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 1)

初次遇见艾略特时,我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作家,他根本无视我的存在。由于他对每一张面孔都过目不忘,不管在哪里遇见都跟我客气地握手,只是似乎毫无意图和我深交。在看戏的时候巧遇,如果他和某个显贵在一起,他就假装没看见我。后来,我写的剧本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我立刻就察觉到艾略特对我的态度升温,变得热情起来。一天,我收到他的一封请柬,请我去克拉里奇酒店吃饭—此处是他在伦敦的下榻地。那是个小型的宴会,规格也不是很高。我当时有一种感觉,他是在试探我的深浅。后来,我的成功给我增加了不少新朋友,跟他见面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在这之后不久,正逢秋季,我去巴黎住了几个星期,有一次,在一个双方都认识的熟人家和他不期而遇。他问了我的住址,过了一两天我就收到了他的一封午宴请柬—这次的午宴地点设在他的公寓房里。到了那儿一看,我意外地发现这次宴会的规格相当高,不由心里暗自笑了。我知道他熟谙人情世故,晓得一个作家在英国社交界无足轻重,而在法国则备受推崇,于是我这个作家也就被他另眼相看了。

这以后的若干年里,我和他来往十分稠密,但始终未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我怀疑艾略特恐怕跟任何人都不能成为朋友的。他对人并不感兴趣,只关心人的社会地位。不论我偶尔去巴黎,或是他来伦敦,他请客少一个人,或者有义务要招待前来旅游的美国人时,总要请我作陪。这些人,我怀疑有些是他的老主顾,有些是拿介绍信来拜见他的陌生人。他们成了他生活中的累赘。他觉得应酬总得应酬一下,但又不情愿介绍他们和他那些显赫的朋友见面。打发他们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请客吃饭了,然后再请他们去看场戏,可这其中他也自有难处,因为他每晚都有应酬,而且早在三个星期前全约好了;即使他尽了地主之谊,料想那些人未必就此满足。鉴于我是个作家,跟这类事情干系不大,于是他愿意将肚子里的苦水倒给我听。

“美国的那些人写什么介绍信,一点也不为别人考虑。我倒不是不乐意接待前来拜访的人,只是觉得实在不应该拖累身边的朋友。”

他用大篮子盛放玫瑰花,用大盒子装上巧克力,赠送给那些人以弥补招待上的不周。不过,有时还得设迎宾宴。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请我来作陪的。先前他把原委告诉了我,此时又邀我来应景,未免有些幼稚了。

“他们渴望能和你见上一面。”他在邀请短柬中奉迎我。“某某夫人是个很有文学涵养的人,你写的书她逐词逐句都拜读了。”

见了面,那位“某某夫人”就会告诉我,说看了我的《培林先生和特雷尔先生》一书,简直喜欢极了,并祝贺我的《软体动物》剧本演出成功。殊不知,头一本书的作者是休?沃波尔 ,后一本书的作者是哈伯特?亨利?戴维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