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哈利路亚!(1 / 1)

听《弥赛亚》的方式很多,你可以去看现场演出,也可以去当地的唱片行买张唱片,或从图书馆借——只要还有座图书馆,而且有音乐馆藏。你也可以在线购买,连家门都不用出就直接发送到你的电子设备上。最简便的方法是下载:搜寻,叮,找到了,哈利路亚。

但你要怎么将《哈利路亚大合唱》送到一名拒绝听音乐的男子面前?伊尔莎、安东尼神父、基特、茉德坐在唱歌茶壶的窗边桌位。是基特带大家去那儿的。

刚看到伊尔莎时,女服务员还大吼餐馆没开张,但随即扔下吸尘器,惊呼:“老天,是你!”伊尔莎来不及回答,女服务员——已经不再年轻,但身材显然更丰腴了——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熊抱。一笑起来,整张脸就欢天喜地皱成了一团。“让我给你准备些吃的。”

说完,立刻消失在双推门之后。

一行四人再次讨论起他们的计划。整个早上除了这事外,他们什么也没做。要怎么让弗兰克听《哈利路亚大合唱》?茉德说不如突袭之类的。安东尼神父折了只纸鹤,问:“如果是用唱的呢?”“我?”伊尔莎反问,“但我要在哪儿唱?再说,《弥赛亚》的重点不就是合唱吗?得众人齐唱才能制造出那种冲击啊。”

基特开始数起人头:“一个、两个、三个、四——”

“别妄想我会他妈的开口唱歌。”茉德说。

这话让人异样地松了口气。

不,他们必须出奇制胜。若要让弗兰克听《哈利路亚大合唱》,他们必须攻其不备,而且音量要够大,让他无法置之不理。伊尔莎提议可以在食品工厂外演唱,但基特说如果他们在工厂外演唱亨德尔的作品大概会被抢。联合街呢?在街上唱不会有人听到,再说了,没人能保证弗兰克会睡在唱片行。唯一的方法是把他困在某个无法逃脱、声音又不会分散的公共场所。

“啊、啊、啊!”基特嚷嚷,好像踩到什么尖锐的物品,“购物商场!星期六!”

好方法。他们可以趁他吃汉堡时放音乐。

但要怎么放?

“找台大型手提收音机,摆在邻桌放CD怎么样?”基特提议。

“CD?”茉德怒骂,“你顺便往他头上挥一拳算了。”

她说得对。必须是黑胶唱片才行。那找台留声机呢?

没错,就是这个方向。

“但我们得想个法子放大音量。”伊尔莎说,“这样才能真正击中他的心坎。我也不知道。我们能找到足够的留声机吗?”

大家都摆出礼貌的表情,但没有人认可这个方法。

“哦、哦、哦。”

“基特怎么了?”

“我猜他又想到什么了。”茉德说。

基特解释了好几次,但他实在太兴奋了,话说得像机关枪扫射一样,又快又含糊,有时甚至颠三倒四。“行动表演!很多……!人……!快闪!惊喜合唱!”

“快什么?什么合唱?”伊尔莎问。

女服务员端着托盘打断他们,将茶、牛奶、柠檬片、糖还有一系列小小的自制糕点放在桌上,有粉红色的冰椰糕、咖啡马卡龙和红丝绒蛋糕。

她拉过一张椅子,就是克制不了自己,一定要把伊尔莎的手握在掌中抚摸。

“我们具体的计划是什么?”

基特深吸了口气,坐得笔直,好像头上顶着什么宝物,尝试再解释一遍。行动表演是一种活动,一种演出。快闪族指的是一群人聚集在公共场所,通常是购物商场这类地点,表演音乐或跳舞之类,而且看起来像是意外的巧合。“太完美了!”他不停嚷嚷,“太棒了!”参与者会表现得像是心血**、临时起意的模样,仿佛他们只是碰巧想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做同样的事。

“那么做有什么意义?”茉德问。

基特解释,快闪就在于没有意义。重点是那份纯然的美,一群人共同打造一个欢乐、平常又免费的惊喜。

伊尔莎说:“但要筹划《哈利路亚大合唱》,得花上好几个月啊。我们得刊登广告招募歌手、寻找排演的场地。还有乐手呢?这绝不可能在周六之前完成啊。”

基特吹去手上的残渣,他刚一口吃完一整块冰椰糕。

(“它确实容易粘牙,”女服务员承认,“我想食谱还需要调整。”)

基特解释快闪活动主要是利用社交媒体来组织。事关紧要,他想他们能在周六前完成,只是没时间排演确实会是个问题,不过谁不知道《哈利路亚大合唱》呢?找一大群人来演唱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弗兰克非听不可,他们会把他包围在内,让他无处可藏。

“你是想告诉我,只需在网络上发送消息,就能安排好一次《哈利路亚大合唱》的演出?”

