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言
机会只对进取有为的人开放,庸人永远无法光顾。
杰克·林顿(John Gilbert“Jack”Layton,1950年7月18日—2011年8月22日)是加拿大政治家。曾担任加拿大众议院反对党领导人、新民主党领导人、多伦多市议员、副市长。他在加拿大华人社区被称为林顿。妻子为华人众议员邹至蕙。因为妻子的关系,林顿能说简单粤语,并经常以粤语向华人社区为自己和自己的党宣传,他对华态度友好。2011年8月22日凌晨4点45分林顿因癌症在位于多伦多的家中病逝,享年61岁。
早年生涯
杰克·林顿于1950年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出生,并于邻近的哈德逊镇(Hudson)长大。林顿家族拥有浓厚的政治背景:他的祖父吉伯特·林顿曾任魁北克省议会议员,而保守党籍的父亲罗伯特·林顿则曾任国会下议员,并曾于总理梅隆尼的内阁中担任矿业国务部长。在家人的熏陶下,林顿在哈德逊中学就读时加入该校的学生会并成为主席,毕业后到麦吉尔大学修读政治学。1969年,19岁的林顿与中学时结识的女朋友莎莉·哈尔福德结婚,婚后育有儿子迈克(Mike Layton,多伦多市议员)和女儿莎拉。
1970年,林顿为了到约克大学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举家移居多伦多,学成后到怀雅逊大学(当时为怀雅逊理工学院)任教。经历14年婚姻后,林顿与哈尔福德于1983年离婚。
投身市政
林顿在约克大学就读和怀雅逊任教期间与约翰·休厄尔(John Sewell)和大卫·龚比(David Crombie)等多伦多地区政客相熟。在休厄尔的鼓励和新民主党地区团队的协
助下,林顿于1982年首度参与多伦多市议会选举,成功击败寻求连任的张金仪(Gordon Chong),当选代表第6区的市议员,并旋即成为市议会左派代言人之一。他极力反对天虹体育馆项目,也是少数早期已倡护艾滋病病人权益的政客之一。林顿也是少数反对多伦多申办1996年夏季奥运会的政客之一。林顿于1985年改为出战大多伦多市(当时多伦多市之上的行政架构)的首届议会选举,成功当选大多市议员。林顿于1988年市选中成功重返多伦多市议会。由新民主党候选人和独立候选人组成的改革联盟于是次市选中取得市议会的操控权,而林顿亦成为该联盟的非正式领袖。他于同年与香港出生的多伦多教育局校务委员邹至蕙结婚。
《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1990年一篇报道指林顿和邹至蕙虽然收入可观,却仍居于获加拿大联邦政府补贴的合作社房屋。两人从1985年起居于希素本合作屋苑,1988年结婚后以每月800加元租住一个三睡房单位。两人于1990年的收入合计已达12万加元,并从同年3月起自愿地每月额外缴付325元,以抵消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局为该单位提供的补贴。合作社回应报道时指屋苑内有不同入息程度的租户对屋苑环境有利,而法例亦规定屋苑需预留一部分单位予愿意付市值租金的租客。多伦多市的律师于同年6月确认两人没有犯错;两人于同月迁离该屋苑,并于中区华埠买入一间房屋。
林顿于1991年参与多伦多市长选举,并获安大略省新民主党(即安省当时的执政党)所支持。竞选初期右派的票源被另外三位候选人分刮,因此林顿早期的胜算颇高。然而,随着右派团结起来支持罗兰丝(JuneRowlands),票源分散的局面不再,林顿的优势亦告消失。此外,省新民主党的民望亦开始下跌,拖累林顿的选情,而他较早前反对申奥的立场亦为部分选民所诟病。市选前一个月的民意调查显示林顿的支持度有36%,只较罗兰丝少4%,但林顿最终也败于罗兰丝。林顿其后创立一间环境顾问公司,再于1993年在国会下议院选举中代表联邦新民主党争夺玫瑰谷选区(现多伦多中选区)议席,但未告成功。
林顿于1994年重返大多伦多市议会。他再于1997年联邦大选中竞逐百乐汇一坚活选区(现多伦多单福选区)议席,却以大比数败于寻求连任的丹尼斯·米尔斯(Dennis Mills)。林顿从2000年起担任加拿大城镇联会的副总裁,再于翌年升任为总裁,大为增加他在联邦层面的知名度。
晋身联邦政坛
联邦新民主党于2003年召开党团大会挑选新党领;林顿在首轮投票中以53.5%的得票率胜出。当时没有国会议席的林顿委托党领选举中得票率第二高的比利奇(Bill Blaikie)担任新民主党的下议院领袖。林顿于2004年联邦大选中与米尔斯于多伦多单福选区再度交锋,这次却由林顿胜出。而他也于2006年及2008年的联邦大选中成功在这个选区连任。
2011年联邦大选
总理史蒂芬·哈珀于2011年3月26日与总督戴维·约翰斯顿会面后,总督正式解散国会,2011年联邦大选竞选活动也开始展开。林顿较早前曾接受臀部手术,在竞选期间常被问及他的健康状况,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情况足以应付党魁的工作。
竞选初期新民主党在各项民调的支持度偏低,但林顿在各场党魁电视辩论中表现理想,新民主党的支持度亦随之上升,更在魁北克省超越倾向魁独的魁人政团。到了4月尾,新民主党在全国的支持度超越自由党,只落后于保守党。到了选前一星期,新民主党和林顿本人皆成为其他政党的攻击目标。
在2011年5月2日举行的大选中,林顿领导下的新民主党夺得103个议席,为该党历来之最,并让该党首度成为官方反对党。林顿也成功在自己的多伦多单福选区连任。
罹患癌症及逝世
林顿于2010年2月5日宣布自己确诊患上前列腺癌,但其后治愈。他的父亲罗伯特·林顿过去亦曾患上这种癌症,但后来亦康复。
2011年7月25日,林顿宣布自己再度患癌,但除了指明并非前列腺癌外并没有提及是何种癌症。他亦宣布暂时卸下党魁一职以全力抗癌,并推荐新民主党党团主席妮科尔·特梅尔(Nycole Turmel)出任临时党魁。林顿又表示希望在同年9月国会复会后重返议事厅,但最终仍不敌癌魔,于北美东岸夏令时间2011年8月22日清晨4时45分(UTC-4)在多伦多家中病逝,终年61岁。
