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将至,天在这时候才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再不吝啬把那些白色的晶莹之物慢慢洒下,用不了很多的时间,天地就已皆白。
天都星大小远非落羽星可比,如果非要把它们拿到一起来说,十几个落羽星大小的修真星,也许才有可能比得过一个天都星。
地大才有物博的可能,地大还可能孕育出众多生灵,最为主要的是,因为地大处过于纷杂,矛盾也绝不会少了。
作为“三仙山”的宗门所在,天都星上虽是没有别的修真门派在此,但别处修真者还是不会少了的,而且不只是正道之人,就是魔门之人和妖修,在天都星上也一样存在,这自然是“三仙山”有意为之。作为宗门所在,虽然大派威严要有,但大派的自信也一定不能少,在“三仙山”看来,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这些个别派的正邪修真者,正是自家门下弟子最好的“试金石”。所以让门下弟子下山入世俗间历练,才会被“三仙山”当成是一个十分危险、又非常难得的机会。
真要说起来,如“三仙山”一样,许多别派宗门所在,也都并不完全禁止别处的修真者走动,只不过比较起来,要只单说对这些人的放任程度,别处还真就比不过“三仙山”做得这样彻底,这点只看天都星上那数量远超于其他修者真星的世俗皇朝,就不难看出。
天都星上大小皇朝无数年积累下来,现如今加在一起,居然已有近百之数!
在一处修真星上,有一百个皇朝,倒也不能说没有别处与之相同,但那样的修真星绝不会超出一掌之数。
天都星上这些个皇朝,大的足以比得上落羽星上两个陈国,小的恐怕也有一半的赵国大小。无数年来,上面这些个皇朝虽然都试过要一家独大,扫平别的皇朝,可事实上就是,能做得到的一个也没有!
这些势力间错综复杂,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攻占一国,面对的总有可能是数个相关的皇朝一同御敌,而面对这样情况,攻占一方又再找来许多皇朝帮忙,后又因为利益、野心等等素因,再陷入到乱战,这样一来,能够顺利攻占一国的机会确实不会很多,万一要是陷入乱战的时间过长,就是攻占一方皇朝都会有很多危险。
如果只是这些皇朝间的拼杀,其实倒也还算简单,最多不过是比较一下国力,看看哪一方有更多的名将、强兵,又是不是有足够支撑战争的钱粮。问题是,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竟还要看哪国有更厉害的修真者坐阵……
虽然有规矩定好了,不允许修行之人过份干预世俗间事情,可无数年下来,不只是这规矩有渐渐松动的迹象,时间久了,居然还让这些个修行之人打起了擦边球儿,在“过份干预”的说法上都是没少了作文章。就好像远在落羽星的韩原,在帮助陈国的时候,不也是紧踩着那条线?
“只要人不是真死在自己手中,就不算是触犯规矩。”这才是大部分修真者的想法。
财、侣、法、地
现今的绝大多数修行之人,都能很好的理解这四个字,更深知只是知道埋头苦修,最终也难逃皮囊化尘之运,这才都不会少了在外走动,而在外面走动,就意味着有可能会无故遭劫,比较起来最为稳妥的方法,自然就是大隐于朝!
以修真者身份入朝,其实古已有之,只不过那时候修行之人并不是如今的称呼,而是被称为“炼气士”。
修行四字中,“财”字一直就是居于首,这才让许多修者真有种误解,认为外物才是修行路上最为欠缺,同时也是自己最为需要的。
以自己修为助皇朝振兴、得诸多供奉,又能使自己面对危险的可能降及最低,在大多数修行之人想来,都绝对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比较起来韩原,这些个人自然要更为小心的多,他们的存在许多时候都只是用来威慑,如果真要想把这种威慑打掉,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来更厉害的修者真,供奉在自己的皇朝中。
一旦国与国间有征战,最先与最后动手的,也都一定是修真者,只有他们中的一方压住了另一方,才能让交战双方放开手脚,不然要真有修真者在两方交战时作法,就算不能直接取这些人性命,只是间接的干预也都是很麻烦的事情。
天都星上的楚国,并不能算是什么大国,比之真正的大国,实在是小的可怜,但要是把天都星上所有的皇朝都摆在一起比较,它倒也不能算是最小,起码在它附近就有个比它还要弱了些的国家,叫做“燕国”。
原本的楚国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比较起燕国虽是要稍强了些,但也是强的极为有限,起码在供奉的修真者一项上,它便不比燕国强上多少,这才使得它一直没敢真对燕国下手,怕的也是一击不成,反倒是影响了自己的国力,毕竟它本就是小国,不比大国那样消耗得起,战争本就是一场输赢难测、代价极大的游戏,要是没有极大把握,当然不好轻举妄动。
楚国的运气不错,数年前发现了一条“紫砂”矿脉,而这“紫砂”正是修行之人制符要用的最好材料之一,矿脉虽然并不是很大,但也足够引来些稍强的修真者。
按说以修真者的本事,想要取这奇材,倒也用不着去管这些世俗皇朝,直接自己去拿就好了,但开采这矿脉本身又是件极为耗时、耗力的事情,修行之人又怎么会有那份时间去自己采矿?
