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纸贵(左思)(1 / 1)

左思是西晋时期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写了一篇《三都赋》。这篇《三都赋》在洛阳曾经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都被它吸引了。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三都赋》亦是如此。如果左思没有遇到伯乐,也许《三都赋》永远都不会有出头之日。

小时候的左思其貌不扬,矮小的身材,说话也吞吞吐吐的,没有一点儿机灵劲儿。当别人看到这个孩子时,总感觉他有点儿智力欠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的父亲并不喜欢他,甚至有点儿讨厌他。每当他的父亲和人说起左思时,总是露出一种无奈的表情,常常对别人说:“不知道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啊,居然生下这样不正常的孩子,实在是难过啊。”

他的父亲总想让他有点儿进步,就花高价请了书法老师和琴乐师,可是左思都学得不是很好。父亲对他更加失望了,经常唉声叹气的,等到左思都已经长大了,他的父亲还对人说:“左思太笨了,他什么都学不会。我都不知道他将来能干什么。”

面对父亲的鄙视,左思非常痛苦。他不甘心受到这样的冷落和嘲笑,于是,左思开始发愤读书学习。他废寝忘食,每天都坚持读《两都赋》和《西京赋》,并揣摩这两篇赋的写作方法和创作意图。经过长时间的对比和揣摩,左思发现这两篇赋都有着强大的气场和恢宏的气魄,可以说把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描写得异常气派和合乎实际。但是,任何佳作都有它的不足。左思发现,它们都是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让人读了以后有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左思决定写一篇与众不同的《三都赋》,他想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把魏、蜀、吴都纳入赋中。于是,左思开始了艰辛的写作历程。为了更加符合历史,左思利用大部分的时间收集大量的关于历史、风土人情、地理等的资料,并且把自己关在一个大屋子里,拒绝客人来访,终日写作。左思的创作很细致,有的时候,思考推敲很长时间才想出一个好的句子。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了,左思的创作继续着,转眼间,十年过去了,《三都赋》终于写完了。

左思拿着《三都赋》给别人看,可是换来的是阵阵讥讽。就连陆机都挖苦他:“长相丑陋的小子还想与班固和张衡抗衡,简直是不自量力。”左思不甘心,他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仔细地询问左思的创作思路,之后认真品读了《三都赋》,深深地被这篇文章吸引,也为左思折服,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张华决定和皇甫谧把《三都赋》推荐出去。

从此,《三都赋》家喻户晓,诸多文人墨客都给予《三都赋》高度的评价。自此,都城洛阳的达官显贵皆争相抄写《三都赋》,导致洛阳的纸价不断提高,“洛阳纸贵”便流传开来。

成语寓意

原指洛阳的纸因为供不应求而价格飞涨。比喻文章写得好,传诵一时。

近义词 有口皆碑、风靡一时

反义词 粗制滥造、味同嚼蜡

成语出处 《晋书·左思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