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七日(1 / 1)

晨七时顷起飞,赴撒马尔罕。飞仅一小时即到达。这是铁木耳和兀鲁伯时代的旧都,都市的近代化程度虽不及塔什干,但十三四世纪时代的古迹甚多。

入市后被导入一座花园,花木蕃茂。在一座凹字形的大船房中休息,各面均有回栏,栏外有藤萝掩映。小憩后复入市参观古迹。

先到一处乃三座寺院所合成,建筑年代不同,一建筑于一四〇〇年,一建筑于一四三五年,又一建筑于一六八〇年,但建筑形式均约略相类似。正中一圆顶结构,左右二圆塔对峙。塔之内部有螺旋梯阶可上,梯道既狭且暗,几至匍匐始可攀登,颇为不便。但当我们登临圆塔之一时,约翰孙老博士以七十余岁高龄,竟矫健如青年毫不畏缩,至可感佩。塔顶在初疑是钟楼,楼毁,只余一面平坦,立其上颇感眩晕,无栏可凭,无柱可倚,如过大风,似难着脚。

建筑均系用小砖砌成,颇精巧。砖均上釉,多系青绿,色彩如新。全身施以大小花纹,均系可兰经文字。基底部础石,亦多深勒可兰经文。

继又到一寺院,当中圆堂屋顶已圮,左右两塔乃系八角锥体,亦全身施花,规模甚为宏大。据说明者云,此乃铁木耳之妃所饬造,妃笃信宗教,趁铁木耳出征时饬人建筑,并限期完成。后铁木耳凯旋,见寺成,大不愉悦,发兵逮捕工师,仅获其二弟子。问师何往,答云:师尊道行高超,已向天外飞去。这或许是民间所附会的传说,但足以想见,铁木耳和兀鲁伯一样,是不大重视宗教的。《明史·撒马尔罕传》“城东北有土屋,为拜天之所,规制精巧,柱皆青石,雕为花文,中设讲经之堂,用泥金书经,裹以羊皮”,所说或许就是这座古寺吧?庭园略偏左处有一露天大经案,用石砌成。案形如V字,以供经典展陈于上。据案之大小以推测经典,宽当逾五尺,长可一丈,真可算得是伟大的书本了。

气候比较塔什干稍热。将近中午时复折回花园。园中有小浴室,可行漏水浴,即行入浴一次。浴后用中饭。同席有老作家一人,言在《文学报》上看见了我的照片和谈话,甚表亲怩。

市长年仅三十左右,人甚和易,食后承以当地情形见告。撒市人口凡十七万六千人。有寄宿中学十二(女中一,男中十一),普通不寄宿者三十,其中收容一年级至十年级者二十,收容一年级至七年级者十。小学校七座,幼稚园二十座,大学一座,研究所七座,为农业、电影、计划、人民经济、医药、教育及教育行政等。离市十公里处有集体农场,产葡萄,每平方粨产一百五十吨。有自备发电厂,用拖拉机耕种,但有稻田,仍由人工种植。工厂有棉、糖、罐头、皮革、啤酒等。

休息移时后,复出往参观兀鲁伯的天象室,室之所在处为一带平缓的丘陵,颇似废墟。室于一九〇八年为比雅特金博士所发现,博士死于一九三二年,其墓即在室前不远处。室窄而深,屋顶很高,其形穹窿,有圆孔二。底壁近屋顶处有方形天窗一,室底有弧形隧道,深入地中。隧道可容一人步行,两腋以石为垣,其高及腰。垣端平滑,即呈弧形,每隔约三尺处即有刻痕,殆以三十六等分表示周天三百六十度也。每一刻痕之次即于圆圈中刻一文字,字不识。室壁上原有各种天文图像,十六世纪时有英国学者曾将图像抄录,寄回英国(牛津大学出版者殆即此),今已磨灭。

丘陵之下有一小溪,水甚清洁。参观天象室后,即来溪边小憩。溪畔居民云,少女如入此溪中水浴者,即可获得如意郎君。约翰孙老博士亦善诙谐,他说:可惜我们这一群人里面,却没有一个少女。

继往近处参观铁木耳家属的陵堂。这是好几座陵堂集成为一条巷道,建筑均甚完整,和午前参观过的寺院一样的精巧华丽。其中有一座是中国匠人所造。

铁木耳和兀鲁伯的陵堂却不在这条巷道的范围,而是单独在另外一个地点。结构最为宏大,当中者亦为穹窿之屋顶。地底室中有铁木耳之墓,椁为黑玉所琢成,立体长方形。十八世纪,波斯人入寇,曾将石椁劫去,但复由波斯王饬令送回。一九四二年曾由苏联考古学家开椁验视,内有木棺,棺内有骨殖及金线刺绣之破片。腿骨长短不等,与史册所载铁木耳跛足相符。此等遗物均已送入博物馆,唯未审系何处博物馆。(金线刺绣可能是中国的赐品,在兀鲁伯时代,《明史》中明言“特赐王及王妻子彩币表里”,铁木耳时代亦曾贡赐往还,彩币的赠予也可能是有的。)铁木耳的墓侧有兀鲁伯墓,椁乃青玉琢成,较小。此外尚有一二墓,乃兀鲁伯之臣下陪葬者。

铁木耳陵堂系一四〇四年兀鲁伯时代所建立,已就颓圮,市政府正加意修缮,一切使恢复原状。闻每年古物修缮费,不下一百万卢布云。

五时顷复乘原机返塔什干。宾馆女主持人特为余制包饺,食时亦用醋,与中国北方习惯全同。盛意可感。女主持人有一女一子,女在大学研究医学,明年即将毕业。子仅十一二岁,尚在小学肄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