他的丧礼于2011年8月27日以国葬形式在多伦多举行。反对党党魁的丧礼通常不再以国葬规格进行之列,但总理哈珀破例向林顿遗孀邹至蕙提出此安排,并获邹氏接纳。
杰克·林顿致加拿大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朋友们:
在过去几个星期,数以万计的加拿大人写信给我,表达良好的祝愿。我想对你们每一个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送来充满体贴、激励,而且漂亮的信件、卡片和礼物。你们的信念和爱照亮了我的家,我的勇气和我的决心。
不幸的是,我的治疗情况未如人愿。所以我将这封信交给我的伴侣邹至蕙,请她在我不能继续前行的时候与你们共勉。我推荐赫尔·艾尔默选区国会议员妮可特梅尔继续履行过渡期党首职责,直到选举出正式的继任者。
我建议(新民主)党在新的一年,参照2003年的安排,尽早举行党首选举,从而使我们的新领导人能够有充裕的时间重组我们的团队,重新安排我们的党和工作任务,向下一次大选前进。
对那些依然在生命的旅途上与癌症抗争的加拿大人,我想说:请不要因为我个人天未遂人愿而失去勇气。你不能放弃自己的希望。治疗癌症的方法从未像今天这样先进。你完全有理由乐观和果敢,面向未来。我唯一一个额外的建议就是在你人生旅途的每一段,珍爱与你所爱的每一个瞬间,正像我在今年夏天所做的那样。
致我的党员们:过去八年里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成绩。成为新民主党的领导者是我之荣幸。我以最大的程度感激你们的信任、你们的支持以及你们向我们的事业投入的无数个小时志愿工作。有的人会劝说你们放弃我们的事业。但这事业具有比任何一个领导者更伟大的意义。请用充满斗志和决心的工作来回答他们。记住我们引以为豪的历史:社会公义、全民医疗、公共养老,不遗漏社会的每一个人。让我们继续前进。让我们面向下一个四年全面展现,我们将成为下一届政府来服务我们所热爱的加拿大。
致国会议员们:我非常荣幸与你们每一个人共同工作。我们的国会会议总是我一周中最显要的部分。我的角色是在重大事项中向你们寻求一致。现在我将再一次重复使命。在接下的几个月,加拿大人民将密切期待你们。同事们,我知道你们一定会以同样无间的合作和团结,在下一次大选赢得千百万加拿大人民的信任,让我们数以万计的党员为你们自豪。
致我的魁北克同胞:你们决定同整个国家具有革新思想的加拿大共同努力,以取代加拿大保守党联邦政府。你们当时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这在今天直至下一次大选依然是正确的选择,到那时我们的共同努力必将取得胜利。你们已经为国会选出一支卓越的新民主党团队。他们将在今后的几年做出非凡的成绩,为我们所有人把国家变得更好。
致加拿大年轻一代:我一生都在为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奋斗。希望和乐观定义了我的政治生涯,而我也继续对加拿大充满希望和乐观。年轻人一直是激励我的重要源泉。我过去同你们许多许多的人见面并畅谈你们的梦想,你们的挫折,你们对改变世界的期望。你们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政治,是希望世界变得更好。你们之中许多人信任我们这个党。在我的政治人生即将谢幕的时候,我想告诉你们,我对你们改变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的能力充满信心。你们面前有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挑战,从自然界的气候改变到排斥许多群体于公共财富之外的不公正的经济体系,以及为了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加拿大而做出的必要改变。我相信你们。你们的活力、你们的视野、你们追求正义的**正是今天这个国家所需要的。你们需要用心投入到我们的经济,我们的政治人生和我们对现在和未来的规划。
最后,致所有加拿大同胞:加拿大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世界的一个希望。我们能够变得更美好——一个更加平等、公正、充满生机的国家。我们能够构建繁荣的经济和公平分享权益的社会。我们能够照顾好老年人。我们能够为我们的孩子提供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能够为拯救世界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我们能够在世界上重建我们的名誉。我们能够做到是因为在国家层面上我们终于拥有一个政党体系让选择权变得真实,让您的选票变得关键,让为改变付诸的努力真的带来改变。在今后数月乃至数年,新民主党将为您呈现一个强有力的新选择。我的党内同仁们是一个令人刮目相看、充满敬业精神的团队。请给他们一次认真的聆讯,请考虑多一种选择,考虑在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建设一个更好、更公正、更平等的国家。不要让他们告诉您做不到。
我的朋友们,友爱优于愠怒,希望强于畏惧,乐观犹胜绝望。让我们互爱、乐观、满怀希望,我们必能改变世界。
麦吉尔小百科
世界最好的脑神经研究所医院在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中心附属肿瘤医院、胸科医院、神经研究所‘儿童医院、蒙特利尔总医院是世界顶级临床诊治和研究中心,在心脏外科、肿瘤外科、神经外科、创伤外科、泌尿外科及医院管理等众多领域等方面具有世界最先进水平。