“对。”基特回答。他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大家会到场唱歌?”

“对。”

“因为他们爱弗兰克?”

“也可能是因为爱黑胶唱片。”

“在购物商场?”

基特说:“二十一年前,弗兰克想拯救黑胶唱片,结果赔上了他所有的一切。这一次,换我们来拯救他。我们要组织一次快闪合唱。”

他们有四天的准备时间。

计划如下:基特会致电议会,申请使用商场的许可,然后众人会在表演前勘察一次场地。伊尔莎会想办法找台二手唱机和《弥赛亚》唱片,这类物品现在只有在义卖商店才找得到。幸运的是,城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店。接下来,他们会招募演唱者,基特会设计传单,送印后发放出去。安东尼神父会电话联络城里所有独立店铺以及业余演唱团体。基特和茉德则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可惜的是,基特不能在他的广播节目上宣传这个活动,因为这事绝对不能让弗兰克知道。

“真是太可惜了。”基特说。

唱歌茶壶的女服务员坚持不收取任何餐费。她其实已经不是服务员了,十五年前她就把餐馆买了下来。

商场的玻璃门往两旁滑开。所有店名都包含了“特卖”二字,或起码保证物美价廉。一英镑商店、平价杂货店。美食街在地下一楼。周遭不见任何窗户,唯一的自然光源来自上方的玻璃穹顶,如今已是一片烟熏般的黄。四人搭乘手扶电梯,愣愣地看着映入眼帘的宽敞空间。这儿起码有二十家餐饮摊位——欢乐快炒、美国炸鸡、米莉手工饼干、德墨餐厅、阿姨蝴蝶饼、大英马铃薯,这些还只是离他们最近的——中央区域摆放着白色的塑料桌椅。巨大的垃圾桶等距摆放,造型各异,有些是蓝色的鱼类,有些是松鼠,张着大大的嘴等你扔垃圾进去,巨大的盆栽内装饰着巨大的塑料叶。这些摆设想来都是要取悦来此用餐的人,但实际情况是,若你撞见了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型松鼠或蓝鱼,或是巨无霸般的树叶,你只想扔下汽水转身就逃。

这地方看起来实在太寒碜了。几乎没什么人,只有一名正在擦地的女清洁工、一名睡着的男子,还有一个喂宝宝吃汉堡的年轻妈妈。

“好吧,人这么少,起码我们星期六一定不会错过弗兰克。”基特说。

他指出快闪歌手可以在哪儿表演。如果有二十人左右,盆栽前的空间应该够大。迅速演唱一轮《哈利路亚大合唱》,然后立刻解散走人。

伊尔莎打了个哆嗦。这地方让她毫无来由地想吃青苹果。她等不及想回到室外了。

基特多年的手工经验派上了用场。她开车载他到城市周边的一家零售卖场,买了大把大把的A4纸、彩色笔、马克笔、绳子、丝带、胶水、胶带、安全别针、胸针、亮粉、各种花色的布料、缎带、图案胶带、贴纸、锡箔纸、玻璃纸、雪花片。

“太期待了。”基特说,像少年时那样蹦蹦跳跳。一名男子听见他的声音,将他拦了下来,说想谢谢他。他在心情非常低落的时候,打进去过他的节目一次。

“是吗?我说了什么?”见基特似乎真没察觉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伊尔莎不由得一阵感动。

“你建议我去好好散个步。”

“有用吗?”

“我就是这样认识了我老婆。”

基特整个下午都在酒店房间里画传单,鼓励所有知道弗兰克唱片行的旧友,在周六下午一点一起去购物商场演唱《哈利路亚大合唱》。伊尔莎开车载安东尼神父前往复印店,趁着基特必须赶回电台主持节目前在酒店餐厅吃了晚餐。当晚广播结束后,基特又带着自己和要给安东尼神父的换洗衣物返回。茉德深夜打烊后也拎着小小的行李箱出现。

翌晨,伊尔莎带着基特制作的圆形胸章出门发放。胸章上有三种不同的标语,全都带有惊叹号。我爱黑胶!哈利路亚!为弗兰克而唱!还有一种是三者的混合体:我爱弗兰克,哈利路亚!

