喜欢在里面到处结网。
后来,院子再没人去了,就完全荒芜了。到处长满了草,蓬蓬茸茸,不见落脚的地方,花池里的花萎谢、死去,都被野生植物替代了。树叶落得到处都是,也没有人清理。
故乡的一切,转瞬就逝去了,那么多那么多故事,转瞬就逝去了。寒风吹过大地,整个世界一片萧然。天常是灰蒙蒙的,有太阳的日子偶尔透出一点蓝。田里的麦苗被严寒冻得似乎奄奄一息。远方,天和地连在一起,都是苍茫的了。故乡的一切,在年复一年的日子里,在我的记忆里,都变得遥远而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