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周初年,一个人叫造父,特别喜欢骑马,无论哪种马,他都能够降服,都能够轻松地驾驭,这让他声名大噪。
周穆王非常喜爱游玩,经常乘着马儿到各个地区游历。而造父驾马的技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没过多久,穆王命令下人带着他进入镐京,并对他进行大赏。
镐京东面夸父山旁边有一个桃林,那里面积广阔,出产了许多马。
造父经常去那里拜访,经过多次挑选,最后选中了八匹好马。
穆王看到了这些皮毛顺滑发亮的好马,心里非常高兴,常常驾驶着这几匹马到处飞驰,还给这些马取了名字,将它们称作八骏。
一般情况下,每辆马车只需要一匹马便可以快速地跑起来,而他却让造父带着这些骏马,共同拉着一辆车,他想到其他地方游玩。
恰逢天气晴朗,穆王便将朝廷里的大事交给了一些大臣,自己带着一些亲信,由这些骏马拉着马车,便出发了。
造父跟着穆王出发了,他待在穆王身边,不敢有其他的举动,也没有流露出一丝紧张的神色。
最开始,他只是双手拿着缰绳,马儿不停地向前飞奔,过了一会儿,他突然拉着缰绳,嘴里不停地喊着:“马儿快跑!”这些骏马便开始飞快地跑起来。穆王在车里看着骏马跑起来,他感到非常刺激,马车两旁的景色不停地向后退去,卫士的马队被抛在后面,他更加得意了。
造父带着这些骏马,穿过了河流,翻越了一座座大山,最后,看到了昆仑山,他们来到了赤水之滨的西王母国。
这个国家在绿洲之中,气候适宜,温暖舒适,田野间长满了野花,鸟儿自由地歌唱,富丽堂皇的宫殿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让人挪不开眼。瑶池里的水清澈无比,倒映着人的身影,如同人间仙境。
穆王不小心闯入这个国家,一看到这样的美景,就被深深地迷住了。
西王母看到了穆王,非常高兴,对他们热情款待,并端上玉露琼浆,随后,在昭宫里摆上酒宴,接待穆王。而穆王也将很多金银珠宝送给西王母,感谢西王母的款待。
次日,西王母带着他们游览这个国家的名胜古迹。穆王非常高兴地跟着西王母爬上奄山,日出的时候,整个国家如被笼罩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随后,他在这里竖起了一块石碑,并在上面写上:西王母之山。
西王母天天款待他们,穆王享受着这样的时光,流连忘返,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
穆王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国家,而造父见到这种情景,十分担心,他经常劝诫穆王,早点儿回到自己的国家,而穆王并不理会。
有一天,穆王与西王母一起聚会,他们欣赏着宫殿里的景色,十分陶醉,突然间,一名武士急匆匆地跑进来。
武士看到穆王,连忙呈上文书。
穆王看完,露出了十分难看的表情。原来在他离开的时候,东方的徐偃王便乘机造反,京城人人自危,要求穆王返京。
这个消息让穆王非常吃惊,他必须立刻赶回去,一刻也不能耽误,于是,他便命令下人收拾东西,准备返程。
西王母见到这种情景,眼里流露出不舍的神情,穆王见到了,也依依不舍。造父看到了,担心穆王改变心意,便将手里的鞭子用力一挥,这些骏马便飞快地跑起来。
“马儿,快跑!”他刚说完,马儿便狂奔起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造父使尽浑身解数,带着穆王回到了京城。
等他们回到京城的时候,徐偃王早就带领着军队穿过了无数的大山,齐聚在渭水南岸,准备向穆王发动挑战。
还好穆王在这个时候回来了,他开始调集兵马,精心地部署,最后,带领着部队,到渭河边上对抗徐偃王。
穆王亲自带着军队进行抗战,并鼓舞士兵奋力迎敌,最后,终于战胜了徐偃王。
穆王对造父说:“幸亏你及时反应过来,带着我跑了回来,不然不知道会变成怎样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啊。”随后,穆王便将赵城赐给造父,造父的后代因此改成赵姓。
成语寓意
“一日千里”这个故事指的是事情发展较快,刻不容缓,或是一刻也不敢耽误的意思。
近义词 风驰电掣、追风逐日
反义词 停滞不前、老牛破车、每况愈下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