仿佛玻璃般,时间就这么自她身上穿透而过。只要是清醒的时候,伊尔莎无时无刻不在安排这场活动,几乎没时间发电子邮件跟学生解释。她发了几条短信,但内容都很简单,向朋友保证她很好,没事。她花了一整天在义卖商店间寻找唱机,最后找到一台二手的丹萨特高阶机种,上头有着红皮镶边和黄铜的金属网格。收银台后的男店员兴致勃勃地教她怎么使用,还检查了唱针,确保能用。她在一箱又一箱数不尽的二手黑胶间翻找,最后买了张由萨金特指挥,于一九五九年透过古典大厂迪卡唱片公司录制的《弥赛亚》,另外还买了《月光奏鸣曲》、艾灵顿公爵的《丝绸娃娃》,詹姆斯·布朗和尼克·德雷克的唱片,总共花了她五十镑。一名顾客发现她对黑胶唱片情有独钟,便问她有没有听过世界唱片行日(1)?“黑胶唱片又重返流行了。”他说。

基特和伊尔莎在主街上发放传单,安东尼神父也坐在长椅上帮忙。他们向所有愿意驻足聆听的人讲述弗兰克和唱片行的故事,还有他是多么热心助人。一遍又一遍,他们邀请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前往购物商场共襄盛举,一收到信号就开始高唱《哈利路亚大合唱》。几个人答应如果记得的话会尽量抽空到场。

同时,茉德也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这场活动。她在脸书上建了个社团专页,名叫“弗兰克之友”。

“那当天要怎么排演?”伊尔莎问。基特又解释一遍说他们没机会排演,只能通过社交网站发布有关音乐和穿着的简单指示。基特坚持所有人的装扮一定要越普通越好。安东尼神父建议大家可带个标牌,像是小海报之类,让弗兰克知道有多少人是为他而来。

每天结束之际,他们会筋疲力尽地躺在行政套房里,望着城市灯火,一遍又一遍地在丹萨特唱机上播放《哈利路亚大合唱》。乐声深沉浑厚,仿佛来自远方。食品工厂之上,苍白的烟雾呈柱形袅袅升腾。

午夜,距离活动开始还有十二个小时。没有人睡得着。有太多事情可能出错。他们不知道究竟会有多少人出现。到目前为止,茉德的脸书专页已有不少人点赞,基特的传单也都发完了,但没人保证一定会到。安东尼神父联络了教堂的乐团指挥,问他能不能出借几名唱诗班成员,养老院也有几名朋友答应会到场支持。但是不用说,没人确定弗兰克一定会出现。想着即将见到他,伊尔莎只觉一颗心扑通狂跳。部分的她想拔腿就逃,这么做容易许多。

深夜时分,基特、茉德、安东尼神父和伊尔莎,四人坐在酒店房间里,周围环绕着基特的美术作品——下节目后他就马不停蹄地做起标牌,安东尼神父也折了许多纸鹤。茉德则咬掉了手上每一片刚做好的精致美甲。

“你要大家聚集在盆栽前,对吗,基特?”伊尔莎问。

“对。”他们已经讨论过好几次了。

“就在一点之前?”

“对,伊尔莎。”

“平常装扮?”

“对。”

“手举标牌?”

“对。”

但大家究竟为什么要为了个不认识的男人出现在商场唱歌呢?为了黑胶唱片?

四人躺在黑暗之中,不时有个人会说:“你还——?”另一人会回答:“对。”又有一人附和:“我也是。”

当晨曦在天空拉开序幕,他们肃然起身,梳洗更衣。没有人吃得下东西,就连基特也毫无胃口。他们听着《哈利路亚大合唱》,却唱不出口。柜台人员祝他们好运,他们又检查了一遍,确保带上了唱片、唱机和标牌。

“要有信心。”伊尔莎帮安东尼神父穿上外套时,他低声说。他手上拎着个塑料袋,伊尔莎忽然发觉他看上去还很硬朗。

她叹了口气。“一切都太不确定了。”

“因为这是一次快闪活动,”基特提醒她,“是惊喜。”

另一个惊喜紧接而至。当他们在十月二十日星期六这天抵达购物商场时——所有人都紧张到脑袋一片空白——玻璃门滑开,基特手中的丹萨特唱机砰地摔落。

(1) 2007年为提倡实体唱片文化而发起的活动,时间是每年4月的第三个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