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前,帝踏峰下。
一条曲折幽深的小路,直通山顶,
在这条曲折的山路两旁,分别篆刻着一块石碑。
石碑上面,赫然印着两句诗。
“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穿过这条曲折幽深的山路,便来到了七重门前。
所谓七重门,就是七道木门,木门上面显示着莲花文印的门扣。
最后一道门,是一道紫红色的正门。
而她的后面,便是慈航静斋。
慈航静斋,相传于东汉年间,由地尼所建立。
以广结天下宗教为己任,希望可以从中参悟出突破生死的大道,亦是修行佛法之地。
而慈航静斋最为出彩的人物,莫过于它的创始人,地尼。
相传地尼遁入空门之后,于40岁坐枯禅师大彻大悟,离开了佛门。
融会贯通佛道两家的功法,创出了彼岸剑诀这一门无上神功。
这门神功,也是大唐双龙传中四大神功之一慈航剑典的前身。
如今慈航静斋的掌门人,称为「斋主」。
而如今的「斋主」,正是梵清惠。
此时,慈航静斋的大殿中。
门下弟子端坐在一起,听着「斋主」的教会。
“如今天下,即将大乱,大隋王朝,气数将近。改朝换代就在眼前,我们慈航静斋向来以救民于水火为己任。”
说到这里,梵清惠突然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弟子当中,最靠前的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慈航静斋的大师姐,师妃暄。
只见师妃暄身着一袭淡青色的长衫,随风飘扬。
其浑身上下,流露出一股说不尽的闲适飘逸。
腰配一柄典雅古拙的长剑,更添了三分英姿飒爽之气。
“妃暄,你是慈航静斋大师姐,更是我关门弟子,此次下山寻找就是明主的责任就交付于你了。”
梵清惠此言一出,这整座大殿上的其她人,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师妃暄。
师妃暄起身向师傅梵清惠行了一礼,红唇轻启:“今天下大乱,救命于水深火热,是我派一贯宗旨。也是妃暄向来所追求的。”
“此番下山,妃暄愿在佛前立下誓言,一定寻找明主,助他登基称帝就民于水火之中。”
师妃暄目光坚定的,看着面前的一尊佛像,虔诚的低头祈祷着。
“此次下山一定要多加小心,阴葵派的那帮人定会对你多加阻挠,此行注定凶险异常,妃暄你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梵清惠一脸担心的说道。
师妃暄却淡淡一笑,从容说道。
“还请师傅不要担心,弟子此行一定不负众望,寻找明主。至于阴葵派的那些人,还请师傅不要担心,妃暄一定会多加小心的。”
看着师妃暄一脸自信从容的模样,梵清惠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当天晚上,师妃暄收拾好了行李,突然就被梵清惠叫到了房里。
“你可知为师,何故深夜喊你来此?”
看着师妃暄一脸迷惑的样子,梵清惠缓缓开口。
“这些年来,你一直跟随师傅修炼慈航剑典,为师现在要考教考教你,看你究竟修行到了哪一步,是否可以下上独当一面?”
原来是要考教自己的武功,师妃暄放下心来。
慈航剑典乃是地尼所创,全卷共分为十三章。
别看师妃暄年纪轻轻,可她却领悟到了其最高层次,剑心通明的境界。
如今只差最后一步,通过剑心通明来迈入死关,最后破关而出,成就无上大宗师之位。
但是,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一关,却困扰了无数门下弟子。
而师妃暄,是慈航静斋最具天赋的弟子,若是不天折,便有望证道无上大宗师,甚至可以破碎虚空而去。
因此,梵清惠对师妃暄寄予很高的厚望,所以才会无比的担心师妃暄的安全,临走之前需要考教一下武功进展如何。
“看剑!”
梵清惠突然拔出宝剑,向前一挥。
一道三尺长的白色剑气,瞬间挥洒而出。
师妃暄不慌不忙的轻轻一记剑指,点在了这一剑气上面。
原本这来势汹汹的一剑,就在这弹指间化为泡影。
师妃暄的一身剑道修为,已然达到了剑心通明的境界,可以做到了心中无剑,身外无物。
可以说,此时的她一心追求大道,不再受到情感的羁绊。
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决心决意相反,正是对于大道的情做到了极致,才可以如此万物。
仅仅是通过这一次试招,梵清惠便已经看出了师妃暄浑身剑心通明,只是功力还有些浅薄。
只见整座房间里面剑光闪闪,人影交错。
两人都没有出全力,而是相互着用招式比拼着。
不管梵清惠出怎样的绝招,师妃暄都是如同春风化雨一般,一一化解于无形。
此时的师妃暄,每一招一式都仿佛羚羊挂角,一般那么自然。
却看不出招式的生硬,仿佛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经过一番比拼之后,梵清惠显得有些吃力了。
然而,师妃暄依旧是游刃有余。
“果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妃暄,以后这慈航静斋的任务,就交到你身上了。”
见到师妃暄,如今的一身本领丝毫不亚于自己,梵清惠不由大松了一口气。
“多谢师傅赐教,他日,妃暄一定以振兴慈杭建斋,救命于水火为己任。”
师妃暄行了一礼,转身轻轻关上房门,缓步离去。
一轮明月,高悬于西天之上。
在这一抹清洁的月光之下,给师妃暄那出尘般的气质,平添了几分轻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