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是什么?
痱子为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发生的一种因汗泄不畅引起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尤其是肥胖的小儿。本病好发于颈、胸、背、肘窝和小儿头面部等处,为密集的针头大小的白色、红色丘疹或丘疱疹、脓疱,可伴随有瘙痒、刺痛和烧灼感。孩子起痱子时,常感到刺痒,便会又哭又闹,这样会诱发更多、更密的痱子,如不及时治疗,痱子可破溃融合而继发感染。
痱子的分类
根据损伤的程度分为四种类型:白痱、红痱、脓痱、深痱。
白痱:又称“晶型粟粒疹”,往往好发于躯干和间擦部位。一般是由某种原因导致宝宝突然大出汗所引起。导致宝宝突然大出汗的常见原因有:穿戴过多、强烈日光暴晒或服用退热药。白痱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密集、浅表、透明小水疱,大小如针尖,颜色发白,周围无红晕。白痱易破,一般不痛不痒,能在1~2天内被吸收,并留有细小的白色糠状鳞屑,不需特殊处理。
红痱:又称“红色粟粒疹”,此型最为多见,好发于额、颈、躯干及皮肤皱褶处等。临床表现为皮肤表面密集排列的针尖大小丘疹、丘疱疹,常突然出现并迅速增多,有的融合成片,周围绕以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常伴有灼热和刺痒感,汗液浸湿后有刺痛感。此时,孩子会烦躁不安,睡眠时惊哭,手乱抓、乱挠。
脓痱:又称“脓疱型粟粒疹”,多由红痱发展而来,红色丘疹顶端出现黄色脓头,即脓痱。常发生于皱褶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皮损为密集的丘疹且丘疹顶端有针尖大小脓疱。如处理不及时,脓痱破溃后可继发感染,形成皮肤疖肿,并伴有发热、局部疼痛等症状。
深痱:又称“深部粟粒疹”,见于严重且反复发作的红痱患者。皮损为与汗孔一致的密集丘疱疹,出汗时皮损增大,不出汗时皮损不明显。一般无瘙痒,皮损泛发时可造成热衰竭,出现发热、头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如何治疗痱子?
常规治疗
治疗痱子以清凉、收敛、止痒为原则,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一般不主张用口服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和痱子粉(水),痱子粉(水)对皮肤略有刺激,抹后可有暂时疼痛。为防止过敏,不宜随便使用或频繁更换。脓痱可外用2%鱼石脂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
(2)系统药物治疗:对于痱子瘙痒明显的患者可以口服抗组胺药减轻瘙痒,避免反复搔抓导致痱子严重,脓痱感染严重时可口服抗生素,同时服用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等。
鹤叔疗法
(1)白痱:用标准黄连素水,一天抹5次或湿敷3次,每次15~20分钟;也可以用十滴水给孩子洗澡,一般5升的洗澡水配上半瓶十滴水(2.5毫升)即可,2~3天可消退。
(2)红痱:用2500毫升标准黄连素水加5毫升乐肤液,一天3次湿敷,2~3天消退。
(3)脓痱:如果发生了脓痱,除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外,还应给予抗感染治疗。2500毫升标准黄连素水加5毫升碘伏(症状严重时加10毫升)和5毫升乐肤液,一天3次湿敷,4~5天消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疖肿不宜挤压,尤其是长在头面部的。头面部的血管比较丰富,部分血管与颅内相通,挤压疖肿易造成颅内感染。疖肿严重的患者局部可用硫磺鱼石脂软膏外敷。
(4)深痱:用脓痱的方法也可以治深痱,碘伏、乐肤液比例可酌情增加。
生活指导
预防宝宝生痱子,家长们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衣着、生活环境、洗浴等各方面。
(1)注意饮食卫生,给孩子吃些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饮食中还应补充适量盐分,适当喝些绿豆汤等以防暑降温。
(2)孩子衣着应宽松透气,要经常更换潮湿的衣服,保持清洁干燥。如果宝宝头颈部生痱子了,就赶快把宝宝的头发剪短,或改变一下发型,把头发往后梳,不要遮盖前额。
(3)天气炎热时,应适当控制孩子户外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室内应通风散热,保持环境凉爽。
(4)注意保持宝宝皮肤清洁,每日可洗2~3次温水澡,注意不要使用香皂、浴液等。
鹤叔教你学药理
黄连素水治疗痱子的机理:
黄连素是从黄连中提取的天然的异喹啉类生物碱。黄连素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已作为传统的抗炎、抑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多年。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黄连素水外用治疗痱子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十滴水治疗痱子的机理:
十滴水有通畅汗腺,使汗液能顺利排出的作用,而且使用方便,是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碘伏治疗痱子的机理:
碘伏是广谱的杀菌消毒剂,碘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治疗痱子的效果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