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朱湘致霓君 (1)(1 / 1)

朱湘(1904~1933)

字子沅,原籍湖北,后迁入安徽太湖。生于湖南沅陵县。192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22年起在《小说月报》等刊物上陆续发表诗作。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1927年又出版《草莽集》,并于同年8月赴美留学。1929年回国,任安庆安徽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后固长期失业,生活窘困,精神苦闷,终于1933年12月5日在上海开往南京的“吉和轮”上投江自杀。

朱湘于1927年留学美国,1930年没有拿到学位就回国了。他在美国期间,给妻子刘霓君写了90封情书,每一封信都有编号。在这些情书中,他写谋生之艰辛,为钱所困的尴尬,更多的是如水的柔情,有日常生活的关照叮咛,夫妻间的体贴呵护。让人读之温暖。

我爱:

我前几天看到一件很有趣味的东西,一尺长的鱼,一阵总有几十个,在船走过的时候,飞起来。他们能飞几丈,几十丈远,飞时翅膀看得很清楚。鱼是很好看,可惜我不能抓住一条寄回给你看看。前天在檀香山,船停一天,我们大家多上岸玩。在一个“鱼介博物馆”内看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鸡一样大的虾子,两个大钳子,还有各种各样的鱼,有的扁的只有三分厚;圆的像一个桃子,有些嘴长得特别长,好像臭虫同猪的嘴一样。鱼的颜色更是好看得不得了,有些黑花上面满是黄点子,好像豹皮一般;有些上半截鹅黄,下半截淡青,好像女人穿的衣裳同裙子,腰间还有两条黑条子,那就像系一条黑缎边的淡青腰带。妹妹,我的妹妹,你说这好看不?这些鱼印的有照片,我已经买了一份。等到到了学校之处,寄信方便之时,我就寄给你看看,收着——不过这些照片比起活的来,差得远了。因为活的身体透明,并且在水中游来游去,极其灵活;正像你的照片虽然照得很好看,到底不如见面之时,我能听见你讲话。

我不曾离开上海的时候,一个人住在青年会,极其想你,做了一首诗。

一直想写给你看,偏偏事情太忙不能有时候写下来。如今很闲空,我的精神又好,所以就此写出来:

戍卒

边关绿草被秋风一夜吹黄,

戈壁的平沙连天铺起浓霜,

冷气悄无声将云逐过穹苍——

我披起冬裳,不觉想到家乡。

家乡现在是田中弥漫禾香,

闪动的镶刀似蚕食过青桑,

朱红的柿子累累叶底深藏。

鸡雏在谷场,噪着争拾馀粮。

灯擎光似豆照她坐在机旁,

一丝丝的黑影在墙上奔忙,

秋虫畏冷倚墙根切切凄伤。

儿子卧空床梦中时唤爷娘。

一声雁叫拖曳过塞冷关荒,

它携侣呼朋同去暖的南方,

在絮白芦花之内亿卧常羊。

独留我徊徨,在这萧索边疆。

这首诗大意是说丈夫出外当兵(戍卒),秋天冷了,穿起妻子替他作的棉衣,不觉想起家乡来。(第一段)他想秋天家乡正是割稻子的时候。(第二段)到了夜间,妻房一定是对着灯光在机子旁边坐着织布,他们两个生的小孩子一定是睡在那张本来是三个人卧的**,在梦中还叫父亲呢;哪知道父亲如今是在万里之外了!(第三段)这父亲听到一声雁叫,便自恩道:“这鸟儿尚且能带着母鸟去南边避寒,偏我不能回家,这是多苦的事呀!(第四段)这首诗有些字怕你不知意思,我就解释一下:边关是长城,戈壁是蒙古的大沙漠之名称,在长城北,穹苍是天,弥漫是充满,镰刀是割稻,累累是多,鸡雏是小鸡,灯擎是点灯芯的豆油灯,塞,关都是长城,携是带,侣是伴,就是妻子(母雁),絮白芦花是同棉花一样白的芦花,常羊是游玩,徊惶是徘徊,就是走来走会,萧索是荒凉,边疆是靠近外国的地方。

我爱:

小东要雇奶妈,就早已嘱咐过了,不必再提。小沅定名叫海士,因为他是上海怀的,士就是读书人,士农工商的士。从前孔夫子说过一句话,叫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就是说,慈善的人爱山,因山是结实的;聪明人爱水,因为水是流动的:小沅是海水旁边怀的,我替他起个号叫伯智,就是希望他作一个聪明的人。“伯”是行大,聪明的人同尖巧的人不一样。聪明的人向大地方看,尖巧的人只看小的,尖巧人只是想着害人。小东定名叫雪,因为你到北京,头一次看见雪,刚巧那时你便怀了小东。并且雪是很美的一件东西,它好像一朵花,干的雪你仔细看一看就知道它是六角形,好像一朵花有六瓣花瓣,所以古人说“雪花六出”。她号燕支(燕字读作烟字一样,不是燕子的燕)因为古时候有一座山,叫燕支,在北方古代匈奴国的皇后她们不叫皇后,叫阏氏,(就是燕支这二字)便是因为此故。小东是在北方怀的,所以号叫这个。

我替你取的号叫霓君(这两个字我如今多么亲多么爱)是因为你的名字叫采云,你看每天太阳出来时候或是落山时候,天上的云多么好看,时而黄,时而红,时而紫,五采一般(彩字同)这些云也叫作霓,也叫作霞。(从前我替你取号叫季霞,是同一道理,但是不及霓君更雅。)古代女子常有叫什么君的,好像王昭君便极其有名。

说到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笑话:从前汉朝有一文人,叫东方朔(姓东方,名朔)这人极其好开玩笑,有一天皇帝祭地皇菩萨(这祭叫社)不用说,桌上自然是供一大块猪肉了,这块肉(大半是半个猪,或者整个)照规矩祭完神以后,由皇帝下令,叫大官分了带回家去,有一次这位东方先生性子急(不知是不是他的太太叫他12点钟回去吃中饭,那天祭把费时太多,已经一两点钟了,他怕回去太迟,太太要不依,说他只管自己,不顾别人等他,或者说他偷去会女相好,谈话谈忘记掉了,不记得回来吃饭了。)无论如何,总是他过于性急,不等汉武帝下令,他自己就在身边拔下了宝剑来(古人身边都带宝剑)在猪肉上头割了一块就走。

但是被皇帝知道了,叫他说出道理,如若说不出,便推出午门斩首。(这自然是皇帝同他开玩笑,因为皇帝很喜欢他说笑话)这位东方先生毫不在乎的说:我割肉你应当夸奖我才对,为何反来责备我呢?你看我拔出剑来就割,这是多么勇敢!我割的刚好是自家分内应得的,不曾割别人的一点,这是多么清廉!拿肉回去给我的“细君”,这又是多么仁爱!细君就是“小皇帝”,“小先生”,就是说的他太太。皇帝一场大笑,放他走了,并且叫人跟着送一只整猪到他家里去。东方先生的太太自然是说不出的快活。本想骂她的先生一场的,也不骂了。这是提起君字,想到的一段故事。以后作文章的人读书的人叫妻子作细君,便是这样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