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全都惊呆了(1 / 1)

对于千户老爷的邀请,李自成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反正单刀赴会已经干过几次了,熟门熟路。这回不妨再显露些豪气出来,争取早点把知县巩焴收入麾下。至少也要跟他结个善缘。

李自成一个人跟着胡千户进城。大队人马在城外就地修整。

城里的士绅们原本定在酒楼宴请大统领,只是个计划而已,客气一下,毕竟谁都想不到短毛真的敢不带一兵一卒进城。

这可让他们受惊了。

知县巩焴同样大吃一惊,短毛贼居然一个人来了?绝对是意料之外。短毛真不是一般人!

他得到报信,先急忙安排县衙厨子去做饭,然后又独自琢磨了一小会儿。

要不要趁这个机会拿下短毛大统领?

以后的功劳自然不必说,可是导致的直接后果……

有人质在手,谅大顺军也不敢再攻城。何况他们即便要报复屠城,那也要先打破了城再说。

为了防备流贼,巩焴已经在城防上准备了大半年时间。尤其本地还有个千户所,多少能拉出来几百兵,不敢说林县牢不可破,但至少坚守一两个月没问题。

巩焴又想,进城的这个短毛会不会是假冒的?毕竟双方非亲非故,也没什么交情,难道他真就大无畏敢冒险?

翻来覆去思量再三,巩知县终于打定了主意,还是正常招待吧,礼送“瘟神”为好!

宴请简简单单,设在县衙后院,就千户胡政、知县巩焴,以及两个士绅参加。

饭菜也是家常便饭,只一个大烩菜;主食花样多些,扁食(水饺)、宽面条汤、鸡蛋面疙瘩汤、杂面饸饹等等。

“大统领,穷乡僻壤,招待不周,多包涵。”

“明府客气了,这饭菜已经很好了。说句实在话,我从小到大,25岁前就没吃过饱饭。白面也只是有幸吃过三五回。那日子苦啊!”

“圣人云,‘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大统领有鸿鹄之志,我等凡夫俗子今日能目睹尊颜,实乃三生有幸。”

巩知县还真会说话。

李自成呵呵一笑,“我就不跟你们瞎客气了,真饿了。”

他夹个饺子沾点醋蒜,一口吃掉。

又端起碗大烩菜,“只愿天下百姓每日都能吃到这碗饭,赵某万死不辞。”

巩焴又恭维一句:“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李自成叹息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鄙人不才,原本没啥大志向。只是不想被饿死,不得已扯旗造反,走了这条不归路。”

他吃了口菜,招呼道:“都吃啊,动筷子。我是真饿了,这些天奔波劳苦,没一日安稳。”

陪坐的四人客气两句,纷纷端碗动筷子。

千户胡政吃了口菜,说道:“近年来世道越发大坏了,真就是民不聊生。”

李自成笑道:“老爷们也担忧吗?”

胡政一脸难过的样子,“可不,最怕的就是乱。要说平时呢,日子也还行,这乱局一起,人人朝不保夕。我这说好听了是个千户,其实就是个普通的地主。手下能拿刀枪的连一百人都没有。乱世中自保也难。大顺军军纪严明,可天下仅此一家……大统领,这不是老汉拍马屁,实实在在人人都能看得到。我由衷佩服。”

邵土豪说道:“不瞒大统领,鄙人天天盼着大顺军来林县。大顺军来了,地面就清净了。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商号买卖也能做的安稳。”

李自成不由得哈哈一笑,转头看向巩知县,“明府,回头你要不要把他们收监上刑具?吃着大明的饭,砸着大明的锅。这不行啊!”

巩焴挤出个笑脸,“都是实话实说,咱们自己人也不用忌讳那么多。大顺军有口皆碑,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分得清好赖。”

李自成扒拉两口面条,擦了擦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如此而已。”

巩焴心有戚戚焉,“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郭举人说道:“何尝不是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所以说,大统领的事业前途无量。”

几人又是一顿吹捧。

李自成也不管他们是拍马屁还是虚与委蛇,还是真的认同大顺军,陪着说了些闲话。

几人言谈中也看出短毛不是个普通草莽英豪,还能拽几句词。这就更令人放心了。

吃饱喝足,该说正经事了。要曲线拉拢巩知县。

“往后几年,逐年大旱……”

后世的红旗渠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六十年代,林县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了引漳入林的灌水渠,历时九年完工。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林县人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工程累计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后世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100公斤增加到91年的476.3公斤。

在当时开工前后走了不少弯路,比如认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结果有的挖错了渠线,有的炸坏了渠底等等,进度十分缓慢。

不过,在明末修建简易版“红旗渠”不用九年。

首先,元代和明代林县知县都组织修建过水渠,这些设施当前还完好能用,已有水浇地三万多亩。

再一个,现在全县的耕地多在平原处,不像后世那样各种山坡上到处有田,这就能省去相当多的高难度工程。

还有,当前农田总面积才是后世的一半;现在的水资源又比后世好太多了。

而且李自成提前知道了成熟路线,不用走弯路;也用不着修什么水电站之类的配套大型体系。

只单纯把太行山上的浊漳河水引过来,大约有五千人开工,最多两年时间就能修好水渠。

还因为干活给钱,可不是吃大锅饭那种,人的积极性又不一样。

所以,预备个十五万两银子富富有余。

“十五万两银子?给林县修灌溉水渠?大顺军出钱?”

知县巩焴、千户胡政、郭举人、邵财主全都惊傻了。

短毛大统领不是开玩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