正因为如此,引来这些修真之人中最强的,就都在楚国中久居了下来,心安理得的享受起了楚国供奉的“紫砂”,同时作为交换的,他们也成为了楚国的护国法师。
楚国与燕国,国力本就相差无几,只论其他方面,楚国又要优于燕国,待到引来几个护国法师后,更是再没了所有后顾之忧,终是正式与燕国打了起来,这一打就是几个年头,直至最近一次,燕国的护国法师中了圈套,被楚国的护国法师袭至重伤,燕国才被压上了这最后一根稻草,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
“王元帅,你家公子与那位女仙师不会输吧?”
“……这些个仙师间的事情,小臣实在不知,只不过我已百般叮嘱过我那孩儿,他一定会尽全力,请陛下放心!”
“那就好,那就好……”虽然没从王远那里得到一个肯定的答复,但问话之人显然已十分满意。
此时此地,一问一答间虽然只有两人声音,其实这大殿中却是分列了两排文武官,人数着实不能算少。之所以能像现在这般安静,只因为那些人此刻都在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做那老僧入定的模样。
两列正中,对着大殿最高处龙椅所在,原来的平南将军、现在的兵马大帅王远,正身形微弓的端站在那里,明明是在朝堂之上,也不见他有解甲的意思,身上铠甲质地虽是极好,如今上面却满是尘土,身后衣袍看着也很是脏乱。
按理来说,面君之时这副模样,怎么也该制他个“欺君之罪”,只不过这时候也顾不上那么许多了,龙椅上那位燕国皇帝要不是见还有别的大小官员在场,这时候很可能已是从那龙椅上起身走到王远身边说话来了。
虽然皇上与王远说话时语气很有些问题,但现在下面却是鸦雀无声,就连平日里那些最喜欢讲什么“道义礼法”的礼官们也都没有任何表示,好像自己什么都不曾听到一样。
仔细看看不难发现,这时候朝堂上站的,竟大多数都是文官,武将虽有,数量却是极少,那极少数看身上甲胄、翎羽,显然品銜也是不高,都绝没办法与王远相比。
以燕国的国力,本来绝不会如此不济,就是朝中再无才干,也总不至于连几个大将都找不出来,只可惜那些个所谓名将,现今已全都战死在杀场了,就是原本的那个兵马大元帅也都不能幸免,这才有王远被升到这官职。
当然,这也不过只是其中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皇帝虽没明说,所有人却也心知肚明,只是没有人挑明了去说罢了。
父凭子贵,本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
楚国与燕国本就相邻,以往就没少有磨擦,只不过那时候两国国力相差并不算大,谁也没有把握一定能胜得过谁,这才极力克制自己,没有因为一时间冲动、挑起战争。
但自从楚国有了几个修为不俗的修真者后,这事情就再不那么简单了,楚国那早已无法控制住的野心,终于再不愿继续忍下去,随便借了个由头,就已发兵远征燕国之地。
按说以两国国力相当,燕国又是守的一方,本该很是有些优势,只可惜他们却输在了护国法师的强弱一项上。
燕国原本的护国法师本也是融合期的修为,虽不是什么大派之人,也是附近小有名气的散修,因为与现今这燕国皇帝的父亲有旧,这才愿意受燕国供奉常安于此,不然恐怕也很难请得到。
融合期听起来并不是很高的修为,比较起一些个名门大派的弟子,确实是有一定的差距。但要真细想起来,真是修为极高之辈,又有几个真乐于就这样隐在世俗间?就算是皇宫中有荣华富华又怎么样?修行之人求的可是天地大道,如果这样轻易就被俗事所扰又怎么能行?
有这护国法师护佑,燕国本该是十分安全,只可惜对方修为却还要高于他,而且还是有门有派,有些个道法传承的修者真,这样两相一比较,输赢也就再不难知道了。
任燕国的护国法师耗尽心力,使出诸多手段,更是凭借了经验百般纠缠,到底还是双拳难敌四手,结果被打杀至重伤,伤后没多长时间就已一命归天,这才有了后面王远去三仙山上一事。
“希望,希望仁儿能够使仙法击退强敌,希望那个叫做安雨涵的女仙师真有清风师伯说的那样厉害,如果要不是的话……绝不能让仁儿死在这里!”王远低着头,任谁也不能看到,此时在他眼中那坚定神色,不用问也知,此时他该已是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