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有一种心理,任何爱好只要上升到学习的阶段,他就再也爱不起来。
之前他还挺喜欢看书,但最近开始兴趣索然。
上了二年级,他的语文课开始有写话的需求,我发现他对事物的描述只能写成如下的样式:
迪士尼真好玩。
这朵花真好看。
冰激凌真好吃。
我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当然,首先考虑到他的年龄和正处于写话的初级阶段,我并不能要求他长篇大论写出什么花来。但作为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父亲,以我对他的了解,他的眼睛和脑子对事物的发掘绝对不止到这个程度,我必须适当地引导他避免使用这种简单粗暴、枯燥干涩的语言。这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啊!
我内心的责任感像开锅的水蒸气瞬间蒸腾而出。
但用什么来引导,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直接告诉他一定是一个最坏的方法,非但不能引导他把他真实的所见所想写出来,还会限制他的思想。我不能做这样一个禁锢孩子的爸爸。
我为自己的开明而微微傲娇。
我决定好好跟他谈谈。
“儿子,我看了你的写话本,有点建议,想跟你聊聊。你想听吗?”我温柔地说。
“不想。”我儿子玩着玩具头也没抬。
“那周末看电视的时候我再跟你聊吧。”我更加温柔地说。
“行,现在聊。”他放下手中的玩具,相当配合。
在温和的态度下,他果然思想转变得很快。
每个人都希望被温柔地对待。孩子也是。
“儿子你看,如果我跟你说,迪士尼真好玩,你能知道哪里好玩吗?”
“我能。”我儿子诚恳地说。
“你不能。你怎么能?哪里好玩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口气有点不淡定,转而回到了温柔的轨道,“你是因为去过才说知道,你要假设没去过,那么你听了我说的,能知道哪里好玩吗?你要能知道,咱们下次就不用去了,我在家给你说说就好了。”
“不不不,绝对不能知道。”我儿子又想通了。
温柔果然还是最好的良药。
“这就对了,我们写话的目的,就是要让没有去过那里的人看到你写的话后,好像看到了你说的那个地方。”我语重心长,“你明白了吗?”
“嗯,我明白了。”
“不过你现在这样也是正常的。爸爸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语言也很匮乏,不知道怎么写。不过我没有灰心,我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把一朵小花的形态写清楚,趴在地上从花蕊到花瓣、茎叶,从形状到颜色,足足观察了半个小时呢!”
我儿子听得很认真。
“还有,阅读是个好办法,大量的自主阅读可以让你建立文字和写作的概念,积累足够的词汇,然后再跟自己脑子里的东西结合,不愁写不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出色短句来。”
作为爸爸,干巴巴地说教不是我追求的,如果想要达到目的,让孩子听进去很重要,要用实例——最好是自己的例子——最终以鼓励结尾,再辅以一个好建议,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成功的、有成效的引导啊!
我对这次的教育颇有点得意。
这时候孩子的妈妈走过来。
“哟,爷俩聊什么呢,聊得这么热闹。”
“妈妈!”我儿子眼里闪着光。
看他兴奋的样子,我想我用心说了这么多,他一定很有心得,我甚至有点期待他对这番谈话的总结,挑着眉毛用眼神示意儿子跟妈妈谈谈感想。
“妈,你知道吗,我爸小时候不会写话,写个话用了半个小时都写不出来,还得出去现观察,你说我爸语言多匮乏啊。”
“一边待着去!”
祖宗,爸的心好累啊!
儿子的语文老师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株多肉,告诉了他们基本的培养方法,让他们定期观察并写下日记。
现在的老师都很有想法,直接让孩子写作文起步有困难,但建立于实际的事物和行为之中,则能寓教于乐,让孩子自然地写出他关心的事物,这样就会事半功倍。
今天我儿子要完成第一次日记。
他庄严地端着那小盆多肉走到书桌前,轻轻放下。
“先观察观察,然后确定你要写什么。”我冲他点点头,“记住我上回告诉你的,要让没有见过的人看了你写的文字就像看到了它一样。”
我儿子充满信心地用力点了点头,仔细观察起来。我关上门以免打扰到他。
过了大约三十分钟,他喊我,说自己写完了。
我想既然观察了这么久,一定是有所收获。我充满期待地拿起写话本。
他是这么写的:
“2016年X月X日,我的多肉。
“我的多肉是长的,是绿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脑子一蒙:“儿子,你观察了半个小时,就想写这些是吗?”
“对啊,我写了它的形状和颜色。应该算是写得挺清楚的。”
我飞快地思考着怎么反驳,灵机一动,拿起一支没有削的中华铅笔。
“你的多肉是长成这样吗?”
“不是啊,我的多肉长成那样啊!”他说着用手指了指花盆。
我心底有点躁:“儿子,咱不是说过吗,你要假设人家没有见过,人家能来你家里看,还要你写什么呢?”
我儿子想了想:“也可以拍照片,用手机给别人发过去!”
“咱现在说写日记,不说手机。”我咬着后槽牙举起铅笔,“你的多肉,是长这样吗?”
他不说话,又看了看多肉,开始写:“我的多肉是长的,一边是尖的,一边是平的。”
“颜色呢?像这支铅笔吗?”我又晃了晃铅笔。
他下意识地又要去指那花盆让我自己看,手还没伸出来,被我一眼瞪了回去。
他想了想,于是接着写:“尖的一边是深绿,平的一边是浅绿。”
我点点头,又拿起手边一个三四十厘米的绿色鳄鱼抱枕。
“你的多肉长得可真大呀!”
我儿子要笑,一瞅我脸色不对,开始琢磨我又要闹什么妖。
他突然从笔袋里拿出尺子,量了一下那个多肉,然后写道:“它4厘米。”然后满意地把笔放下看着我,那意思是说,现在没有见过它的人也绝对可以知道它什么样了。
“你的多肉站得好直啊!”我挺了挺身子。
他抓起笔:“它横着。”
于是现在这篇日记成了这样:
“2016年X月X日,我的多肉。
“我的多肉是长的,一边是尖的,一边是平的。尖的一边是深绿色,平的一边是浅绿色。它4厘米,它横着。”
虽然像法医报告描述尸体一样,但好歹比“长的、绿的”准确和具体多了。
“好,这样这株多肉基本上形态说得很清楚了,但还是不够形象,一头尖一头平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儿子,你看看能不能说得更形象一些。”我想继续往前引导一步看看,“比如你看看它长得像什么?”
我儿子开始端详起来,片刻后他开心地说:“像我玩的那把宝剑!”
“很好,儿子,很好,写到日记里!”我很庆幸刚才咬住了后槽牙没发火,才换来孩子这些进步,这其实对我自己控制情绪也是一个锻炼,科学的教育真是能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进步啊。
“好了,现在按照你们老师说的,给你的多肉起个名字,这样你今后就不用每次都叫它‘我的多肉’了。”我说了半天口干舌燥,喝着水跟他说。
我儿子想了想,兴奋地喊:“爸,就叫它大宝剑吧!”
噗,我一口水一滴都没有存住,从我的鼻孔中夹带着鼻涕欢快而活泼地喷射出来。
祖宗,爸的心真的好累啊!
在跟孩子的相处中,我殚精竭虑,既想树立威信,又不想仅仅流于威信,讲科学、讲道理、讲事实、编故事,战战兢兢、勤勤恳恳,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落了下风,拼了老命才成为一个不那么称职仅仅还说得过去的爸爸,但是人家,轻轻松松地就成了我祖宗,让我自叹弗如。
在当家长的路上,我的道行还差得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